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以改革构建创新生态
“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但已经孕育出各种变化形态,这对中国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日前,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办的“2013京都论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上,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在谈到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重点时这样说。
王一鸣认为,现在国际产业变革正呈现新的形态:一是服务化,生产性服务正成为产业链中价值增值的主体,加剧了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二是制造的高端化,这种情况导致人力资本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要素投入。三是生产的智能化,原有的制造范式从规模经济,转向多元化、分散化的个性化定制。四是组织的网络化,企业靠信息管理系统去整合不同的生产环节,构建一个全球的生产网络、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五是绿色化,低碳、循环、绿色制造在迅速地发展。
在王一鸣看来,如今的结构调整不是调整比例关系,而是提升产业的价值链,调整不同价值链区段的比例关系。另外,要把制造业从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转换为依靠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在发挥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更多赋予产品质量和技术内涵。再者,要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人力资本投入,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新形势。可谓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王一鸣表示,前有围堵是因为随着中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跟发达国家进行竞争,而占据优势的发达国家设置的国际贸易规则必然会对中国有所制约。后有追兵指的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东南亚等国的成本却很低,中国面临替代效应。另外,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也是当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王一鸣认为,首先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提升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其次,不能只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要在供给关系上想办法激活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倒逼市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提高供给的效率和弹性。再者,中国的企业要对自己有信心,应该认识到中国不仅有庞大的人力资本条件,庞大的制造体系,还出现了许多创新性的龙头企业,加上开放度较高等因素,进行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很多。
要做十件事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中国企业研发能力还较薄弱、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创投风投还不够发达、创新性中小企业融资还比较困难等问题,王一鸣给出了十条建议。
一是产业亟须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现有产能的水平,提升产业素质。二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研发平台,国家给予一些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对没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来进行创建。三是推进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把研发的重心慢慢由科研机构转移到企业去,鼓励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四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能力,而不只是简单的加工组装的延续。五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六是企业可以“走出去”,还可以通过制造业“走出去”并购来获取一些先进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七是构建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如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等。八是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不能扭曲,保证市场上充分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积极进行研发。九是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和人才基础。十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创新的源泉,要把企业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改革构建创新生态,使创新的土壤上成长出一批新的创新型企业。”王一鸣说。
Tags:王一鸣,以改革构建创新生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