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从奥地利学派的视角看经济危机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为什么会产生危机
    1、货币制度的失灵
    奥地利经济学认为,在政府的干预之下,货币制度失灵了,这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米塞斯指出,“信用媒介”(Fiduciary Media)是一种没有以黄金储备为后盾的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这种信用媒介与货币具有相同的功能,与货币一样,这种信用媒介的扩张会导致市场利率系统性地低于自然利率,或者说信用媒介没有扩张时的利率,这个低利率将刺激企业家扩大生产,投资于被人为地压低了的利率下看起来具有“盈利性”的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没有增加,增加的是信用媒介。投入到新企业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必然要以其他企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减少为代价,这就意味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的上涨,并进而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这就造成一个繁荣的现象,但是这个繁荣的势头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这种上涨的趋势只有当公众认为这种价格的上涨在未来某个时刻会停止时才会继续下去,而当公众认为价格会一直上涨,通货膨胀会一直延续下去时,恐惧将会降临,没有人愿意持有货币,因为持有货币意味着每天都遭受损失,每个人都不顾一切地去把货币换成商品,导致商品价格飞涨,货币价值体系崩溃。假如相反,银行为防止货币体系崩溃而采取措施终止信用扩张,那么,那些在信用扩张(低利率)情况下看上去具有盈利能力的项目就不再是盈利的项目而是投资失误了。一些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而另一些企业关门或破产,投资在这些项目中的资本不能另作他用,丧失了价值,危机和衰退来临了。导致危机的是“错误的投资”,而非“过度的投资”,即资本从消费品生产部门“错误”地引向“资本品生产部门”,因而,生产消费品的资本就减少了,而资本品的生产是需要消费品去配合的,假如没有相应的消费品,资本品的过度扩张必然中止。
    在对“繁荣为什么会突然停止”这个问题的解释上,奥地利学派的哈勃勒引入“时间因素”,极有说服力地指出“除非增加的信用货币在变成人们的收入之前,生产过程就已经完成,那么这时额外的货币就会有额外的商品与之对应,商品价格不会上涨,但实际上如罗斯巴德指出的,生产过程总是比货币的流通过程更长,在生产过程完成之前,物价就已经上涨了”,从而解释了为什么被人为压低的利率又会回到自然率的水平, 甚至比自然率还要高。在此,奥地利学派分析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商业周期过程中出现的比例失调,并强调这些失调的价格信号。
    综上,由于货币制度的失灵,市场不能实现跨时期(生产和消费)和跨部门(资本品生产部门和消费品生产部门)的协调,这种失调表现为生产结构扭曲,而生产结构扭曲的后果就是经济危机。
    2、银行制度的失灵
    银行的出现不是谁设计的产物,或者说银行是自发演进的产物。但是,与货币一样,银行制度的演进受到了政府极大的干扰,其中最典型的是出现了“中央银行”这个怪胎。政府知道,通过对货币发行的控制,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因而政府授予银行特权,允许银行采取“部分储备的银行制度”(Fractional-reserve free banking),就是说银行的贷款并没有以黄金和储户自愿的储蓄为后盾,或者说银行把储户的活期存款都贷出去了,储户(尤其是活期存款的储户)把资金放在银行里是为了获得安全和随时提取的便利, 储户有随时把资金提取出来的权利,银行把储户的这部分资金或把没有以自愿的储蓄为基础的货币投放出去显然是侵害了储户的财产权,也违背了货币本质上是黄金的原则,“部分储备的银行制度”实际上是违背私法的行为。假如储户都向银行提取存款,银行必然破产,但是在没有信用危机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这种银行制度的存在,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央银行为它的存在提供了保障,更准确地说,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那里获得了以部分的储备就可以实施信贷扩张的“特权”。那么为什么政府要给银行特权呢?答案在于政府和银行之间存在互利关系,政府可以利用银行发债,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信用扩张,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而不必求助于税收,而银行在信贷扩张中多“销售”了本不存在的货币,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还不用承担信用扩张的风险,因为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让中央银行承担。正是政府背后的怂恿,银行堂而皇之地践踏私法,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财产权。
    3、假如政府不干预市场,是否会发生危机
    在政府干预、制度失灵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但是,假如政府不干预自发形成的制度,只要市场利率能够反映消费者自然的时间偏好率,那么就不会有“系统性的”商业周期。假如没有信用扩张,资本家和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扩大规模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限制规模的扩大;这样拼命地增加投资,提高了那些辅助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借贷市场的利率。这些后果,如果没有信用扩张,就会马上限制了扩张的趋势。另外,奥地利经济学家相信市场价格的协调作用,如哈耶克强调价格具有“通信功能”、“信号功能”和“节约信息的功能”就体现了他对价格在协调市场方面所具有的能力的认同。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奥地利经济学家认为,假如消费需求下降,那么并不会导致需求的普遍下降,相反,会使投资从生产消费品的部门流向生产资本品的部门,也就是说投资需求会增加。
    二、复苏之策:停止政府干预,纠正制度失灵
    奥地利经济学认为经济复苏之策的核心是纠正被扭曲的货币制度,使货币和银行回归到本来的面目。其复苏之策实际上是“两步曲”。第一步是政府立刻停止任何导致信贷扩张的政策。第二步是彻底根除政府干预货币制度的可能性。主要是银行与货币制度的重构,使之回归到自发演进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在货币制度和银行制度方面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1、实行自由竞争的银行制度。米塞斯认为自由竞争可以确保银行不滥发货币,“我们绝不可忘记:凡是发行信用媒介的银行总是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地位。它所最珍贵的资产是它自己的信誉。一旦对它的诚实和偿付能力发生怀疑,它就要走上破产的境界”。
    2、百分之百的储备制度。所谓百分之百的储备制度就是银行的信贷规模不超过自发储蓄的规模,要求在任何时刻都能够归还储户的所有存款。
    3、货币的非国家化,取消中央银行,恢复金本位。应以彼此竞争的私人货币取代国家货币;中央银行是“部分储备的银行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政府据以发行货币、实施信贷扩张政策、干预货币制度以实现自己特定目标的载体,中央银行的存在恶化了危机和萧条;金本位制使货币的发行量不超过黄金的数量,是限制信用扩张的重要手段。
    三、“被俘获的制度”:论作为一种自发演进制度的前提条件
    经济危机的产生实际上告诉我们一种新的制度形式,在“完全自发演进的制度”和“完全人为设计的制度”之外的第三种类型的制度,我们把这种制度称为“被俘获的制度”。
    我们把“被俘获的制度”定义为一种既非自发的又非完全人为设计的制度(组织)。干预自发秩序存在危害,哈耶克认为,与有意识的组织安排相比,自发过程能更多地利用信息和知识。自发演进的制度意味着主体之间通过合作博弈达成某种协议,并且认同这种协议的前景,也就是说,对这种协议有助于各方是有共同认识的。而假如这种制度被“俘获”或“挟持”,那么这种共同的愿景是不存在的,并且只有通过强力或欺诈等手段才能维持这种制度。一旦一种制度被政府“俘获”,被用于实现某个特定的目的(如就业、经济增长),实际上它就失去了“目的独立性”的特征,也就失去了协调社会的作用,失去了增进大众福利的潜在价值。
    产生“自发演进的制度”的前提,一是遵循传统的法律原则(主要是产权制度)。二是没有强制,允许人们自由选择,或者换句话说,就是机会的可获得性。当然,我们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强制”,一是规则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对人的行为构成某种约束,也就是一定的强制;另外一种强制是外部人为力量的强制,这种强制是某个机构或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施加给他人的,如上文所述,这种强制导致制度的失灵,使制度的演进偏离正常的轨道。
    拿现代社会的“货币”和“银行”这两种制度来说,显然由于政府的干预,这两种制度不仅都违背了“传统的法律原则”,也为政府的“强制力”所侵害,就是说成为自发演进制度的两个前提条件已经丧失了,因而它们已经是“被俘获的制度”,而不再是自发演进的制度了。
    作者:朱海就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自《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10.2
    原文约12400字
    原题《危机、复苏与制度失灵——一种以企业家才能为基础的周期理论》

Tags:从奥地利学派的视角看经济危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