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治理通货膨胀 稳定物价水平
一、中国2011年已出现通货膨胀
当前,中国已出现通货膨胀,现在面临的是治理通胀问题,而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要防止的是通货膨胀向恶性发展。否则,无法解释中国房价飚升(2009年上涨25%,2010年上涨15%左右)和CPI2010年7月起连续半年多上涨3%以上,且预计2011年第1季度CPI上涨率将达到5%左右(1月份为4.9%)。目前中国通货膨胀仍属温和型,CPI上涨率还略低于改革开放32年平均5.6%的上涨率,但仍需高度重视,切实治理通货膨胀,努力稳定物价水平,保证国民经济在稳定中发展。
二、为什么很多老百姓不相信2010年CPI只上涨3.3%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10年CPI上涨率为3.3%,但是许多老百姓不相信,认为物价上涨率不止3.3%。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
第一,房价变动没有在CPI中很好反映。中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在其整个消费支出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消费支出,约占1/4多一点(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27万亿元,同年商品房销售额为4.4万亿元),而房价这两年飚升,2009年上升25%,2010年约上升15%,但统计CPI时居住类权重仅为14.69%,明显偏低。重要原因是没有把自住房房租算到CPI指数中(美国计算CPI则把居民自住房也算房租,所以他们的居住类权重占CPI的四成),而如果把自住房房租算进去,则居住类权重至少占三成。这两年,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城区的房价成倍上涨,房租也成倍上涨,使到城市谋职者的生活费支出压力很大。2011年2月,国家统计局决定调整CPI的权重,居住类提高4.22个百分点,这是走向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一步。
第二,中国还有大量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恩格尔系数高,食品支出比重高,而这次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是食品价格。2010年四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比四季度CPI上涨4.7%高5.8个百分点,所以低收入群体感到物价上涨不像公布的平均统计数字。在中国,不仅过去和现在,就是在可预见到的一二十年内,CPI上涨都是并且将是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因此,一些物价工作者和经济学家主张计算低收入群体CPI,并曾作过试算。有资料显示,北京市2007年7月CPI上涨率为2.1%,而占10%低收入层CPI上涨率为6.3%;2010年8月CPI上涨率为2.8%,而占10%低收入层CPI上涨率为4.2%。可见,低收入群体的CPI上涨率要高出平均CPI上涨率不少。计算低收入群体CPI的好处是可以据此发放物价上涨补贴和提高最低保障标准。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建议能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三、关注物价走势,不要像2010年那样过份肯定CPI是前高后低
2010年在物价宣传解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教训是,一些官员在年初和年中过份肯定CPI上涨率能控制在3%和前高后低走势,很多人都一口咬定7月份CPI上涨率见顶,而实际情况是CPI上涨率超3%和出现前低后高情况(下半年7月后各月均高于7月份的3.3%),从而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他们当时的根据是,价格翘尾巴因素是前高后低,但对当年新涨价因素估计不足。2011年的情况与2010年有一点很像,即价格翘尾因素也是前高后低,因此有些人又据此而预言今年CPI上涨率走势是前高后低,全年CPI上涨率能控制在4%。我个人认为最好现在不要过于肯定今年物价走势是前高后低。而如果要这样说,则似乎需要加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今年整体经济不因追求两位数增速而出现过热,货币发行过多;二是农业特别是粮食不因严重自然灾害而大量减产;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不出现井喷式上涨。但如果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两种甚至三种,物价走势就会发生较大变化。
四、力促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物价总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通货膨胀和物价大幅度上涨,都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这一次也不例外。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占用耕地过多,今后中国粮食、棉花、肉类、植物油、蔬菜等供应都是偏紧的,植物油已有2/3依靠进口。一般估计,今后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仍将呈上涨态势。因此,为稳定经济、稳定物价,应更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做好“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这是完全正确的。可惜这一重大战略方针有时落实不够好,比如有时财政支出中用于“三农”的部分还达不到平均增长水平。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内规定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应高于平均支出水平,逐步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三农”的比重。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能持续增加。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Tags:张卓元,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