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王梦奎:国际对话录序

http://www.newdu.com 2021/8/17 爱思想 王梦奎 参加讨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不仅对中国命运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走向世界并且日益壮大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面对中国这个新成员日益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政治和其他事务,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中国对世界,世界对中国,都有一个相互了解和适应的过程。
    中国非常谦虚和认真地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规模和深度都是空前的。眼界大开,对促进国内改革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世界也在了解中国,其中不乏深入研究和真知灼见,也有日益广泛的友好交往。但是,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与中国对世界的了解相比,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就差得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百多年来西方国家主宰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养成了有形或无形的惟我独尊的傲慢,以及现实的政治偏见。加上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隔膜,更增加了交流和沟通的困难。有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也有不了解、误解甚至曲解。
    我们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在世界颇具影响的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说:“亚洲正在蓬勃发展——但是谁把这件事告诉全世界?在电视和网络上,在报纸和杂志上,在会议和论坛上,把这件事告诉全世界的基本上是同样的面孔——西方人。”又说:“随便去亚洲的一家书店看看,谁在向我们讲述如何解读政治或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中获益?谁在为地区各大商业报纸和杂志工作?谁主持着亚洲主要的商业论坛?”这都是事实。中国人需要更多的直接参与。
    因为所从事专业和工作岗位的关系,我有比较多的国际对话的机会。对话的对象,有国家元首,国会领袖,政府要员,专家学者,工商巨子,以及社会活动家,不少是颇有影响的人物;所讨论的是国内外大事,有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也有理论问题。在多年来的国际交往和对话中,我一直在努力用不同交往对象所容易理解的话语和比较灵活的表达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研究问题存同而求异,交往和相处则求同而存异,通过坦率交换意见而扩大共识。讲情理,重事实,用确凿的材料介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说明中国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同时表明我作为中国学者和政策研究咨询机构负责人的观点和立场。这样做,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大多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交往多的还增强了友谊,我从中受益匪浅。我知道,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我身后是伟大的祖国,我肩负着应有的责任。
    这本书,就是我部分国际对话的选集。这里辑录的都是“口头文学”,目的是方便更多读者的阅读。大部分是现场答问,完全是随机应对;对象是各色人等,涉及的领域自然广泛。其余部分是备有参考稿的演讲,因为时间限制,往往需要用比较短的篇幅对所讲的主题作出高度的概括。提交各类国际讨论会的论文,也可以视为国际对话,为了不使这本书篇幅过大,都没有收入。所有对话,都是按时间先后为序排列的,我以为这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轨迹。
    附录有三篇文章。一篇是1990年5月赴韩国参加东方经济研讨会归来所写的《韩国印象》,当时两国尚未建交,这里除了对韩国情况的考察介绍外,还对发展两国经济和政治关系提出了建议。一篇是《苏联见闻》,是1990年8月苏联解体前夕到那里访问归来所写的,如实记录了当时我所感受到的苏联上下混乱、动荡、困惑和无所适从的状况,现在作为历史资料,还有阅读价值;何况,苏联解体对尔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另一篇是《老挝归来》,是我应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和政府的邀请,在老挝高级干部会议上报告归来所写的报告。这三篇文章都有对话的内容,但不大合乎本书“口头文学”的选择标准,一并作为附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5月14日

Tags:王梦奎,国际对话录序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