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李稻葵:中国经济急需三大改革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李稻葵 参加讨论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最缺的是广义公共产品,解决交通堵塞、食品安全都是公共产品范畴。未来中国经济第一大增长点就在于公共产品的大规模投入,而这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参与。
    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上,学术界存有很大分歧,一派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的增长时期,一派认为中国经济还会有20年8%的增长速度,只要在中长期内坚持投资即可。还有一派观点,认为当前经济减速有一定短期因素,只要通过改革调整,增速应该有所恢复。我个人是比较同意后者的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当前的基本问题是我们传统的过去十几年行之有效的一套经济体制,现在已经不能够适应于我们新的增长点的挖掘,也就像一个身体已经长出了衣服的框架,增长已经受到了衣服的限制。
    为什么这么讲?我的观察是,当前经济形势从现象上看是冰火两重天,刚上任的一些地方领导热火朝天、大干快上,民营企业则说找不到投资方向,袖手旁观。如此一来,就导致我们正规渠道的融资量迅速上涨,社会融资总额增速远超GDP增速。
    那么,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以民营经济为主要力量的投资主体受到了体制的约束,投资意愿减弱。我们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固定资产的形成效率正在下降,过去每投一元钱基本上能够形成0.9元的固定资产,现在却只能形成0.7元的固定资产,究其原因,就在于民营企业家为了做一个项目,为了得到批准,他需要请客搞关系,一元钱里有30%用在了这些方面,这就是我们的体制问题。
    怎么办?还是要通过体制创新把这些不适合于新的增长点的体制扭转过来,释放投资者积极性,寻找新的增长点。具体来说,中国现在有三方面急需启动改革。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在我看来,最缺的是广义公共产品,交通堵塞、食品安全都是公共产品。我的基本结论就是,未来增长点在于公共产品的提供。
    过去我们的公共产品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可是地方政府没有财政税收,1994年改革以来政府除了卖地以外没有独立可靠的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财政税收,所以在财政问题上,我们改革必须突破,必须到位,必须给地方政府一系列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财源,以此来支撑地方的发展。
    另外,解放思想,很多广义的公共产品可以通过政府与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完成,在我看来,第一大增长点就是广义公共产品的大规模投入,而这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参与。
    第二个需要改革的就是与城镇化相关的问题。城镇化没有一个模式,中国这么大,应该让不同的地区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进行城镇化建设,进行投资,包括土地问题。以土地为例,在江苏昆山,虽然那里表面上并没有进行土地私有化,但实际上使用权已经私有化了,已经落实到了家庭,老百姓的经营思想理性度非常高,而在湖南,如果要把土地全部归给农民,在我看来,第二天就会产生一大批没有土地的家庭或农民,他们的经营思想理性度不高,拿到地后很可能打牌输掉了。所以城镇化不能一刀切,一定要因地制宜。
    最后一个需要迫切改革的是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不密切,银行利润非常高,而实体经济利润微薄;第二个是广义货币存量居高不下。
    改革是把金钥匙,这一系列的改革,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通过改革释放生产力,寻找推进新的增长点”。这些是我们的希望。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小康·财智》

Tags:李稻葵,中国经济急需三大改革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