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究竟是什么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经济学文摘》 佚名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 简称三“高”一“低”) 的粗放 型增长方式实现 GDP 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导致一 系列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比如部分 产业产能过剩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等)。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唯一途径。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或者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驱动因素是什么,随即成为 我国经济学界热烈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 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献非常多,而且其实证研究大 部分都采用了基于对数 C-D 生产函数的线性研 究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 处:首先,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体化为全要素 生产率(在线性模型中体现为一组解释变量的线 性组合)的变化难免过度窄化了对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的理解。其次,基于上述方法衡量全要素生 产率及其解释变量的贡献份额时会面临一种难 以克服的不确定性:选取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将 会意味着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份额(因为全 要素生产率贡献份额是实际产出增长率扣除要 素贡献份额之后的剩余部分)。而假设全要素生 产率的变化情况能够用一组解释变量的线性组 合完美刻画也显得过于苛刻。从理论意义上讲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变量对产出的影响方 式有别于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影响方式。然而,在 上述研究框架下,两类变量对产出的影响方式完 全没有得到应有的区分,而是混同对待。这种做 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为了克服上述线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准确描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序特征,文章将生产要素划分为 5 个组成部分,即劳动力投入、资本 投入、人力资本投入、资源投入和环境承载力占 用,并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解为实际产出同资 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投入、资源消耗和 污染排放之间关系的变化(亦即全要素生产率增 长率和各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变化),继而采用 一种改进的平滑转移回归(STR)方法测度和呈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各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 时变性。基于该方法,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 要素产出弹性的时变特征得以详细地呈现,不仅 如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背后的复杂影响因 素也得以完整纳入研究视野(不像在传统 STR 框 架下,只能考虑一个影响因素,即转移变量)。通 过采用改进的 STR 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序列 进行拟合后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 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但要素投入是我国经济增长 的主要来源,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 征;除资本以外,其余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呈 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持续提 升;资本边际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经 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拉动,从而导致投资过度; 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增长 的可持续性。此外,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的内在动因进行分析,据此得出以下主要结 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方式发生显著变 化,具体表现为: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各生产 要素的产出弹性都表现出明显的时变性,而且都在1970 年以前出现大幅波动;改革开放之后,全要 素生产率和各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波动幅度虽然 有所减小,但其波动性依然不可忽视。这同王小 鲁等(2009)所报告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加的发 现略有不同。文章的研究还证实一个现象:粗放 式增长模式在 2001 年之后又重新主导我国经济增 长。关于这一现象,国内其他学者也曾有所述及 (张军等,2009)。要素投入的增长在绝大部分时间 内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在 1961~1965 年、1991~1993 年和 1997~2000 年期间稍稍超过要素 投入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这说明在绝大 部分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都表现出粗放型特征。 除了资本以外,其余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呈现 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持续的 提升。我国要素配置效率的持续提升应该主要归 因于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持续的结构调整和要素 重置。资本边际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则说明 我国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导致投资 过度。改革开放以后(除 2003 年和 2004 年外),我 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水平基本都维持在中度不 可持续、轻度不可持续和完全可持续等级上。这 表明改革开放显著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水平。我们还通过研究发现,科技资本存量、城市 化率、非国有经济占 GDP 比重、外贸依存度、人均 教育水平、固定资本存量、外资存量、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改革开放虚拟变 量 10 个变量构成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内在动因。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过程中暴露出两个突出问题:其一为全要素 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大;其二为资本的 使用效率过低。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我们提出 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从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组织创新、专业 化分工和协作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持续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推动国有 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具备相应的行为特 征,同时构建以促进企业创新和使大中小各类企 业都能享受普遍的规模经济为导向的、合理有效 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 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升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 利用效率。文章认为我国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开 放并采取适当措施切实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非 国有经济占GDP 比重、外贸依存度、人均教育水平、固定资本存量、外资存量、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等宏观经济指标,从而带动资本产出弹性的提高(如果资本投入量不 再增加,资本产出弹性的提高就意味着资本边际 产量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需要特别指出的 是,改革开放不仅是提高我国资本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水平的重 要途径。
    第三,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出口,降低经济增长对财政投资的依赖程度。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 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同时构筑牢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 为了增加出口,我国当前应该将重点放在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以及拓展新产品出口等方面。为了使这些战略有所支撑,我国应该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仅事关我国出口增长,更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作者单位:彭宜钟,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 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童健,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院;吴敏,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摘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京),2014.6
    原文约14000 字

Tags:究竟是什幺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