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回归:一个学说史的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经济学文摘》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市场思想:流通理论的渊源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用25年的时间铸就《国富论》。斯密的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两个词:分工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国富论》共五编,第一编前三章是分工理论,也是全书最精炼的部分。以后的章节开始研究交换,交换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协调,实际上就是市场(预示各种交易组织的出现),进而演化出很多理论。第二编偏重于货币、利息等理论。第三编涉及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商业活动等国内贸易或流通问题。但这部分内容简短,表现出来的智慧有点干瘪和缺少灵感,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第四编涉及国际贸易问题,批评了“重商主义”。
    可见,《国富论》没有专门的流通理论,仅仅触及与流通相关的城市及商业研究,对后人产生的影响不大。同之前的先驱一样,斯密也更加重视国际贸易问题。然而,《国富论》却强调中间过程的交换理论,著名的斯密定理就体现了这一点。倘若经济学的确是沿着“分工与市场”的路线发展下去,流通理论的产生是必然的,而事实上,经济学并没有沿着斯密的思想精髓发展。继斯密之后的又一古典经济学奠基人李嘉图,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基石,引导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更加重视国际贸易问题,而古典经济学原本薄弱的国内贸易或流通理论则被逐渐遗忘。
         二、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与市场的抽象:流通理论的缺失
    

    19世纪70年代,英国杰文斯、奥地利门格尔、法国瓦尔拉提出边际效应理论,引发了一场经济学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主义就是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界线,因为在“边际”的引导下,经济学渐渐偏离了斯密的分工思想。
    新古典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者马歇尔1890年出版了代表经济学新时代的《经济学原理》。该书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洞见,关注的是经济组织的问题;二是有关资源配置的价格理论(供求分析)。价格理论可以通过边际分析实现数学化,借助数学语言建立严密的分析框架。而对于分工问题,当时的数学工具无用武之地。“边际分析”在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一个严密的逻辑框架总是更能吸引后继者的注意。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微观经济学就是马歇尔对供求的边际分析,宏观经济学就是凯恩斯经济学。这样在萨缪尔森之后,市场协调分工的问题或经济组织问题,就在主流经济学中彻底失去了它的核心位置,主流经济学成了一种基于供求分析的资源配置理论。
    新古典的供求分析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新古典的市场理论也是空洞的。市场是什么?市场是如何组织交易的?这些问题新古典不能做出回答,因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假设抽象掉了交易或流通。不研究交易或流通的市场理论其实不是真正的市场理论,施蒂格勒、诺斯和科斯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如科斯曾抱怨:“在经济学理论中,市场完全是一个模糊的角色”,“关于市场本身的讨论居然完全消失了”。
           三、制度经济学对组织理论的发展:流通理论的灵光闪现与边缘化
    

    制度经济学则非常关注组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学组织理论的缺陷,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制度经济学集大成者康芒斯与新制度经济学开创者科斯。制度经济学最杰出的贡献者非康芒斯莫属。他敏锐地洞察到市场参与者完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一种是实际移交对商品或者金属钱币的物质的控制;另一种是依法转移法律上的控制。前者被他称为交换,后者被他称为交易。然而,经济学家没有对这两种活动加以区别,未能辨别清楚物资和对物资的所有权,因而只是强调了人对自然的劳动程序,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康芒斯称主流经济学家为“物质经济学家”,称他们的经济学为“工程经济学”。这意味着,企业和市场在新古典框架内仅限于技术层面的研究。康芒斯认为,企业作为一个运行中的机构,不仅要有技术也
    要有营业,前者属于管理的交易,可以弥补新古典对企业组织的忽视;后者属于买卖的交易,可以弥补新古典对市场组织的忽视。显然,在康芒斯的框架中可以发现流通理论的踪影。
    康芒斯的经典著作《制度经济学》发表于1934年。三年后,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问世。科斯用交易费用解释企业的存在,开创了交易费用分析法。然而,这两位大师却一度被埋没,组织理论的研究因而也产生了一个断层。
    2.现实环境的反思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制度经济学文献爆炸性成
    长。这个时候发表的大量制度经济学文章主要源自科斯思想的启发,而康芒斯的思想顶多也只是被一笔带过。在科斯思想的基础上,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合约或契约理论相继产生。科斯的忠实追随者威廉姆森将这一系列的理论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3.新制度经济学的局限性。或许科斯《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就注定了新制度经济学是研究微观企业组织理论的学问,而对于经济发展、贸易和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关注程度相对不足,从而使对解释这些宏观经济现象颇为重要的流通理论也容易被边缘化。
           四、新兴古典重回原点的理论重建:流通理论的回归
    

    紧随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杨小凯开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成就于20世纪80~90年代。新兴古典经济学彻底抛弃了新古典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之间的“二分法”,而将所有人假定为先天无差异的“消费—生产者”,并沿着分工演化的思路创建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新兴古典框架包容了新古典框架,做到了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像很多新制度经济学家那样断层式的颠覆。如果要彻底颠覆,则一个多世纪的新古典研究成果就会瞬时化为乌有,这是难以令人接受的。新兴古典框架已经尝试形式化了很多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这个重要的贡献已被众多经济学家所认可。新兴古典基于“专业化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解释了城市、中间商、交易的层级结构等如何从分工中出现,这些都是重要的流通理论。因此,新兴古典的市场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因而也能解释国内贸易是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的。新兴古典对分工理论的复兴,使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由资源配置转向经济组织。
    五、流通理论与有关经济学派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蕴含着深刻的分工与市场思想,这些思想是流通理论的重要源泉,但是由于研究范围、研究重点、理论体系,特别是理论的时空局限,从而使得这些原始而深刻的思想难以直接成为现代流通理论。马歇尔以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基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假设,抽象掉了流通过程,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对流通问题的关注,因此,在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不仅难以见到流通理论的踪影,甚至连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市场思想也基本消失了。然而,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以及其后的某些理论分支,如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等,不仅可以为流通理论的建构提供方法论与分析工具的支持,甚至可以直接为流通理论的建构提供某些研究结论上的支持与参考。
    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偏重于企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但其交易费用、产权及契约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流通理论的研究。流通理论也可以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市场或交易组织问题,从而也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很好补充。新兴古典经济学想要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来统一整合经济学,其中自然会包含流通理论的很多内容。例如,在新兴古典框架下,“专业化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内生了零售、批发等各种交易组织,从而彻底打开了被新古典抽象掉的“流通”黑箱,并形式化了很多流通理论,这也就启发研究者可以沿着分工演化的路线建立流通理论体系。但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目前还没被西方学界所广泛认同,同时,它也不会专门研究流通问题。因此,不可盲目将流通理论完全纳入到新兴古典框架中,重要的是将新兴古典框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流通理论体系的构建。
    还有两个对流通理论的发展与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线索与渊源:一是当代西方的市场营销学,特别是宏观市场营销理论、零售学、物流学,以及网络营销与网络经济理论等等;二是以中日为代表的传统商业经济理论或流通经济理论及其当代的新发展,以及以前苏联、中国等为代表的计划经济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一些有关商业、贸易或流通经济理论。
    作者单位:夏春玉,丁涛,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自《商业经济与管理》(杭州),2011.8
    原文约14800字

Tags: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回归,一个学说史的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