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流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与会者提出,要真正实现流通成本降低,必须进行流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之进一步普及、深化,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电子商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商品交易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减少了对中间商的依赖,提高了信息和商品的流通速度,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要实现《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虚实结合。一方面,要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实体店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体店以消费者体验为主,交易以网上商店为主;另一方面,要将商品与品牌结合起来(商品为实,品牌为虚)。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应与传统流通模式一样,严把商品质量关,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与商品相比,品牌则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以商品质量及服务为基础的,不能本末倒置。
二要加快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社会化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业的支持,需要优化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中转分拨场站、社区集散网点等物流设施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商流促物流,共同协调发展。
三要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诚信体系。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尤为迫切。电子商务的诚信状况决定着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态度、投入力度及相关行为,决定着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未来发展。要积极营造诚信为本、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环境;在部门指导、行业组织、企业和消费者参与下制定电子商务自律规范,大力推进企业和行业自律;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按照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开发利用合同履约等信用信息资源,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展商务信用评估,为交易当事人提供信用服务。
六、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
与会者提出,我国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2011年3月发布的《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的工作目标。
一要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服务把生产、流通、消费有机地连接起来,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
二要加强冷链设施投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食品仍处于常温物流状态,仅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比例。由于缺乏先进的仓储和冷藏运输设施,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达25%~30%,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每年仅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就超过1000亿元。此外,由于标准缺失、信息不畅,物流各环节的协调运作水平低,导致冷链不冷、冷链不链,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抓好农产品冷链设施投入、改善管理是农产品物流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三要抓好城市配送体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货车进城难问题。要通过改善城市物流节点规划布局、科学确定零售网点卸货时间、加强城区货运车辆管理、发展共同配送和统一配送等措施,解决“最后一公里”货车进城难、组织化程度低、配送成本高、交通拥堵等问题。
四要加强物流标准和信息化工作,促进物流各环节高效衔接。物流要实现多功能的一体化运作,实施跨区域、跨国界的高速运转,必须将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当前,要大力推动标准托盘的租赁和共用系统建设。加大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跟踪、动态可视化。除抓好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外,还要抓好社会物流资源信息平台搭建工作,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要推进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智慧物流。物流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仓库管理,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运输工具及货物的可视化管理,冷链食品的温控管理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可实现物品出入库数据的自动收集和仓库管理高效、准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周转速度和流通效率。政府部门可启动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推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六要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布局全球物流网络。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全世界,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因此,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全球物流,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在世界主要市场布局物流节点,通过战略性布局逐步构建与全球市场贯通的物流网络,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七、优化供应链,打造仓储业核心竞争力
与会者提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的竞争。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供应链能否得到控制,资源和产品能否无障碍流通。中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更需要优化供应链,改革计划、组织、流程和管理,创新业务,打造核心能力,粘住上下游客户。
线路、节点、信息是供应链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供应链规划都离不开仓储节点。仓储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要尽快更好地融入供应链,成为供应链上的核心。
第一,仓库要迅速变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要联网。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仓容,用好仓容,有效拓展管理空间;提高作业效率、响应速度和周转速度,缩短管理时间;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提供增值服务,做好综合服务。
第二,要与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协同,如与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信息企业等各种企业协同运作,突破上下游(延伸一级活动),服务产业链。
第三,要尽快转型。思想转弯、业务转型、增加库房、减少货场、服务消费、盯住电商、商贸一体、精细发展,依托仓库但不依赖仓库。
第四,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系统,使之达到支持各业务模块集成、全程管理、与客户信息技术对接、各类物流资源高效利用、可视化管理的理想状态,做到一次录入全程使用,方便客户查询追踪,消灭信息孤岛,实现联网互通。
第五,要做好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库存控制(需求预测、安全库存、仓库分布)、网络改进(节点优化、配送优化、方式优化)、商品包装(商品设计、简单包装、集装作业)、仓储管理(空间时间、调度分拣、回收利用)、运输管理(司机管理、线路优化、外包优化)、人力资源(组织优化、人员培养、减少流失)、绿色物流(能源节约、修旧利废、绿色驾驶)、信息改革(电脑管理、自动采集、辅助决策)、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台账科目、统计财务)等方面。
同时,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明、企业经营环境变差、整个社会防范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要注意防范风险,将防范成本降到最低直至为零。
八、物流要超越流通,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
与会者提出,现代物流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全面、广泛、深入、细化的阶段,物流必须超越流通,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物流在生产、流通、生活、军事领域广泛存在,而不仅仅是流通的子系统。商品流通领域之外的物流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军事领域的物流。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活动而言,物流是重要的支持活动,事关军事活动的成败。因为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活动是大量消耗资源的活动,而从军事物资生产地向战场转移,必然是大面积、大数量的转移,而且还有严格的军事物资种类、时间和数量的要求。
二是生产领域的物流。根据一般估计,国民经济全部工农业产品生产过程和制造过程,除了再加工和再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过程的时间。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加工的时间仅占5%左右,而物流时间占到90%以上,很长的生产时间和很大一部分生产成本是消耗在物流过程之中的,生产领域的物流对于生产的成本起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制造领域发展现代物流,挖掘潜力,可以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三是消费及后消费领域的物流。人们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都会遇到工作用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物流问题。经过消费之后,还会出现也许难度更大的物流需求,这就是排泄物、废弃物、毁损物的物流,大体上包括消纳、处理、填埋等物流过程,还有就是促使这些东西进入新的循环的再生性物流。这些物流不仅存在管理和技术上的难度,而且难以取得直接的、满意的经济效益,但是涉及到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简介]林英泽(1966-),女,北京物资学院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总编助理,编审,主任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传媒经济;石桥(1953-),男,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