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数据网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数据网 >> 报告、规划 >> 正文

《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http://www.newdu.com 2018/3/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平/主编 参加讨论

    消费平稳增长,需求结构不断改善。2017年以来,绿色消费成为市场热点,服务消费继续快速发展,实体零售呈现回暖态势,消费升级驱动的品质消费正在渗透到各个消费领域;同时,随着网络支付技术和相关风险制度的完善,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消费新业态显著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化和多元化且质优价廉的互联网消费产品,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预计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6.6万亿元,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回升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增速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内需结构上看,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5.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进出口增速明显回升,贸易顺差基本稳定。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明显改善,从而带动我国出口显著回升;同时,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进口持续增加。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助推我国进出口价值增长,加上2016年我国进出口基数较低,从而使2017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不仅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回稳向好态势,也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虽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逆全球化”现象不断增多,但随着我国对传统市场的进出口全面回升、贸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未来我国外贸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预计2017年我国出口和进口(以美元计价)分别增长6.6%和14.7%,增速分别比上年大幅回升14.2个和20.2个百分点,全年货物贸易顺差为414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61亿美元。
    供给侧改革效果显现,物价基本稳定。2017年,随着我国“去产能”政策的逐步落实,严重失衡的工业品供需关系有所改善,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快速回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PPI价格指数快速回升,从而使我国面临的通货紧缩风险大大降低。另外,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翘尾因素较少,M2增速大幅回落,房地产价格持续保持高位,美国“缩表加息”政策对我国利率造成间接压力。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总体依然处于温和上涨状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涨幅比上年大幅增加7.5个百分点;GDP缩减指数由2016年的1.2%继续回升到3.8%。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17年,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不断变化,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得以持续改善。预计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6%和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八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7%,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自2012年进入拐点以来逐年下滑,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维持在低位运行;而资本存量增速也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降而下滑。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短期内很难得到显著改变,这意味着2018年我国GDP潜在增长率依然会在适当区间内出现小幅下滑。
    从需求侧角度来看,虽然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向好,外需不断增加,但美国的“缩表加息”配合其“降税减负”的产业政策可能会进一步促使资本和制造业不断回流,从而使得新兴经济体外部融资条件收紧、投资使用成本上升、消费机会成本上升,甚至可能引发局部地区资产泡沫破裂,进而造成银行坏账增加、居民财富缩水等潜在金融风险;而且随着美国制造业的不断复苏和扩张,其外部需求将不断减小,并形成新的国际市场供给,加剧国际市场竞争。另外,由于2017年较高的基数因素,2018年我国外需增速将有所回落。
    从内需来看,虽然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欣欣向荣,高新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加快,但总体而言,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一蹴而就,由于规模和时滞等因素,新的发展动能短期内难以完全抵消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未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三、四线城市缺少产业的有力支撑,并且随着信贷政策收紧,在房地产调控措施趋紧的环境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将会逐步回落,而政府债务、赤字水平将限制基础设施投资作用的发挥,从而使得2018年投资的拉动作用或将减弱。另外,由于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分配依然存在较大失衡,基尼系数依然居高不下,从而限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2018年经济增长存在许多积极因素:新一轮对外开放(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新模式、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将稳定和激发我国的外部需求;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调查失业率保持在2013年以来的最低位,这对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增长将起到关键作用;社会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者预期稳定,消费新业态高速发展,消费质量不断提升;虽然2018年翘尾因素将成为推动CPI上升的重要力量,而上游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但是目前供给充足,成本传导较为缓慢,且国际原油供需将趋于平衡,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对国内的输入作用有限,从而使得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依然保持平稳。
    另外,从经济先行指数角度来看,通过经济先行指数来判断经济运行趋势,是国际学术界进行经济预测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先行指数(该指数由21个子指标构成),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呈现微幅平稳下滑的趋势,具体指标预测如下。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9.2万亿元,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2.4%,增速分别比2017年小幅回落0.7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分别为5.1%、14.1%、3.6%和4.0%,整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小幅下滑。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0.3万亿元,名义增长10.1%,实际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年小幅回落0.2个和0.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逐渐收窄。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2.0%,比2017年增长0.4个百分点,依然处于温和上涨阶段。PPI为3.6%,增幅比2017年大幅减少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8年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将有所缓解。
    预计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8%和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八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财政收入18.3万亿元,增长5.7%,财政支出22.3万亿元,增长8.8%。
    总之,2017~2018年中国经济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数据列表
没有相关数据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数据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数据
经济数据网栏目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