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巩胜利:“三率迸发”能抑制中国通胀?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巩胜利 参加讨论

    根据中国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自1-10月底,中国新增贷款接近7万亿元。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规模更是高达近70万亿元历史之最(见2010年12月5日《南方都市报》A14版“新华述评”),有尖端评论开天辟地的对第一次论道:“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供应国”,而美国国家每一年生产产出达14万亿美元总产值,中国却只产出了5万亿多美元的总产值,一年的中国货币发行量多达美国的1.6倍,货币供应与产出是天与地之巨大差别,也许这就是中国“货币泛滥”→“通货膨胀”的根源,是中国“通货膨胀”根源的重要成因,也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的策略不准确、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人治”货币策略的失败……因之中国每年一度于11月下旬惯例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有意推迟”;就在中国决定延期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之时,胡锦涛主席参加了日前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强调要“加快保障房建设”(见2010年12月5日《南方都市报》A14版头条),然而“保障房”建的越多、越快、比率越大,中国整体市场就与“市场经济”建设越遥远、就越背离根源“市场经济”轨道,中国是要用建设“保障房”来保障房地产产业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巨大利益。很显然,大量的“保障房”保障了社会的一时安定,却败坏了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多、大量的“保障房”归根结底不是市场经济的行为,将为中国市场经济长远的环境发展建设埋下了历史无穷的隐患。“保障房”建设越多、量越大、占的比重越多,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就更大、就越来越难以遏制,就越是难以到达市场经济的彼岸。相反,中国政府更应该从长远的策略和实践出发大力推出公民能够承受得起、买得到、更多的全面市场化的商品房屋,这是一个转型国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重要的分水岭。2011年中国第一次“保障房”建设1000万套,除了将稀释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之外,还将重创中国刚刚建树的市场经济环境。倘若,中国建“保障房”达到中国房屋市场的10%、或是更多到20%、30%或是更高比率等,那么中国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更难前行,其结果就是对球球的市场经济环境产生难以阻抗的重大冲击——“保障房”毕竟不是“市场经济”的根源建设,最恰当的市场经济环境建树是让绝大多数公民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得起自己的住房。与之相反,中国“保障房”建得越多,与全球各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就冲突更多、矛盾就更大,就根源难于兼容今日各国的市场经济环境。
    2010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中国央行在全球金融海啸之后——最近两个多月中第二次加息。与此同时,中国总理温家宝同一天称,中国政府将能够控制住通胀。有中国学者更是预计:2011年中国还将加息5到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0次,形成存款准备金、利率、汇率“三率齐发”之势,届时中国存款准备金将在达到20%左右(目前为18.25%),人民币基准利率将到达6-7%左右(目前为5.1%),中国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都成全球各国之最。而一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将落在5-6之间(目前为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6.637)。而此时,美元基准利率为0.25%、欧元为1%、日元为0.01-0.10之间,美欧日都在继续扩大、释放货币“流动性”,美欧日到2011年下半年之后才可能决定是否进入加息、调升利率周期,而中国货币的利率已成主要大国最高的利率,则中国的利率依然需要在2011年有5、6次上调,中国货币极可能进入“三率齐发”(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外汇汇率) 难控、全球独有的复杂格局。
    与各国“大势”冲突
    2011年已经来到。中国金融机构月12月26日分别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升至2.75% ,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这次旨在调节通胀预期的加息行动,选择在欧美圣诞假期,市场不至过度反应,可谓时机“巧妙”;调节利率的重要掣肘为国际因素,欧美股市假期期间即便开盘,交易也趋于清淡。他说,“经验表明,这可以释放些信息,而市场又不至于过度反应,避免热钱的过度涌入”。
    2011开年之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及美国(美国2010年11月份CPI则为0.8%)、欧盟、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10年12月28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11月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99.4,比去年同期下降0.5%,已经是连续第21个月出现下降)等,发达国家出现严重通缩,却依然可能实行极大的“货币宽松”政策,美、日2010年整体通胀都在微乎其微的1%以内。
    有资深中国问题学者分析认为:面对眼前这一轮通货彭胀的肆无忌惮,开2011年之后中国很可能将机构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汇率升值同时并用来遏制当前的通货彭胀。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胡晓炼说,当前中国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强、通胀压力加大,央行将运用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通胀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
    全球主要国家未进入加息期
    学者、专家认为,这次升息代表中国政府正式进入升息周期;为了抑制通胀和过度流动性,中国央行今年已经六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率,并于10月份进行了近三年来的首次升息。有分析认为,中国央行近来的连续升息动作表明,仅仅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率显然还不足以抑制流动性过剩,中国需要货币一系列的联动动作。
    北京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中国加息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致通胀遏制,但会解决流动性问题,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影响最大,但影响到底有多大还不得而知,不过“不足以解决目前的资产价格泡沫,未来还会累进加息”。
    有资深国际评论认为:中国在全球金融海啸后期,先期与国际主流国家货币不同步,说明中国货币投放策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严重不足。中国自觉的站在美元、欧元、日元继续最大流量实施“宽松货币”策略的“对立面”,将使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期另辟挫折的新路,产生更大难以把握的波折方向。有分析认为,2011年上半年将是中国货币加息的高峰,预计全年升息幅度将超过0.75%到1%或是更高一些,机构准备金、汇率也将持续上涨。但一埃世界各国、国际社会的美元、欧元、日元等发达国家进入整体加息周期,中国则需要更审慎、艰难、机智的策略来加以应对这种矛盾。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一直未改变“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货币、利率“人治”大环境,甚至比“计划经济”时期更有甚者、难以把握。
    中国货币提前转向
    中国总理温家宝对媒体说:“我们已经六次提高存款准备率、两次提高利率来吸收市场的过剩流动性,以便把它控制在利于经济发展的合理水平”。说穿了,中国2010年末的这场通货膨胀周期,就是货币投放泛滥所致的一种必然结果。
    温家宝并且说,他作为政府主要领导人,有责任也有信心控制通货膨胀。此前,中国政府说,它将把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调整到“稳健”。但是,中国很有可能再进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怪圈,因为中国“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建树,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兀、更加逆“市场经济环境”而远去……
    北京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则认为,中国通胀主要源于货币超量供应。冯兴元更是进一步深刻认为:中国“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货币发行过度;第二是信贷扩张严重;第三是中间消耗品环节也就是投入品价格上升。或许还有第四个原因,由于人民汇率升值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很多外来游资把中国作为热钱的出路”——这是人民币整体市场环境的一种悖论,一种总体“市场环境”建树严重残缺。
    治理通胀本末倒置?
    冯兴元表示,基础货币发行过量是造成通胀的根本所在,而调整存款准备率和调整利息针对的是市场,而非货币来源,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策略。冯兴元则认为,中国目前的通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政府如何控制基础货币的过快、过猛发行所谓。还有一个手段就是疏散资金,增加投资渠道。这意味着很多环节要减少管制,让民资进入到多种领域。否则目前主要有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是仅有的资金出路。中国股市在达到三年前的6800多顶点后,却两年来一直跨不过3000点“断沟”,不能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步;中国房地产,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不同,几乎更是断了公民投资、资金进出的阳光大路。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对媒体表示,央行此时加息“不明智”,将对实体经济和股市、房地产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将热钱进一步大量引入中国,将增加中国央行2011年、特别是美欧日等进入升息周期后货币政策调控的艰难难度。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12月26日(见27日《南方都报报》封面头条文章)对媒体谈及近期关注的物价和房价等问题时,表示中央有能力控制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并且将继续加大力度抑制房地产投机,有信心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人们有理由相信总理的的回答,但中国房价已经连续疯涨了近三年时间,政府已出笼了两轮抑制房价过高的严厉措施,怎么就没有将中国“房价会回到合理的价位”?两年多时间中国为何房价屡攀新高?殊不知“市场环境变异”下的重大未知?中国温家宝总理,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中国“市场环境”强大、无形的一种人为控制不了的力量,就算“人治”能一时能望梅止渴,但中国市场环境的长远却循环往复、恶性膨胀……而2011年中国政府只得决策超出历史记录的出笼1000万套“保障房”,然而“保障房”是利益了中国穷人,但“保障房”建得越多却离“市场经济”越遥远、越是出现更多、更大的市场经济不公,关键是要让绝大多数中国公民能“买得起”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商品用房,这是转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源问题,也是解决全中国公民整体大量需求、建树“市场经济环境”良性发展循环的根源问题。
    2011:中国经贸走上国际舞台?
    为抑制不断严重的通胀形势,中国央行26日宣布再次上调银行存贷利率,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次日的电台直播讲话中进一步表示将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近三年来的快速上涨,称有信心将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2010年,这一年中国物价上涨由年初的1.5%,一路攀升到11月份5.1%的高压态势。
    这轮由房地产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所带动的严重通胀情况,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严峻的一次,也因此成为触动中央政府“社会稳定”的紧张神经,由此可能导致中国社会影响北京核心层最为担心的后果。中科院最近的一个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面对飞涨的房地产价格,85%的中国家庭丧失了购房能力,物价成为街头巷议和网上论坛的主要话题,甚至有网民发表博客文章,将杭州的生活支出和美国波士顿做逐项对比,结果发现在多项支出上,杭州的物价甚至超过了美国东海岸城市。
    据说,中国在西方最盛大节日“圣诞节”当天公布这一市场期待已久的“加息”调控措施,是再好不过的时机选择,西方盛大假日可以减缓市场对此出现更多的应激反应。然而,是“小步慢跑”还是“一步到位”的货币大略上,为全球各国制造了无穷的“中国玄机”。在面对中国民众日益增加的不满情绪,中国当局一方面保证局势尽在掌控之中,一方面同时在逐步做小步、系列不断的调整。有资深中国问题学人分析认为,控制通胀对中国未来将是一场长期的艰难战役,中国要达到调控目的,必须改变自2008年金融海啸而在“市场环境”上、全球金融海啸以来实施刺激经济政策所带动起来的资金流动状况,关键是减少中国市场上货币过多的流动和官方投资的臃肿,预计中国2010全年物价涨幅超过3%以上。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财经、社会类评论家。

Tags:巩胜利,“三率迸发”能抑制中国通胀?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