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 正文

解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民生建设思想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解安 参加讨论

    重视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民生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使民生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逐步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本文将这个体系概括为“四个一”,即一个精髓、一个主题、一个根本立场、一条实现路径。
    一、贯彻一个精髓: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民生”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即人民的基本生活与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即关注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发展问题、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本思想。例如: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王道”政治;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被孙中山先生视为可以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反复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但民生问题仍是经济社会转型中最为艰巨的问题之一。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中国面临着利益格局和相关体制机制的调整难度加大、社会矛盾多发、潜在挑战和困难更加凸显以及思想认识越发难以统一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中国梦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方针,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破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各个方面体制机制障碍,积极稳妥地推进民生建设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使我党的民生建设思想逐步向体系化、理论化的方向发展。
    二、围绕一个主题: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围绕着“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生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必须为人民执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执政的目标,把“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作为自己执政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曾经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2013年3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未来财政收入很难持续高速增长,而民生等领域的支出是刚性的,这就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必须靠人民执政。习近平在2013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并不等于要替人民群众包办百事,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忠于人民,接受人民监督”作为使命,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为人民执好政”的基本条件。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不断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和条件。其中,有两个条件至关重要,即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其与其他条件相比处于更基础、更核心的地位。政治条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保障“为人民执好政”的基本政治条件,因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经济条件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它是保障“为人民执好政”的基本经济条件,因为只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一个根本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中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民生建设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并从党的根本宗旨的角度、中国梦的角度、“群众路线”的角度和转变工作作风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论述。习近平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因为我党90多年来的革命、建设过程,都是沿着这项宗旨进行的。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之路实际上就是民生之路。在中国近代史上,诸多政党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建立了新中国并带领人民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于它遵循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一以贯之地践行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习近平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2013年9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不仅道出了现代政府的核心理念,更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政府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如何走好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和具体解答。要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树立风清气正、办实事、能干事的形象,这样政府才有公信力。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规范自己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政治信仰、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四、探索一条实现路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
    民生乃国之根本。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聚焦于“利益关系失衡”这一制约改善民生问题的核心环节,不断深化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重大民生领域的改革,真正实现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2013年5月14—15日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不断改善民生,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做到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让人民群众安心创业就业。”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需要解决的重点群体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对于前者,《决定》出台了五项改革举措:“结合产业升级”、“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对于后者,《决定》强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这样,农民工群体的“短工化”与“用工荒”并存的矛盾也可逐步化解。
    (二)住房是民生之要。习近平在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目前“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决定》进一步明确:“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三)教育是民生之基。2013年8月2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决定》在党的十八大相关论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攻坚克难重点和系列举措:“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
    (四)医疗是民生之需。2013年1月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指出,医改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既涉及民生又事关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又联系到居民消费。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医改要直面这两大差距,从保基本开始,从强基层起步,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要在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特别是要推进大病保险、医疗应急救助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要坚决防止“等钱救命”等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现象发生。《决定》明确“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的总体方向,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办医并“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以更好、更有效地服务群众的需要。
    (五)养老是民生之依。养老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是民生之依。李克强总理2013年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决定》具体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以实现“老有所依”。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教授)

Tags:解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民生建设思想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