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张立伟:“转型”是最好的“着陆”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张立伟 参加讨论

    近期以来,有关中国经济如何“着陆”的争论比较多,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经济定会着陆,处于一种本能的忧虑,“硬着陆”风险屡被提及。
    这些争论并非是对现实的解读,而是基于现实,在不同的轨道上对未来作出的预判。这种忧虑与产生的干扰可能加重市场的迷茫,似乎要逼向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些不同论点的立场与目标,才能指引我们清醒选择当下的行动。
    第一种担忧“硬着陆”风险的观点来自国内部分经济学者,在他们看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紧缩措施可能产生“超调”的后果,而 “超调”会让经济“硬着陆”。这种观点主要是对中小企业倒闭潮、股市大跌等产生恐惧,而无视通胀压力越来越高,投资与GDP增速仍然居高不下的事实。事实上,中国设定的本年度GDP增长目标为8%,现在仍然远远高于这一速度。如果增速不降低,经济转型就不会发生,因此“超调论”不过是想继续走信贷支持的发展模式。但这条道路注定不能继续走下去。
    这便引出来第二种观点,多以西方学者为代表,比如索罗斯、末日博士鲁比尼等。他们从逻辑上得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仍然以目前的方式走下去,经济“硬着陆”会迟早发生。他们认为这一前景正在逼近,因为中国目前仍然没有用利率政策抑制通胀与地产泡沫,而是继续以信贷支撑投资。
    这些密集出现的观点并非西方“做空中国”的阴谋,而是人人皆知的客观事实,即中国如果不改变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将会被投资“过剩”淹没,并产生大量金融坏账。他们的悲观来自中国仍然在传统道路上前进,而几乎没有对这种危险做出反应。避免这种“硬着陆”前景的方法是改革,即释放市场的力量,就如改革开放之初一样,推进增量的部分,比如打破政府对服务业与要素的垄断,然后让投资的发动机慢慢减速。
    但是,转型改革在过去几年并没有得到推动,中国依旧甚至更加依赖传统的发展模式,这种状况引出了第三种“硬着陆”的观点,即谢国忠认为“硬着陆”不一定是坏事,“软着陆”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硬着陆会以危机的形式迫使决策者进行改革,而软着陆可能会推迟新的增长循环所需要的结构调整。
    这种观点有其现实依据,即中国转型因为缺乏动力与压力而继续在旧的轨道上狂奔,这会继续恶化结构性矛盾。但是,与其他成功转型的国家不同,中国缺乏以社会保障为基础的安全网,硬着陆带来的民生问题会恶化改革的条件,为解决现实的重重问题消耗大量精力与资源,会让改革更加遥遥无期。
    可以看出,不同的“硬着陆”观点本质上都建立在对发展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第一种观点希望继续走老路,而后两种则对转型无望而悲观。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必须及时转型,而转型必然导致经济着陆,究竟以何种方式着陆并非重点,关键在于“转型”,因为对着陆的无端恐惧可能会推迟转型。事实上,只要推进转型改革,无论何种着陆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转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但如果不推进转型,无论何种着陆方式,其代价不仅毫无意义,还会阻碍转型的推进。

Tags:张立伟,“转型”是最好的“着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