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巩胜利:中英突破"价值观"共融——英国引领全球发达国家之"价值观"突破与中国新修历史空前之好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巩胜利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中英新关系的历史之破在于:这个一直延续千年的大不列颠英国与还不到百年的新中国达成了"共识"--让历久千年延续的"普世价值观"与只有3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历史的兼容。也就是中英核这"价值观"的矛与盾:"矛",不要把"盾"戳穿有个洞;"盾",也不要将"矛"折断,而长期矛与盾同时成立而不致双方折断、死亡,这具有今天"东西方"划破时代21世纪的新合作意义--双方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自中国国家元首上次访问英国以来,已经过去超过了10年,中英两国如今离"同道之友"仍然相去甚远。不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的伦敦之行说明,就在中美相处日趋紧张、访美没有签署任何两国协定之际,英中两国关系却已经加强。长久以来,英国一直设法吸引中国资本为各类项目融资,从铁路建设、住宅房地产到电站。就在10年前,中国出资支持这些项目还是前所未闻之事。但是到了2011年,在厌倦了坐视出口收益堆积成巨额外汇而闲置后,北京方面开始通过更多的直接投资将其财富投往海外。
    今天的英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德国一直是中国与欧洲贸易的"状元",且德国高出英国贸易总额超过一倍多,而英国为什么可以夺得与中国贸易的"第一领导地位"、成人民币中国本土之外的最大核心?为了获得中英双方的最大利益、或许还希望提振中国国内不景气的市场、消费、投资、工业的更大需求,中国去年在欧盟进行了180亿美元的投资。英国成为其中最大的投资接收国,约占该年度投资额的三分之一。
    
    英国为何此时迅速亲近中国?
    英国作为美国主要盟友的身份明显是一个吸引点,而其作为通往欧盟的商业渠道的地位亦是如此。同时英国政客对中国也十分上心。今年早些时候,当英国财政大臣乔治o奥斯本(George Osborne)访华时,他以前往中国西部较为动荡的新疆、并在那里讨论建筑业而非人权的举动而赢得了东道主的好感。但是,最大的吸引点无疑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中国希望人民币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英两国政府均希望伦敦成为人民币交易、清算、结算系统的首要西方金融中心。由此诞生了近期的一系列声明。其中一些是技术性的,比如延长货币互换安排。其他一些或许不会有太多下文,比如研究上海和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如何更加紧密联系。但是,其中一些将会带来不同。一批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今后将在伦敦发行--为在全球中国以外的第一次。
    9月份,习近平访美,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而中美这些行动是中国宏大计划重大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利用商业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跨过中亚扩散至中东和欧洲。2014年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步;英国则是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发达国家。但是,该机构要想不仅仅成为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布雷顿森林机构(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的克隆版,人民币就必须打败美元--但这是遥远、长期的一个建树故事,还要英镑与人民币跨越历史的阻隔。
    囿是,从表面看来,中英庆祝两国友谊的景象一片喜气洋洋。但是,棘手的政治问题却暗藏其中。从中国的立场来看,主要的问题在于英国对于其欧盟成员国身份的具有生死存亡意义的过度自省。若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中国资本是否会继续投向英国将会被打上一个问号,甚至可能影响赴英的中国游客和留学生。英国退欧会触发监管上的改变,使得大量以欧元计价的业务远离伦敦金融城,从而损害伦敦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地位。这也将使英国经济暴露在极大的危险之中,也是英国成为欧盟的一个死角,使中国及其全球投资者望而却步。
    自2005年至今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了近3倍,2014年中国GDP产值达到10万亿美元能量、成全球经济第二大国,达到中国占世界总产出的份额增长了近一倍,达到17%。站在英国的立场来看,结交与讨好中国具有更重要的商业意义。已有数百家英国企业在中国做生意,英国首先戴维o卡梅伦(David Cameron)政府希望,到2020年中国可以成为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从不隐瞒其对"价值观"的不屑态度、难以捉摸的政治伙伴。在经济上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习近平在试图清除中共党内腐败、加强中共权力时,不会有提高中国公开性之意。据中国报称,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但是,当前的投资、生产和服务业数据显示,潜在增长弱于预期,而通缩高于预期。受到美国大肆宣扬、举措"再平衡亚太"本应该将投资驱动型制造业大国转变为消费驱动型服务业经济,如今却被证实进展得十分缓慢。
    当下,中国的反腐行动正在遏制改革并制造惰性。但是,如果习近平改变方向--无论是退出反腐或是加强反腐力度--他都面临着"中国制造"更多动荡、经济、人民币的最大风险。英国政府苦于自己经济发展的考虑,不得不迅速最亲近的接近中国,但是它应该意识到更紧密的商贸往来可能带来的风险:2014年,英国是全球第6大经济国,到2025年,英国有可能被挤出全球第10大经济国之外,昔日的全球第一老大,正在日落西山,迫不急待的寻找解决发展新出路。
    美对英走向中国深表担心
    就在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之前,美国总统巴拉克o奥巴马(Barack Obama)警告称,他准备就网络犯罪行为制裁中国。他不留情面的讯息似乎与英国在习近平本周访英前的立场形成鲜明对照--英国官员们为中英关系是进入了"黄金十年"还是"黄金时代"争论不休。
    而美国与英国都为中国领导人准备了符合规格的亲情、盛大欢迎仪式。习近平在白宫受到21响礼炮和国宴款待的礼遇。在英国,他将在白金汉宫享用晚宴,并向英国议会发表演讲。但华盛顿的中国事务专家表示,在除此以外的几乎其他所有方面,大西洋两岸的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盟友对待中国的方式都迥然不同。
    美国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亚洲业务主管、前奥巴马亚洲事务最高顾问麦艾文(Evan Medeiros)表示,英国在对华政策上误入重大歧途误区。他认为:"如果说与一个日渐崛起的中国打交道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的话,那就是如果你屈从于中国人的压力,那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人施加给你更多的压力。伦敦希望用技术、战术性迁就换取对英国经济上的好处,这是在玩火,可能导致未来产生更多问题"。
    美国一方面推动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一方面在从人权到网络间谍和南中国海激进行动等更大问题上来制衡、追究中国的责任,希望中美能在这两方面之间取得平衡;英国首相戴维o卡梅伦(David Cameron)和财政大臣乔治o奥斯本(George Osborne)却被指责为了促进贸易和赢得中国投资而出卖了英国的原则。奥斯本在最近饱受指摘的新疆之旅期间表示,他希望在中英关系上"冒点险",此举被华盛顿认为是英国为了经济利益在迁就中国。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汤姆o赖特(Tom Wright)则表示:"令人担心的是传递出的信息,即商务和经济合作是指导英国对华政策的唯一标准。"尽管美国对英国明显的"荷兰化"(Hollandisation)--放弃追求实力,减少国防支出并退到国际舞台后排--感到担忧,但美国决策层更担心英国对华的一边倒立场。
    英国外交部否认英国为了贸易而牺牲原则,并表示,英国政府"坚持不懈地与中国讨论人权问题,部长级官员将继续向中方的部长们提出我们对人权问题的关切"。但英国与中国谈人权问题,几乎可有可无,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普o哈蒙德(Philip Hammond)就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我们认为自己并不天真。我们睁大双眼发展每段关系。我们希望成为对中国投资最为开放的欧洲经济体。我们希望与中国开展贸易以确保英国的就业和繁荣"。有研究国际经济学家评论认为:这是英国、英镑在避免加速被欧洲、欧元所被孤立,来减缓英国经济衰落的过程,但英国退出全球大国地位是迟早而已,能延缓就是一种成功。
    2015年3月,奥巴马政府抨击英国"不断迁就"中国的时候,美英关系开始突变、变差。之前英国将成为首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的七国集团(G7)国家时,根本没有就这一点来充分知会美国。亚投行初始资本500亿美元,由中国创立,其目的是抗衡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一位奥巴马政府前官员表示:"让我们感到沮丧的是,英国几乎没有与美国协商就这么做了。英国不只是削弱了第一大老美国,它还削弱了整个G7"。
    英国如今的立场标志着自2012年以来的一个转折,当时卡梅伦会见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使得中国冷落英国官员一年多时间。一位美国前高级官员表示:"中国人的强硬态度非常奏效,致英国政府最高层官员经过重大反思后得出,要积极传送出想要与中国修好、示好的信号。这完全不像英国人的作风"。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中国事务首席分析师克里斯o约翰逊(Chris Johnson)也对英国的做法提出质疑,但英国经济除了与欧元区有隔阂、被边缘化之外、与美国经济也惨淡前行。克里斯表示,"巴拉克o奥巴马可以站在习近平中英、中德、中法、中欧关系的中间,怎么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中国与英、德、法及欧元区竞风流?
    英国迅速转向、结缘中国,抢吃中国经济螃蟹、让中国第一贸易伙伴德国很受伤、让法国也难受。
    习近平访问英国,受到从王室、政府一直到民间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据媒体报道,中英在继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签署300亿美元的协议后,这次预计将签署超过500亿英镑的合同(约合560亿美元、约合5000亿人民币)。英国体BBC报道称,预计两国将签订超过150份的合作协议。双方合作领域涵盖创意产业、零售、能源、卫生和科技、金融服务、航天航空、教育等,其中包括投资额高达245亿英镑的Hinkley核电站项目。
    英国首相府表示,随着近期英国一系列空前的部长级代表访华,包括上月英国财政大臣对华访问,意味着两国关系正式进入百年不遇的"黄金时代", 针对中国与英国的深化合作,美国没与中国达成任何新"协定"已失去中美经贸的动力和发动机。
    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亚洲主管、奥巴马前亚洲首席顾问Evan Medeiros评论称:"如果在处理中国关系上存在一条真理的话,那就是你只要屈服于中国的压力,那么你将面临更多的压力。英国正在玩一场非常危险的游戏,它希望通过战术上的迁就获得经济利益,但这样只会带来更多问题。
    "新美国安全中心亚洲专家Patrick也指出,英国必须小心翼翼地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上维持平衡,尤其是在能源、电信和金融领域。他认为:"美国正在越来越担忧,中国不断加深与英国及西方大国的关系有什么深意,而英国历来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中国通过这些投资,已经进入英国的国家安全领域。"
    美国方略和忧虑在今年3月份英国作为发达国家第一个宣布加入亚投行时就已凸显,但英国并不管美国的态度,而是毅然决然地与中国靠近,这一点做得甚至比美国亚洲盟友韩国更加"赤果果"。事实上,英国之所以如此,在于英国并不担心与美国的关系会破裂,在对整个欧洲问题上美国离不开英国的配合,在北约方面没有英国的协调美国也会遇到更大的问题。
    全球至今,由于事实上的中国的崛起,与中国紧密合作的国家不仅仅是英国,德国、法国在这方面走得比英国更早,特别是在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明显不同(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事件还历历在目),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也更加义无反顾。
    德国经济奇迹领导人默克尔是最早与中国合作的最大成功者,她正在争取在今剩下的60多天时间内访华、以深化德中更大更空前的经贸合作,而法国总统奥朗德则会在11月初访问中国,以取得中法是世纪之作。英、德、法正发起中国核心之变的经贸大合作,欧盟也在促成更多的经贸合作。全球都知道,法国在萨科齐上台后一度有过反华并会见藏独达赖,默克尔刚上台时也反华同样会见了达赖,卡梅伦上台后也没出意外地会见了达赖……但这些都已经翻过去,西方国家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正确,往往会刻意在中国领土问题上制造一些话题从而提升自己的"bigger"。但是,这些国家领导人后来先后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纷纷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全抛弃了历史上一直延续的"达赖会"。至于欧盟的其它国家也是如此,过去有一些反华情绪的国家纷纷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为何原来一直亲美的西欧国家突然全部都转向了中国,同中国加强合作关系呢?从历史来看这背后囿更多的原因:
    (1)、美元霸权分解了美欧关系。第一次全球金融海啸至今近十年,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依然是维系其全球霸权地位,美元依然强势、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强大,这让富裕了三百年都欧洲很不舒服,欧元也很不是滋味,美国保持世界单极化以获得超常规的国家利益。但无论是英、法、德及欧洲富国们及其它主要国家,如今都再不希望这样,老欧洲有自己的打算,他们也在努力推动欧盟成为世界权力的一极、欧元就是联合的结果。美欧这种战略上的矛盾在进入21世纪后显得越发凸显,特别是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十年至今,其中最典型的动作不是欧盟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而是欧盟要发展与俄罗斯的新关系。所谓欧俄新关系至今无法溶解,本质上是摆脱美国的一种新的欧俄关系,这是欧洲试图从美国手中解套的根源动作。这种关系一旦确立,代表美国控制欧盟的北约将必将解体。欧盟这种世界多极化的强烈意愿,在在2010年欧债危机发生后显得更加强烈。美元加息、升值,也叠加了美欧的这种战略分歧、和经济利益的相左所决定了,美欧双方在政治外交上必然会出现方向性的不一致,其中很重要的不一致就是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
    (2)美欧价值观同心、但经贸利益向左。近几年,美欧在发展的路线上已存在明显且严重的分歧。美国所坚守的自己发展路线,以TPP、TTIP、TiSA三大核心向全球建构、辐射,依然是围绕美国利益、发达国家掌控自己一切规则的路线,是完全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霸权规则,这种模式是一种不公平的美欧发展模式。在2008年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后,这种发展方式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原因也很简单,发展中国家有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已丧失领导能力,欧洲至今依然在水深火热之中度日,也无法可持续地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自身美欧相继也爆发了危机。但这种国家间的诉求在中国综合国力攀上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已呈经势不可挡。欧洲人在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后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愿意出让部分权力以增加彼此的合作。譬如,西欧国家愿意出让IMF的一部分股份给发展中国家就是一例。但是,美国却不愿意进行世界经济规则改革,至今没有通过IMF改革方案,这实际上已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建,这种阻碍客观上又限制了欧洲的发展。相比美国,欧洲更愿意选择开放式的合作关系。美欧在发展路线上的分歧在对待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建设的态度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3)美欧安全上出现分裂。俄罗斯吞并乌克兰领土,让欧洲很纠结。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霸权维系,不惜引爆乌克兰局势,试图引发欧俄的新冷战。一旦新冷战爆发,美国就能在军事上更加有力地控制、指挥欧洲,经济上也就能进一步将欧洲纳入到美国自己的体系当中。但欧盟显然并不这么简单,欧盟不希望与俄罗斯爆发冷战,更不希望被美国所完全控制。在对俄关系上,欧盟虽然已经尽力避免与俄罗斯走向新冷战,但迫于美国的大国压力和自身的利益,与俄罗斯的关系无法避免地历史性恶化了。一方面与俄罗斯关系恶化了,另一方面又要进一步降低欧亚大陆上形成新冷战的安全压力,那么与中国发展关系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唯一全球性选项。
    (4)美欧的对华、对欧态度上有重大分歧。而今,美国将俄罗斯视为一个敌人,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对俄罗斯美国采取的是敌视政策,对中国采取的则是围堵策略。欧盟与美国则实施不太一样的策略,欧盟视俄罗斯为应该进行对话的合作者,将中国则视为欧盟的发展机遇;对俄罗斯,欧盟一方面是施压同时进行减压以避免双方关系破裂,对华则是战略靠近以拓宽和深化彼此合作。这种态度上的区别,事实上就是源于上述战略和发展路线上的分歧以及现实利益上的分歧。
    (5)、美欧在纠结中对待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在重大地区问题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如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是志在必得,没有第二条路线,但欧盟希望是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尽量避免与俄罗斯进行对立而引发新冷战;美国则完全相反,恨不得乌克兰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这样可以尽量把俄罗斯和欧盟推入到对抗的漩涡当中,自己则可渔翁得利。在中东问题上,由于难民问题,欧盟已从原来坚决推翻巴沙尔政权转入现在的一种观望状态,而美国则在推翻巴沙尔政权问题上毫不退让。另外,在中国南海、北非等问题上欧盟和美国也完全不同策略。
    美欧这种在地区问题上的分歧,决定了在政治上的选择会有不同。对中国来说,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至关重要,这不但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事实上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起来了,那么欧亚大陆上大多数的地区紧张和问题都有望逐渐揭开,反之战争则可能不断扩大化。中国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俄罗斯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而欧盟就必然是战略合作伙伴,在东方的中国只有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连起来,欧亚大陆整合所迸发出的经济能量才能解决人类发展中的问题。所以,中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仅仅是因为欧盟转向发展与中国关系,更是因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谋求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欧洲。
    中英经贸关系历史空前
    卡梅伦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不让英国大国地位再下滑、在欧洲继续领先、领导的作用,让手下的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在处理事务时进行"错位"行动,为中英关系突破历史沉珂装上了21世纪的"经济发动机"。美英在近500年来都遵循一句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知道这句话的人很多,而像迪斯雷利的保守党内后辈、现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那样能彻底吃透其中三昧的却没有几个。
    由于上台时正赶上全球金融海啸使英国经济遭受历史重创,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正义不可阻挡之势、日益衰减的时候,卡梅伦审时度势对英国外交出重大调整:以世界第二战后一直实行的"三环外交"为基础(即通过英国充当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的结点和纽带,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将工作重点调整到唯一"掌舵"的经济外交上,对外尽量保持英国的影响力、能延续--顺着这个思路,近几年来英国与中国的关系日渐紧密,毕竟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在全球外交场合也逐渐显现凸显,这让英国一门心思奔着"中国在欧洲的最佳伙伴"的头衔在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诀窍"就在于卡梅伦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让手下的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在处理事务时进行"错位"进入,从而为中英关系装上了不同与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动机"。
    (凸)、财政大臣:主导对华大突破
    如果在麦卡锡主义当道的年代,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早就应被议会中的反对派哄下台赶走,理由是他与中国打交道时表现得太过热情,甚至有"媚华"之嫌。而在重商主义重新流行的今天,奥斯本的所作所为又足以得上一枚"经济领先"勋章,因为与中国密切的所有商业往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英国走出了经济衰退、困境并且再现了持续的活力。处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间的奥斯本,则被普遍认为是当前英国对华政策的"操盘手"。2012年5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时任副首相尼克o克莱格共同会见了达赖,此后英中外交关系进入"冰河期"。之后,奥斯本承担、并一改起了破冰融冰的英中经贸的世纪之旅任务。
    奥斯本先是力推在伦敦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为在欧洲选择与卢森堡和法兰克福等地的比拼中胜出,英国金融监管当局对中资银行一路大开绿灯。特别是2015年3月,英国宣布计划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加入中国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此举一度让英国的铁杆盟友美国大为火光。在九月份访华进行中英财金对话后,奥斯本还一举访问了新疆,这一行动本身就代表了英方对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认同和支持和新中国历史的认可。
    奥斯本在"突破"英国对华关系上受到欧洲"板砖",最后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英国利益。据海关统计数据已证明了这些年奥斯本对华的柔性公关效果显著、取得了重大利益的收获:英国在奥斯本上任伊始,英国对华双边贸易、出口的金额不但远逊德国和法国这些欧洲邻居,甚至还被非洲的安哥拉甩在身后。但经历了连续的贸易逆市前行后,英国现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凹)外交大臣:英国经贸再崛起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为真正的"不务正业",成为英国政府对华外交关系的"主定力",而本该负责这一摊事务的外交大臣,也顺势"错位"帅将齐上,在中国大谈经贸跨国往来。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浦·哈蒙德今年8月中旬访华,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两个多月后两国领导人访问做铺垫,但还是抽空去了趟北京大学。牛津大学毕业生哈蒙德口才了得,若隐去其外交大臣的头衔,他的演讲内容很容易被看作是出自财政大臣或商务大臣之口,因为他三句话不离经济形势和中英经贸合作。
    哈蒙德评价中英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他特别提到,过去五年,中国在英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5%,英国已经是中国在欧洲投资的头号目标,占投资总额近30%。仅2014年,中国企业在英国的112项投资就给英国创造了近6000个工作岗位。他表示,很荣幸英国能成为对中国最开放的欧洲国家,既对来自中国的商业和投资开放,也对来自中国的创新和理念开放。
    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是在重复英国首相卡梅伦五年前访华时做过的事情,后者当时也曾在北大演讲,强调中国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国会在经贸、投资上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现在中英两国合作的进入"黄金时代"--大环境和五年前相比已有很大根源变化。
    当时英国经济正处于全球金融海啸后的重建中,面临二战以来最大最严峻的政府赤字和经济萎缩,英国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增长,将外交部打造成对外经贸推销的桥头堡就是办法之一。
    英国在其外交大臣、财政大臣实力领导者的推动下,不仅仅在国际扮演影子财政大臣或商务大臣的新角色,向全球各国兜售英国新政的产品和服务。当欧元区19国还处在金融海啸的救亡QE时,如今英国已成功步入经济复苏轨道,经济增长速度领跑主要发达经济体,全球金融海啸后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超过其它欧盟国家的总和。为了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在不久前通过的英国预算案中,英国已经决定将公司税调降至20国集团中最低,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资本。为配合经济增长,英国还改革教育系统,以期培养更多合格、高端的劳动力、智慧知识生产力,此外还不断完善了历史堆积的基础设施,如修建高铁和机场的高起点建设更新。
    中英间的经贸关系也随英国经济复苏而日益牢固,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也前所未有地扩展到基础设施领域,从核能、高铁到机场、水务和清洁电力。在英国最擅长的金融服务领域,中英间的合作也日益深入。让哈蒙德在北大感到洋洋自得的是,2014年10月英国成功发行了30亿元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成为第一个发行人民币国债的西方强国,伦敦还设立了亚洲以外的第一个人民币清算中心行。
    中英的"黄金时代"已经带来,60岁的外交家、国与国的经贸的新实践者、哈蒙德在--英国内阁中占有重要地位,外交大臣的"错位"表演功夫、英国老牌资本主义的炉火纯青、驾驭未来21世纪的"中国世纪"。哈蒙德将英国定位、称为中国在欧洲的"最佳合作伙伴"、等于是超越了欧洲的所有国家、也超越了中欧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并表示双方有足够空间来探索其它领域合作,这也意味着,这位外交大臣的"错位"表演正演绎着这个昔日全球老大、全球更广阔的未来舞台
    2015年6月15日是《大宪章》(Magna Carta)问世的800周年纪念日,这份约翰国王被迫与中世纪贵族签署的妥协性文件经常被视为英国乃至全球现代法治的基石。2015年2月9日,这份用拉丁语写在羊皮纸上的文件的珍贵原件在英格兰肯特郡的桑威奇镇被神奇地发现,它仿佛急切地想要站出来向世界诉说一段漫长的世事沧桑与大国崛起又败落的历史。英国和世界各地目前正在举办各种《大宪章》的纪念活动,但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它,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而站在欧亚大陆桥的最东端,如何审视最西端的兴衰故事,对全球同样经历过沧桑巨变的伟大民族来说,意义尤为深远。但不管怎样,沐浴在帝国退隐的夕阳里,在一曲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挽歌声中,人们希望听到的不是悲伤、痛苦和绝望,而是更多的尊严、从容和美丽优雅的历史而去……英国,是一个没有"国庆日"的国家,然而延续千年不倒、不断的政权,几乎在全球至今依然没有过……
    中国攻克了英国经济与外交的难关之后,紧接着是德国、法国、欧元区,之后是日本、美国堡垒。那么全球5大强国、全球10大强国也就各个击破了。
    中英穿过数百年历史格外亲近,让曾经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的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等有嘴、却哑口无声、说不出任何话来……
    o 被誉为帝国主义者弗里德里克· 瑙曼(Friedrich Naumann)(1860-1919)在其于1915 年出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传册《中欧》里论述道--"英帝国主义的非系统性特征"。他说:第一大国"英国'海上帝国和殖民帝国'散乱地分布在全球各地,缺少系统性的组织方式,如同英属世界每一个部分的历史和它们被占领的过程一样……英国人的灵活性就存在于这其中:被称之为原则,英帝国把其当作操作方式,其领导者具有天生的冷静和适应能力,以及不可动摇的自信……"曾经的全球"老大"早已逝去超百年、风靡全球300年英镑就这样历史永远的错过,未来相似又永远也无法复制、寻迹,就这样来去匆匆……
    2015年10月22日自曾经的世界"老大"英国传来消息:中英两国发布《联合宣言》称,英国打破美国禁令、在IMF支持人民币在满足现有标准的前提下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轮特别提款权审查中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成第五种国际货币。这可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的百年之愿望。双方对围绕彼此重大倡议,即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和英方基础设施升级投资计划及"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开展合作抱有浓厚兴趣,将在现有机制下就中英基础设施联盟进行进一步探讨,愿结合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和互联互通平台探讨相互对接方式,包括支持中方与欧洲投资银行开展合作。双方愿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并对开展三方合作持开放态度。双方支持两国企业将中方产能和装备制造与英方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开展合作。
    双方重视在彼此国家开展能源和交通领域合作。英方欢迎中方企业逐步参与英民用核能项目。双方欢迎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达成商业协议。双方鼓励两国企业深入参与高铁项目。双方一致认为,中英两国金融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双方愿深化在金融领域独特的长期伙伴关系,使其在双方合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双方欢迎伦敦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继续推动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英方欢迎中国在伦敦发行中国之外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
    中英同意建立高级别安全对话机制,就防核扩散、打击有组织犯罪、打击网络犯罪和非法移民等安全议题加强交流合作,不从事或者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贸易秘密或者商业机密以获得竞争优势。双方愿加强相互尊重和理解,致力于人权和法治领域的交流。
    中英两国合作的基础是政治互信("价值观"兼容),若没有互信(新诚信),任何合作都将是无本之木。习近平访英,中英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未来5-10年的各领域合作画好了蓝图,必将推动中英合作进入快车道;中英加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资本对接,将两国合作推向历史上政府间从未有过。中方欢迎来自英国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愿继续向英国企业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和良好投资环境。英国政府也提出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这同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高度契合,将为两国合作带来巨大机遇;中英合作要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惠及两国更多民众。双方要扎实做好核电、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项目,推动这些标志性合作尽快落地。双方应建立长效机制,深化两国地方间经贸合作。中方重视人民币国际化在伦敦和欧洲的进程,将继续支持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壮大,并加强同英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中的合作。中方愿推进中英中小企业合作,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也欢迎更多英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希望英方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多便利条件;中英要深入推进双方新兴产业合作,开展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英国八大技术和战略产业的互利合作。中英企业在开展双边合作时,还可以开展第三方合作,联手开拓国际市场。中方愿同英方进一步探讨,在第三方需要、同意、参与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帮助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发展。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科学评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经营--转让等不同的投融资和运营模式,优中选优、优势互补,力求合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这次中英亲近,给英国带来400亿英镑(4000亿人民币)的经贸协议!其中包括24亿英镑的飞机引擎开发协议,包括120亿英镑的油气协议,为英国开创了增加3900多个就业岗位。
    21世纪上叶,全球贸易规则发生颠覆性核裂变,国际TPP、TTIP、TiSA等相继出笼上路,美国决定重返亚太战略也加紧实施,英国和美国的步调越来越不一致、出现分叉,甚至与英国的利益距离已逐渐拉开。但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新经济体,崛起的速度已完全超颠覆了上百年西方发达国家的预料,并已让美国难以实际控制,最近美中经济又驶向世纪叉路口而没有任何新进展。全球,中国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英国的败落也是注定的历史问题,然而能延缓英国而继续这就是巨大的成功,昔日的全球"老大"、今天"老狐狸"--英国不愿意跟随美国、来对抗下自己日落西山的结局、与一个世界领导者的兴趣擦肩而过,英国开始抛弃"价值观"向中国靠拢也就是一种注定的新游戏规则了。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Tags:巩胜利,中英突破价值观共融——英国引领全球发达国家之价值观突破与中国新修历史空前之好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