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数据网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数据网 >> 报告、规划 >> 正文

《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http://www.newdu.com 2018/3/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平/主编 参加讨论

      数字经济成为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力量
    2017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8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出现意味着党和国家的工作方针和基本政策将会发生变化,也意味着发展的侧重点和解决发展瓶颈的着力点将发生变化。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新的破解矛盾的手段和方法。随着中国互联网20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5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数字经济等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0%,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网民数量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国占据四席,影响世界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有三项与互联网相关,等等,这一切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让互联网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成为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力量。
    1.数字经济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什么?十九大报告给出了答案,“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数字经济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数字经济在这些方面都可以使人民的获得感得到提升。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高参与性和深融合性,让其能与我国发展的诸多领域产生交集并发生渗透融合,促进不同领域变革创新,提升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发展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和创新应用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与便捷。互联网可以“打造”美好生活:从经济角度来看,互联网提升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经济发展成果被更多的人所共享;从政治角度来看,互联网为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从文化角度来看,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业态的整体升级,网络文化市场日益繁荣;从生活角度来看,互联网催生了移动支付、滴滴、共享单车、O2O等商业服务模式,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便利,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从社会角度来看,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一方面,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平台,中国人平均每天“在线”时间大约3小时,另一方面,互联网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
    2.数字经济可以创造性解决一些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红利,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健康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发展出现不均衡不充分问题,这一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瓶颈。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方面,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围绕破解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科技和创新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目前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可以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以扶贫为例,传统扶贫模式,如果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支撑,很容易出现返贫现象。互联网在解决贫困问题上产生了一些新思路,并创造性地解决了部分问题。近年来,部分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进驻贫困村,帮助贫困地区搭建电商平台,连接农村到城市的物流体系,贫困户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平台销售本地优质土特产,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电商扶贫模式,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让很多农村贫困人口有机会就地进入劳动市场实现稳定就业。
    (参见《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310-3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建议应当理性看待中国的就业奇迹
    2017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8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从中国统计公报显示的2010~2016年GDP增长速度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或者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关系来看,现在奥肯定律解释的那种变动规律并没有出现,反而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与就业不是同向变化而是相向变化,难道奥肯定律在21世纪的中国真的失灵了吗?如果我们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状况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状况做更加深入的分析,会发现这仅仅是一种假象。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并没有逃逸出奥肯定律的轨迹。蓝皮书的理由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并不代表中国劳动力市场实际就业总量的增量由于中国目前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率平均以1%的速度增加。在城镇新增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农村也消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从局部看2016年的确是城市新增就业人员1314万人,但是算上农村减少的就业机会和城镇每年几百万名退休人员,2016年全年总计净增的就业人员大约为300万人。这样看,就比较接近奥肯定律了。
    (三)中国劳动参与率明显下降
    劳动参与率既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又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参与率高达80%。后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家庭收入的增长导致劳动力供给曲线后弯,中国劳动参与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76.0%降到2011年的70.8%,2016年进一步下降到69.8%。
    (四)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服务业结构性增加的背景下是上升的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自2011年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之后,我国服务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连续4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提高。电商、滴滴打车、代驾等新经济业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016年,我国GDP增长1个单位所能带动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50万人,与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相比明显增加,比历史最低时期翻了一番。“十三五”时期随着新技术、新制度的加快成长,服务业分层和个性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容量将加大,另一方面与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五)中国的“双创”功不可没
    据部门统计,2016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1万家,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家,比2014年提升20%,远高于改革之前的6900家。其中,初次创业小微企业占多数,这些新增的小微企业对发展创业式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双创”目前的效果只是1.0,未来还有2.0、3.0,需要持续推动,久久为功。有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三年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其中,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一方面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收入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存活率明显提升。
    (六)对中国的就业形势既不悲观,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十三五”期间,中国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人数仍然维持在2500万人,就业的总量压力非常大。其中,约1000万人是登记失业人员,约1500万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此外,“十三五”期间每年还有近30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所谓不悲观,就是要充分看到宏观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一面,我们绝不能消极懈怠,必须积极作为。所谓不能盲目乐观,就是也要充分看到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化解过剩产能导致的职工分流、人和岗位不匹配等问题将依然存在,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努力工作。
    (参见《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353-35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数据列表
没有相关数据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数据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数据
经济数据网栏目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