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邓聿文:打破垄断 向民间机构开放统计市场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邓聿文 参加讨论

    国家统计局于年初在全国启动“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为此,在企业一套表视频工作会议上,还划下四条红线,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四条红线是:地方统计部门绝不允许碰“不入库不出数”、“不得代报”、“不得代为修改”和“不得要求企业按给定的数据上报”。
    然而,从《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来看,这四条红线仍被绕开,某些地方统计局不但要求企业直接按自己要求的数据进行填报,而且对企业报送上来的数据进行审核修改。地方统计局之所以要这么做,自然也是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而为之。正如报道中提到的东南某县统计局一名工作人员所说,“刚刚领导指示,要求统计数据翻倍增长”,而只有统计部门指使企业从源头上造假,才能保证行政干涉数据的最终实现,这就必须对企业报上来的数据进行审核。
    可见,仅有统计方式的技术变革是不能杜绝数据造假的。技术变革虽然能够改善某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但由于它不能改变统计依附于地方政府的局面,从而也就无法做到完全不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在上述案例中,地方统计局还线下审核,其中的根源就在于统计工作受制于地方政府,独立性不强,而地方政府又受目前干部考核方式的影响,为在考核中有一个好名次,从而不得不造假。换言之,以GDP为指挥棒的考核方式使地方官员竭力追求政绩,此乃造成统计偏差或失真的根本。
    所以,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准确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外,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制度上。制度问题当然需要通过制度来解决。具体到统计本身,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去建立一个独立、公正和科学性的统计制度,是确保统计数据不失真的关键。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应赋予统计工作更大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可如税务、审计系统一样,对统计实行垂直管理,从而增强其抗干扰能力。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的背后,是现行统计体制抗干扰能力差。中国基本统计信息主要依靠地方各级统计部门收集,统计部门的干部任用和统计工作的保障条件都依赖地方,这就决定了地方领导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时,统计部门很难顶住压力,加大统计系统的独立性,可减少这种干扰。
    二是增强统计的透明度,提高统计的专业性。透明度指的是,不仅各种统计结果要做到定期公布,包括统计方法的采用、数据的采样操作等在内的统计过程也要公之于众。专业性指的是,不仅统计队伍的人员素质要提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统计机构也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统计上,而不是预测方面,以避免利益冲突。做到了过程透明,专业素养得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也就有了保证。
    第三,打破政府独家垄断统计的情况,向民间开放统计市场。统计并非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非只能独家公布的垄断产品。民间完全有能力推出具有可信度的权威性统计数据。民间机构的竞争以及民间机构与官办机构的竞争,会使官方的统计机构努力改进统计质量。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时期,准确反映国情国力状况,全面记载和描述经济社会的转轨转型状况,及时报告和监测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广泛采集和分析社会舆情,是统计工作的基本使命。要杜绝统计造假的“河津模式”蔓延,增强世人对中国统计的信心,就必须从制度上保障统计工作不受各方面干扰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统计改革宜早不宜迟。只有建立了具有公信力的统计体系,才能为政府和私人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Tags:邓聿文,打破垄断,向民间机构开放统计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