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高端视点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高端视点 >> 特写 >> 正文

奥巴马的经济团队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财富 Nina Eas… 参加讨论

    为了挽救经济并改变美国的面貌,总统团队迅猛启动了总额达万亿美元的计划。但是,他们能做好吗?《财富》杂志讲述总统顾问抗击经济衰退的幕后故事

    作者:Nina Easton

    2月初的一天,按照往届政府的惯例,新上任的白宫官员此时本该正在学习如何使用他们的电话,但奥巴马的经济小组已经开始与时间赛跑了。当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刚结束一次有关经济刺激计划的紧急会议,急匆匆赶回来时,她丝毫没有理会门边上贴的不干胶条,上面写她的新头衔─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主席。受到外界高度赞扬的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Economic Recovery Advisory Board)─由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领导的外部专家组成─尚未到位,尽管如此,奥巴马的计划已经差不多就绪了。奥斯坦·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正在艾森豪威尔办公楼(Old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几乎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忙给 16 位首席执行官、工会领导人和经济学家打电话,他们已被选中参加该委员会。

    杰森·福尔曼(Jason Furman)在白宫西侧楼一张铺满报纸的办公桌前给国会议员打电话。他的办公桌被挤到了一间小办公室的外面,以后,福尔曼要与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的黛安娜·法雷尔(Diana Farrell)共用这间办公室。他们的老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坚持要在楼下装饰豪华的罗斯福厅,而不是他在楼上仍在装修的办公室里与我见面。两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不断回答国会山方面就奥巴马总统雄心勃勃的经济计划提出的问题。

    本届白宫政府根本没有时间安顿一切。奥巴马经济小组成员用来装饰墙壁的艺术品还未拆封,他们正在忙推动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应急支出方案。而且他们还在帮助财政部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制定他自己的全面计划,以拯救美国的银行业和房地产业,这也是他的前任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发起的 7,000 亿美元救助计划的第二阶段。

    这一切仅仅是开始。该小组正迅速手研究医疗改革、能源独立、银行监管的彻底改革,以及为开展有关控制特别费用的 “大谈判”的可能性,这个协议将让两党都做出历史性的牺牲:共和党支持增税,而民主党同意削减福利。“这可不是位胆小的总统。”奥巴马的高级经济顾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说。“他希望解决重大问题。”

    这些任务牵涉广泛、扣人心弦,而且其决策过程近乎疯狂。它将勾勒出美国经济未来的轮廓。2 月初接受《财富》杂志采访的奥巴马高级顾问们(他们经常边走边谈)非常重视速度,迅速抓住适当的时机扭转愈演愈烈的经济衰退,尽早利用当下的危机时刻发挥民主党心目中的政府作用,在总统支持率仍然较高的时候很快通过重要的立法。人们不停地把奥巴马的白宫与林肯的竞争团队或者肯尼迪最拿手、最明智的地方做比较。但我们还是要举出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的形象,她想方设法在炸弹爆炸前安抚失控汽车上的乘客。[这一幕当然是来自电影─《生死时速》(Speed)。]

    如果这意味要力排众议并且摒弃更为严谨、完善的立法过程,奥巴马的官员们坚持认为他们别无选择。罗默自己的学术研究结论是,二战后的经济衰退(以及经济大萧条时期)没有哪一次是通过财政政策解决的。有反对者说,由此证明国会迅速通过的这个大肆消费的方案是一次为了改变历史而进行的耗资近 8,000 亿美元的实验,但罗默却坚持认为这完全是时机问题。她说,以前的财政政策未能奏效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犹豫不决。“通常,这个过程直到经济衰退真正结束后才启动。”这位前伯克利大学经济学家说。“令人振奋而又惊讶的恰恰是,我们及时组织起来,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在白宫的另一侧,也就是办公室云集的财政部,充满活力、面相年轻的盖特纳在他宽大的翼状靠背椅里转来转去,就像坐不住似的。自从上任以来他的确也没闲:上任第一天颁布了职业道德规范,第 12 天宣布对寻求政府帮助的公司高管实行薪酬上限,第 15 天大刀阔斧地改革了被称作“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金融救助方案─该方案是没日没夜工作 8 周的成果。

[1] [2] [3] 下一页

Tags:奥巴马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