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徐建国:中国基建投资该投向哪里?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徐建国 参加讨论

    当下恰逢中国经济一个变化的窗口,政策上对于经济增速的期许似乎并不太高,央行依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方面也就是盘活一点存量资金。稳健货币,盘活财政的政策组合,应该是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
    然而,也不能完全不管经济增速,经济增速太低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恶化,产生太多坏帐,甚至导致债务通货紧缩,增加经济调整的难度。笔者认为看起来比较有共识的,是在边际上增加一点基础设施投资,防止经济增速过低。问题在于,基础设施投资应该往哪里投?往东部还是中西部?往已经成型的城市群里面,还是打造新的城市群?是往大中城市投,还是重点投资小城镇?
    基础设施投向问题的大背景,是我们过去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存量已经有了大幅的增加,进一步的基础设施投资要做更细致的考虑。举个不太准确的例子,以前我们什么都没有,农村没有什么路,城市就是几条又窄又破的路,只要修条路大概都是对的,修好了总会有人有车。现在已经有很多路了,随便修一条路都会有人走的时候过去了,再修的话要注意是不是真的需要。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已经不是一穷二白了,犯错误的概率也增加了,要求我们的功夫要比以前更细。
    有个偶然的机会,笔者长途开车从北京到江苏宿迁,主要经过京津和京沪两条高速。长途开车比较辛苦,尤其是急着赶路的时候。好处是在漫漫长路上可以看到一些事情,很多是坐飞机和高铁看不到。
    北京、上海是我国理所当然的两大重镇,京沪高速途径天津、德州、济南、泰安、曲阜、徐州、南京等大中城市,这条线沿途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是很大的。粗粗计算,2012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的GDP总量为18万亿,占全国的34.9%,超过三分之一。倘若在国内寻找可以比较的线路,估计也就是京广线或许可以一比了。当然,这是总量而非密度的概念,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三个城市群内部的经济密度应该要大得多。
    然而京沪高速上的车流却并不密集。从北京到江苏宿迁开了一个来回,很少看到密集车流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自己一辆车,前后远远的有几辆车,经常是运送货物的大货车。去年走过一次广深高速,车流也不密集。对于开车的人来说,这当然不是坏事。沿途风景不错,绿化做得很好,增加了不少开车的乐趣。
    然而这些都是有成本的。稀疏的高速流量意味着每一辆车要分担的修路和养路费用要高很多。粗粗算了一下,把一路交的过路费除以总里程,大概每公里要交将近5毛钱,每公里的油钱大概是8毛,这样买路钱占到买油钱的60%左右,占总成本的40%左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想起以前在美国开车旅游,绝大多数的高速是不收费的,基本只有油钱这项成本,而且当时的油价很低,每加仑1.2美元左右,合每升0.32美元,按当时的8.28的汇率算,也就2.63人民币,大概是现在油价的三分之一。
    高速的高收费,外加油价上涨,直接导致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于是需求减少,路上车流稀少,那么倘若降低收费是不是会增加流量?这个当然可能,去年十一期间高速免费导致高速大堵车,说明潜在需求市有的。可是这是因为平时收费高,导致需求的集中释放,不能简单推测平时也会这样。总体看来,结果并不清楚。另一个考虑是高速的运输成本远远高于铁路和水路,从全社会经济核算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尽量多用铁路,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多用水路。倘若油价便宜,污染不严重,用用公路也无妨,可是现在油价很贵,全国大范围严重污染,还是少烧一点油的好。
    运输费用增加,意味着市场流通成本的增加,这对于单位运输成本高的产品的影响会很大。比如说大白菜,农民种菜的成本不算高,但是要运到城里的大超市,运输的成本不低。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农民卖给经销商的价格很低,但是超市里的价格高出很多倍。价高意味着需求降低,一些大白菜可能就烂在地里了,流通环节不畅的影响可见一斑。一般而言,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不利于市场规模的整合和扩大,很多潜在市场机会可能就因为流通成本的增加而潜伏下去了。
    一种观点是基础设施应该往中西部投,可是中西部的人口和经济密度都不如京广、京沪、广深沿线,投下去的高速路会怎样?笔者自己没有开过中西部的高速,不知现有的高度路车流如何,想来应该不会比京沪好。即便现有高速路车流不错,也不能保证新修的路依然有足够的车流。
    比较两个选择可能比较有意思。一是往中西部投,结果可能车流很少,修路维护成本很高,导致中西部财政压力很大。但是随着交通改善,增加了人口流动的便利,很多人进一步流向东部,这也算是一个贡献。然后,东部聚集地区进一步用度,需要修更多的基础设施。中西部留下的,是一些几近荒废的道路、村庄、城镇。另一个选择是继续在东部修建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便利,吸引中西部的人口,这样结果和前一种其实是一样的,不同在于没有留下更多的废弃村庄、道路、城镇,少一些浪费,少几个鬼城。
    有一个插曲很有意思。从宿迁到北京一路都很畅通,可是一进京城上了五环路就堵上了,而且一堵就是一个半小时,只开了35公里(从华工桥到箭亭桥),这个时间在高速上能开出将近200公里。经济学上有个原理叫做显示偏好,意思是从人们的消费选择可以看出人们的偏好。借用到这里,堵车的地段已经告诉我们,人们更多需要在大城市里面活动,下一步的基础设施投资,应该往大城市里面投。跟随着看得见的需求做投资,大方向不会错。

Tags:徐建国,中国基建投资该投向哪里?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