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统领,推动深圳在新的起点上勇当尖兵、再创新局,率先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区,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勇当尖兵、再创新局,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上毫不动摇,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把思想上的自信转化为实践上的自觉和发展上的自强,实现城市发展层次的整体提升,打造充分彰显“四个自信”的先行区,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优越性的最佳例证。而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要深入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不断增强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展示城市人文魅力,打造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建设充分彰显“文化自信”的先行区。
充分彰显城市精神特质
一是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圳地处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两个前沿”,各种思潮交流碰撞、思想观念多元复杂,需要以更大力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落实,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二是充分彰显特区精神。改革开放近40年来,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敢为天下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开放、创新、多元、关爱”的城市精神气质。需要我们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构建城市长远发展的内生动能。
三是充分彰显城市文明水平。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城市文明的支撑与基石,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培育适应城市要求的文明市民为目标,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法治、科学、文化、健康等素养,深入推进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环境整治与社会诚信建设,培育引领时代潮流、彰显国际化城市风范、崇德向善和谐的社会风尚,率先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城市。
大大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一是国际化的文体活动。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推出首份城市“文化菜单”,收录国际化、标志性的品牌文化活动28项,如“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国际科技影视周、读书月、创意十二月、ATP国际男子网球公开赛、WTA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涵盖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科技创新、体育休闲等各种类别,形成“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塑造国际化城市形象。
二是一流的传播媒介。世界一流城市无一不是信息资源的高地和文化传播的重镇,如同从当年深圳特区报“一纸风行”,到“独家的、特好看”的“读特”,再到“深新传媒”挂牌新三板,这是深圳媒体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需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读特”、“读创”、“深圳Zaker”、“壹深圳”、“全民阅读”等拳头产品,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一流文化传媒集团。
三是国际化的文化平台。特区建立以来,我们先后有引以自豪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质量”,当前在“设计之都”的基础上提出“深圳设计”,打造“创新之都”和“时尚之都”。这既是响应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要求,更是与特区肇始就是被“设计”的先天基因相契合,也是与从制造到创造再到创意的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城市品牌的整体包装和城市形象的精心再造。此外,文博会一直承担着加快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任,连同深圳文交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国家级平台,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和丰富内涵,集聚盘活文化要素资源,增强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城市的精神产品丰富多彩
一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产品。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理论创新的“富矿”,发展先行、问题先遇、经验先出。以“名家计划”、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等为牵引,用“天下之才”弥补学术短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注重时代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抓住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主题,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等问题的研究,“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在理论引领中有更大担当。
二是“深圳制造”的文艺作品。文艺精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等作品,以及今年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3件作品,都很好地体现了时代风貌。结合重大时间节点,感知时代、呼应时代,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创作,大力培育文艺新业态,实现题材内容、创意构思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特区发展和风范的精品力作。
三是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最互联网城市”,深圳有理由更有能力丰富网络产品供给,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平台。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创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大力发展健康向上、引领时代的网络文化,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推进网络社会共建共享。
城市的文化基础更加夯实
一是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直接体现着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需要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建设一批代表国际化城市形象的文化地标,缩小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大力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将文化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推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形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
二是发达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腾讯首次上榜,这不仅是全球6家互联网公司之一,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文化企业之一。在文化产业创新上做足文章,变数量型粗放式增长模式为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强化“文化+”、“互联网+”两大支撑,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做优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积极打造文化产业总部经济,使深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高地,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品位。
(作者系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