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中国医药产业跨越策略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中国医药产业具体分析
    第一,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方面:庞大的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城镇化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以及人们对高质量健康的普遍要求,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深化医改、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制度是中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两者带来极大的终端药品需求,尤其是质优价廉的普药需求。这是中国的医药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的主要因素。国际市场方面:发达国家控制医药费用,采取仿制药替代策略,对高质量的仿制药品具有庞大的需求。
    第二,生产要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基本途径是低成本和差异化,低成本和差异化又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创新需要天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持续投资。
    第三,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中国医药企业多小散乱,低水平重复现象极为严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国内市场被人为分割,加上医疗机构的双垄断地位和“以药养医”的机制,导致中国药品流通秩序混乱,不能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相关和支持产业。中国医药各相关产业发展不均衡,化学原料药产业实力较强,生产能力和出口额都位居世界第一,但药品包装材料、制药机械、辅料、中间体等产业技术水平低。
    第五,政府。中国市场运行及宏观调控机制尚不健全,制度成本高,政策信号在传递过程中被延误、失真,政策工具的作用被不同程度的扭曲,从而恶化资源的配置状况。
    第六,发展机遇。国际医药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研发外包是中国医药产业提升的重要机会。综上,中国医药产业目前有一定人才和技术储备,并且国内市场巨大,有利于摊薄研发成本,政府扶植力度也较大。医药制造业在取得关键性技术和技术标准提高的基础上,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快速转型,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二、跨越策略
    “十一五”期间,中国医药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医药消费市场迅速提高,中国医药产业实现了“医药大国”的培育过程,“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向“医药强国”转变,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产业创新。创新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原动力。目前,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的低成本适用技术优势在逐步减弱,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将起重要作用。因此,新医改提出了“创新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额垄断利润”和“鼓励药物创新”等政策。相关部门需要完善药品上市前注册制度,加强临床试验机构监管,提高新注册品种的检验监测能力,提升与国际标准相匹配的监测标准,从制度上保证科技创新的审查严肃性和数据的科学性;促进科技
    资源信息共享,增进医药企业对共性技术的应用;探索提高研发者积极性的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等,来推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提高产品标准。除了促进创新,还需要提升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一方面提升产品技术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外医药产业投资和购买国外有价值的医药资产、资源,从而学习和掌握先进医药产品制剂技术,增加中国医药产品制剂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提高质量体系标准。医药产品是国际贸易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目前中国医药制剂无法顺利进入主流市场的一个原因是医药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偏低。中国应逐步提高GMP标准,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认证体系相接轨。国家要集中资源重点支持规模较大、研发创新能力较强、有强烈市场竞争和质量管理升级愿望的制药企业率先进行国际GMP认证,进入主流市场。
    第四,促进国际化经营。中国应在新的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产业调整,改变经营策略。
    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跨越的路径建议是:首先,立足内需,优先满足国内庞大、多层、多样的用药需求;其次,提高医药产业准入门槛,强化药品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药品质量标准,严格实施与国际同步研发的药品上市注册制度;再次,促进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资源整合,培育拥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药厂,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药品,从价格和非价格角度提升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发展范围经济,开拓国际市场,最终实现医药强国的跨越。
    作者:吕一林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王广平,上海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杨松,江滨,北京大学药学院
    摘自《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京),2011.4
    原题《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跨越策略分析》

Tags:中国医药产业跨越策略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