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服务业增长:真实含义、多重影响和发展趋势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服务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非实体化的经济,与过去30年由制造业推动的高增长时期相比,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含义及其对增长、就业、物价总水平、收入分配和国民福利的影响比较复杂,文章将择要讨论上述问题,预测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比重提高的可能性,并提出改革开放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真实增长与名义增长:服务业比重上升的含义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的含义与制造业有很大不同。理解服务业增长含义的核心是:比重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真实增长,也可能是名义增长。
    1.新增服务消费:真实增长
    服务消费的真实增长,是指服务消费“量”的实在增长。生活型服务消费需求的真实增长有几种类型。一是收入提高产生的服务需求,如高等教育服务、文化休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等。二是技术发展提供的新业态和新品种,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最有代表性。三是制造业产品带动的关联服务消费,例如汽车服务、通讯服务、网络服务等。四是公共服务持续增加。
    2.服务相对价格上升:名义增长之一
    许多直接提供劳务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因此,虽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资水平都在提高,但制造业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其抵消,而服务业中工资上涨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价格较快上涨。这种情况下,虽然以增加值衡量的服务产出比重上升,但服务量并没有相应等幅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和服务业价值比重变化并不等于“数量”比重的相应变化。制造业以产值衡量的产出比重虽然下降,但实物产出却在持续增加。服务业则相反,产值比重上升并不代表服务量的相应上升。
    3.服务专业化和外移:名义增长之二
    这是指原本处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或制造企业内部的服务供给独立出来,由专业化企业提供,形成生产性服务业。这类中间服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有制造体系中内含服务的“切割”和外移,服务从企业的内部环节转变为外部的市场关系,从内部分工转变为社会分工。此时的服务业增长并没有为国民产出提供一个增量,而只是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4.自我服务转为市场化服务:名义增长之三
    在社会成员流动性不强、社会分工不发达时,许多服务在家庭内部和亲朋之间无偿提供,不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之中。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家务服务社会化,成为有酬劳动,就产出了GDP。
    二、“名义”增长的“真实”意义
    1.三个积极影响
    (1)提高生产效率。在初始阶段,企业内部服务切割外移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确实是“名义”增长,但之后,由于生产组织方式、激励机制等发生变化,促使生产效率得以“真实”提高。首先是专业化分工的深化。生产性服务诸都是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密集型服务,每一项业务需要的专业能力积累和人力资本构成不同,以往内部提供,业务量有限,不可能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外移给专业服务企业提供,可以显著提高专业化水平。其次是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单个企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有限,而且往往具有间隔性。专业化的客户服务公司能为多个企业错期提供服务,需求峰谷互补,达到规模经济。再次是促进人力资本能力积累。专业化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在IT行业最普遍。还有一类服务是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员工没有好的升迁前景,没有自豪感,缺乏激励,难以管理。如果将这些业务外移出去,交给专业公司提供,这些业务就是专业公司的主业,员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充足激励。
    (2)提高服务水平。一些看上去“相同”服务的价格上升,其中有劳动成本上升导致的名义增长,但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在提高。一是等量服务中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增加。二是服务消费中的“愉悦”因素增加。
    (3)增加劳动报酬。从国民经济整体看,服务业中劳动报酬的增长快于其它生产要素报酬的增长,表明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份额的增加。因此,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增加劳动报酬,改善收入分配。
    2.三个长期挑战
    (1)增加交易费用。服务供给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能够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和提高生产率。但是,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协调机制并不免费,原本内含在企业内部的服务独立出去,通过签订市场契约供给服务,必然产生新的交易费用。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专业化可能产生更多的交易费用。因为服务不提供实物产品,因此其产出结果难以衡量,愈是高知识含量和专业化程度高的服务,投入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就愈强。
    (2)物价上升的长期压力。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由于服务业价格上升速度高于制造业,服务业较快发展有可能引起价格总水平的较快上升,因此在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比重上升的时期,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倾向。
    (3)公共服务可持续的长期压力。国际经验表明,公共服务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单位服务成本长期呈现上升趋势,提供同样服务需要愈来愈多的财政支出。有研究者将公共服务部门的过快增长看作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停滞的重要原因。
    三、对服务业增长前景的一个预测
    从国情出发,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真实因素和名义因素已经具备。
    1.真实需求快速增加
    随着产业升级和竞争加剧,农业和制造业对新增中间服务投入的需求快速增加。收入增长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各类新型服务消费增长很快,公共服务也快速增长。笔者曾经分析过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都对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未来都会继续增强。
    2.“名义增长”的影响增强
    首先是劳动成本快速上升,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有显著影响。近几年我国全口径的劳动成本增长持续保持两位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到2009年,城镇各类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4.9%。这个趋势在相当时期内不会改变,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预期其成本水平将快速上升。其次是中间服务外移的趋势仍将持续并加强。随着技术更新加速、生产性服务不断外移和服务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制造业将内含服务环节切割外移的趋势不会改变。再次是城镇化转向以农民市民化为重点,农村家庭迁移城市速度将明显加快,以往农村自给型服务将加快社会化。
    3.政策环境明显改善
    近些年来,国内各方面对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中央政府和各层级地方政府都将促进服务业发展置于重要地位。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服务业税赋过重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个判断可能并不全面。据笔者的粗略估算,服务业的税赋并不高于制造业,而且总体上还略低于制造业。以2008年为例,笔者粗略计算的结果是,第三产业营业税/增加值的平均税率为6.63%,在扣除了免税行业并对数据口径和可比性做了必要调整之后,实际税率为7.45%,明显低于制造业11.82%的实际增值税率。估算的具体数值可能存在偏差,但服务业税赋相对并不高的基本判断应该能成立。
    四、加快服务业改革
    1.放开进入和加强竞争
    有一部分服务业如金融业、电信业、文化传媒、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和领域,程度不同地与自然垄断、经济命脉、公益性质、文化传承、价值取向和舆情导向等问题相关联,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类型的进入管制和竞争限制。其中有些是必要的,例如坚持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的政府主导性。但也有不少是以这些特征为借口,禁止或限制竞争者进入,导致服务内容单调、服务质量差和高收费,抑制了消费增长,从而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2.加快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到“十二五”末期,我国社会事业领域的公共支出有可能占到GDP的12%左右,再加上社会资金的投入,这些领域的支出可能超过GDP的20%,占届时服务业比重的40%以上,地位和影响重要。这些领域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事业型服务的效率。二是公共服务方式和主体多元化。三是放开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总体上看,服务业内部收入差距要大于农业和制造业,这是因为服务业比农业和制造业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愈是高知识含量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少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就愈突出。在研发、设计、演艺、影视、体育等科技和文化创意行业,个人才能往往居核心地位。为了有效激励关键员工,需要给予特殊高报酬。
    4.促进金融创新
    金融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金融创新对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是支持服务生产。许多服务业的核心资本是人和专业知识,没有可抵押的实物资产,需要金融创新提供适合的融资方式。二是支持以未来收入支付当前服务消费。例如教育贷款使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可以先接受教育再支付费用。三是支持用未来可变现的资产支付当前服务消费。
    作者:江小涓 单位:国务院研究室
    摘自《经济研究》(京),2011.4
    原文约19000字
  

Tags:服务业增长,真实含义、多重影响和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