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数据网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数据网 >> 报告、规划 >> 正文

王学斌:重磅“举报门”

http://www.newdu.com 2018/3/6 中国经营报 王学斌 参加讨论

    三则胜保贪墨。胜麾下雷正绾,每月军饷号称二百金,其实“月仅得六七千金耳。盖各路协饷皆积欠”,朝廷拨款一到位,胜保必先尽情挥霍。
    四则胜保僭越。胜“生平慕年羹尧之为人”,处处模仿。他自诩曾经在八里桥抗击洋人,政变后每次写折子,动辄曰“先皇帝曾奖臣以忠勇性成赤心报国”。又曰:“汉周亚夫壁细柳时,军中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这几句话,无非是说两宫太后是妇道人家,同治乳臭尚未干,自己不必事事受其遥控。
    平日贪财好色奢靡,公然挑战皇上太后,这难道不是作死的节奏吗?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除了胜保自己作死,还有很多人希望他早死。
    咸丰末年就有朝臣上折弹劾胜保“招降纳叛,养寇自雄”。胜氏麾下之苗沛霖,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致使两淮局势一片糜烂,难怪名士李慈铭评道:“使在世宗、高宗之朝,自其入豫入皖之后,虽十胜保已西市矣。”可见胜在政变前,已犯下死罪。幸好当时恭王极力给他捂盖子,令其得以平稳过渡。
    同治初年,胜保不知收敛,尤其在安徽军务方面,与湘淮军曾国藩、李续宜、袁甲三等屡生冲突,摩擦连连。要知道,咸同之交,清廷原来所推行湘军出力、旗营收功的计划彻底破产,退而实行湘军剿“发”、旗营办捻的策略。因此中央对汉员的倚重,与日俱增。慈禧垂帘后,“尤注意倚湘军”,甚至“官员非由两楚出身不能遽膺优荐,将帅非与楚军结纳不能予以嘉名”。于此大背景下,满员地位日益下降。胜保仍旧我行我素,无疑是股逆流。曾国藩早已看不下去,认为“胜公欺之太甚”“捭阖疑忌好陵同列, 本难与之共事”。于是设计举荐胜保调虎离山,离皖赴陕。
    胜保刚到陕西,恭王便以军机处之名发来密函,“属其日内切勿上言触怒”,暗示朝局对其不利,莫轻举妄动。谁知胜保竟将密函公布于众,并道“姑妄听之”。不几日,他便写上一折,伸手向朝廷要官:“臣以客官办西北军务,协饷仰给于各省,又不能按数以济,兵力不敷,又无从召募,以致事事竭蹶,难奏厥功。若欲使臣专顾西北,则非得一实缺封疆,不足集事”。如此跋扈行为,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很快,潘祖荫、卞宝第、丁绍周、华祝三、多隆阿、英桂、赵树吉、僧格林沁等交章口诛笔伐,彼此鼓噪,顿成胜保“举报门”事件。其中数河南巡抚严树森一疏最刻毒,略曰:“回捻癣疥之患,粤寇亦不过支体之患,惟胜保为腹心大患。观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见。至其冒功侵饷、渔色害民,犹其余事”。
    自寻死路,毕竟胜保所犯罪行件件都是掉脑袋的;众怒难违,况且这批汉族大吏将来皆当倚为长城;顺水推舟,须知胜保乃恭王嫡系而非自己的心腹。杀一个满族官员,既可以正法立威,又能收拢曾国藩等汉员之心,还能名正言顺地翦除恭王之羽翼,慈禧何乐不为?于是借“举报门”之东风,她遂急调满洲悍将多隆阿,率军入陕,怀揣密诏,乘胜保不备,一举将他擒拿解京。次年从宽赐胜保自尽。
    回顾胜保的发迹史,笔者不免感慨荒唐可笑,审视其之覆灭,又不禁觉得他咎由自取。其实,无论荒谬,或者注定,胜氏诡异的人生轨迹,真真是同时局与人事密不可分。当初若无恭王关照,胜难成如此骄横之势,随着汉族督抚崛起,胜便沦为平衡满汉矛盾的砝码,而恭王的一再维护,也让慈禧终下决心,胜非死不可。
    常言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似乎胜保这条命,还的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债。
    慈禧下一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收拾隐藏于“举报门”之后的那一顶“保护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王学斌:重磅“举报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数据列表
没有相关数据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数据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数据
经济数据网栏目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