国庆期间,近20个一二线城市推出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下,节后房价会否受到抑制?替代房地产的新动力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着实困难,因为房价问题太复杂了,涉及经济和各种非经济因素。
按照经济学常识,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中国的房地产已供过于求,但房价就是不下跌反而持续上升,何故?非经济因素使然。在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房价由GDP规划增速、货币发行、房地产利益集团利益、对经济硬着陆的恐惧指数等共同决定。与其他一般商品不同,房地产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具有金融属性。在房价高涨时期,房地产金融属性更为明显,其需求具有某种无限性,打破了市场供求规律。
去年底以来的房价上涨又与近期的政策导向有关。本来,2014年、2015年上半年房价处于下行通道,但2015年的房地产“3.30”新政大幅降低首付比、减免营业税、放松限购限贷等,加之各地纷纷出台各种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结果引发新一轮房价上涨。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在部分地区执行中出现偏差,也加剧了房价上涨预期。2016年8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厦门、合肥、深圳同比涨幅分别为143.8%、140.3%、136.8%,达到令人揪心的程度。房价持续大幅上涨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7月份就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部分城市开始采取一些新的限制措施,国庆期间又开始新一轮强力“分城施策”调控。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若任由房价上涨,将进一步挤压实体经济,影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部署,降低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累积金融和经济风险,损害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在新一轮强力调控下,房价何去何从?中国之大、房地产情况之复杂,很难有统一答案。事实上,过去一年尽管很多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涨,但也有不少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或按兵不动。从过去经验看,房价受政策影响很大,那些经济基础稍差、吸引力较弱的城市节后无疑会出现房价下跌,但短期内更多城市可能继续维持房价坚挺,只是上涨势头会受到抑制。
近期以限购限贷为主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属于行政手段。下一步调控房价需进一步从源头解决问题,一方面加快改革货币发行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适时推出房产税,增加土地供应主体,让房地产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本性;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培育增长新动力,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同时,为了与“去产能”对称,优化调整“去库存”政策,落实房地产去泡沫政策。(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