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类型演变及划分研究
近年来,共用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产业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产业融合一方面使新的产业形态不断出现,另一方面也让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及其分析框架越来越不适于用来揭示新型产业形态的变化特征。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三次产业的划分已趋于模糊,学术界尝试的四次产业、五次产业分类就必然遭遇无法破解的难题。如果仅仅局限于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进行补充和修正,继续沿用三次产业的分野已不恰当。因此,不能再囿于传统产业的思维逻辑,而应用产业进化的观点对现有产业进行创造性解构,在传统三次产业的基础上来构建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新型产业的划分与体系构建
1.新型产业划分的思路
泰勒尔认为产业是生产同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而从供给的层面上,产业定义则更为宽泛,产业可以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由此可知,产品是产业最基本的元素。产业演进中的任何变化最终都会体现到产品功能或结构的变化上。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技术革新的实现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了产品的功能,扩展了产品价值结构,使得原来没有关联的产品从需求角度结合起来并获得更高的效用,产品的附加值也大大增加。所以说,产业融合的出现使产品的价值构成走出“单一”向度,变得更加复杂。
(1)产品的价值构成。按照传统三次产业划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产品可以大致分为农产品、工业品以及服务三个类别,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三者的差别明显,但在三次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及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渗透下,这三者所蕴含的价值元素变得多样化,在价值构成上也逐渐趋于统一。
李向民等(2005)认为一切产品都由精神内容和有形物质实体组成,精神内容是附着在物质之中的人类精神力量,包括动机、控制力、技术、造型以及品牌等。物质实体是产品中能够被人们的感官所直接感知的、精神内容所赖以附着在其上的外在物质载体和信号系统。物质实体是产品的自然形态,是支撑人类精神的自然基础、外在形式和功能实现的工具。所以说,各种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不但是物质的生产和价值增值过程,也是精神内容的价值转化和价值增值过程。同时,这一过程还包括产品生产、流通等过程中服务劳动的价值转化,即服务成分的价值。在人们普遍注重生活质量和自然资源变得稀缺的条件下,产品的生态价值凸显出来,消费者更青睐有生态价值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综合来看,三类产品之间从原来的价值关系的相互独立向内在价值构成的趋同转变,即都是精神内容价值、物质实体价值、服务成分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
这里,我们把各类产品中构成精神内容价值的部分称为泛精神产品,泛精神产品是抽象的、无形的。与泛精神产品相对应的是泛物质产品、泛服务产品和泛生态产品, 它们的存在是相应的物质实体价值、服务成分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产品内分工。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深化,精神内容价值、物质实体价值、服务成分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生成逐渐从一体化的进程中独立出来。当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同质化、功能相近的产品和采用相同生产方式的企业集合时,分别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服务产品生产和生态产品生产的新型产业也就产生了, 即笔者提出的四种新的产业类型:创意产业、服务产业、物质产业和生态产业。
2.新型产业体系
(1)创意产业。在传统产业体系下,把最简单的物质生产和获取作为第一次产业,其属性是取自于自然界;第二产业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其余的全部经济活动统归第三产业。在新型产业体系下,精神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第一次产业,是先导产业,是其他一切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精神产品的生产、扩散与应用影响着其他产业的进化。创意产业是提供精神产品的新兴行业,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特征。创意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是中间投入型行业,位于所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部位。
(2)服务产业。按传统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把以精神产品生产为主的创意产业纳入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内,显然是不合适的。把精神生产部门列入服务业是混淆服务产品与精神产品本质差别的结果。服务业提供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所有权无法转移也是服务产品的根本特征。在这一点上,精神产品完全不同,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制度出现以后,使精神产品交易可以像物质产品那样方便。不但精神产品的所有权可以发生转移,而且它还可以被传播、保存,这些是服务产品不具备的特征。这里,我们把以服务产品生产为主的行业称为服务产业。
(3)物质产业。物质产业是新型产业体系的基础部分,它以程序化、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物质产品是知识运用、自然资源转移和体力劳动结合的产物,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目的,是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以及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4)生态产业。人类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生态资源的消耗水平已经接近生态安全阈值,生态环境质量的快速下降会直接降低人类的幸福效用水平,生态安全阈值的打破会造成生态的不可逆转性的消耗,从而使经济的增长无法保持持续状态。正是这种明显的社会经济后果,决定了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并为其提供了市场动力和导向。生态产业因此被视为一个新兴的重要产业,为弥补人类生产活动带来负面影响而延伸出来的产业。一般而言,生态产业是指从事生态产品生产的部门或行业,如环境改造、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垃圾处理、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废物的再利用等。
二、新型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解构
新型产业的产业划分与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或者说两者是完全相反的划分方式。传统产业分类法是自下而上的,揭示了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产业发展规律;而新型产业体系的产业划分是自上而下的,充分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横向贯穿于传统三次产业,专注于这些现代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应归入传统三次产业的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还是第三次产业呢?显然,都不能。而新型产业体系不需要单独考虑产业分立的情况,它突破了传统三次产业的边界,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分类方法,这是与传统三次产业的根本性区别。新型产业是对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产业价值链进行区段分割,然后再横向融合的结果。因此,该产业划分方式适用于传统产业体系中各种产业类型,是对所有产业的统一调整,它可以解释任何一个产业的纵向价值链的结构。在这个角度上,创意产业是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新的产业部门,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同样,服务产业、物质产业和生态产业也是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新型产业部门,并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其他环节。所以,它们与传统三次产业之间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关系。
按照全新的产业分类法,所有的传统产业部门都可以按其属性在新型产业体系中找到自身的位置。从总体上分析,传统三次产业中的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管理咨询、品牌塑造、商标设计、专利申请、企业文化及形象设计等部门,应归属于创意产业部门;传统三次产业中提供金融支持、技术推广与服务、法律服务、产品运输、仓储、批发与零售的部门,则归属于服务产业部门;传统三次产业中以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加工为主,提供各种物质产品的部门归属于物质产业部门;传统三次产业中的土壤改造、节能减排、垃圾处理、清洁生产、新能源的利用等活动则属于生态产业部门。
作者单位:韩顺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向民,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摘自《中国工业经济》(京),2009.12
原文约13000 字
Tags: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类型演变及划分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