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盈余管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而新企业会计准则则为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空间。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定义界定,并通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和盈余管理内容的分析,发现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所引发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企业会计准则,手段,治理措施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对盈余管理的涵义,会计学界主要有以下三个比较通用和流行的观点:
William R Sco1t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选择使管理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
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以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笔者比较赞同William R. Scott的观点,笔者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在遵循现有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对会计政策不同规定加以选择,使经营者达到自身利益满足的同时达到企业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二、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的分析
(一)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尽管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盈余管理有一定遏制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很值得关注的。企业为节税往往可能滥用职业判断调低利润,为获得配股资格也可能无视谨慎性原则,这在法制尚不完善的我国尤为明显。会计准则并非完全为防范盈余管理而制定,无法达到完全有效,因此,公司管理当局必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当然如果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运用过度,很容易就会发生盈余管理行为,会误导各利益相关者,甚至会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虽暂定为上市公司,但其实施范围有扩大到非上市公司的趋势,其相关盈余管理的影响也会逐渐显现,为公司留下许多盈余管理的机会。
(二)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的缺陷
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但是忽视了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反映;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主要核算企业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交易和事项,而将合并、分立、清算等非持续经营状态的会计处理排除在外;会计分期假设与权责发生制相配合,使得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事项存在;货币计量假设与确认原则一起,将非货币性项目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现有的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大量的特殊经济业务;以上情况均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虽然一些会计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本来是为了制约盈余管理,但会计原则和方法的判断上存在主观性,如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高度职业判断,这就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
(一)加强盈余质量信息的披露
盈余质量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和发展状况等,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质量,可以很好地为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服务,也能对盈余管理起到一个很好的抑制作用,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等均没有对盈余质量信息的披露加以强调,与此相关的信息则更是少之又少;各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盈余质量的信息披露,制定一个有效遏制盈余管理现象发生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从法规等方面遏制了盈余管理。
(二)完善现行上市公司有关规定,健全关联交易法律制度
我国证监会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的有关规定是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隐含的契约标准,使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对此应建立一套相关指标体系,完善上市及配股的考核条件,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导致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股东诉讼制度和控股股东赔偿制度,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另外,加强关联方交易的规范,抑制盈余管理,避免因会计信息不公允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三)健全会计规范、执行和监督机制,缩小盈余管理的空间
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规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缩小盈余管理空间的有效途径。我国新修订的会计准则是在原有基础上所做的改进,旨在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但新会计准则不能涵盖所有事项的所有方面,并且还受时间、成本、环境和人的认知能力等的影响和制约,这些仍有待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细化和完善。此外,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遏制董事会与经理层合谋欺骗所有者的行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增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控。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董事长、大股东和总经理各司其职。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赋予他们一些特殊权利,负责对重大事项发表意见。引入股票期权机制,使管理者通过兼顾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和长期成长性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加大证券市场监管的能力和力度,减少盈余管理空间。
参考文献:
[1]沈烈,魏承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7;(05).
[2]屈欢,杨世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6).
[3]汪立,李小晗.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审计要点[J].财会通讯,2007;(11).
[4]张萍.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08;(4).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