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董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2月18日)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金融时报》消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认清新时代的新变化?如何在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昀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发展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
    新时代新变化 新征程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重新定位中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您是怎么理解的?
    董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当然也要看到,我国过去数十年来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在经济结构、生产效率、发展动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我国近几年6.5%至7%的经济增速在世界范围内仍属较高的速度,但这一速度是在以往年份10%左右的高位之上回落下来的;三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落差带来的巨大下行压力有“水落石出”之功效,将高增长时期积累的诸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充分暴露出来,由此引发的巨量的、复杂的震荡可能会导致各种经济风险的不断积累。这些隐患凸显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后,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更高更广泛,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尚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的需要。可见,我国面临的发展任务依然很繁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经济建设角度看,过分追求速度和以规模扩张为重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持续,只有真正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方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如何定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董昀: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即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义在于,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支撑,以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动力,从而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创造必要条件,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非一日之功,必将面临以往未曾遇到的挑战,要面对并解决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要跨越关口,突破难点,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长短兼顾,标本兼治,既有效化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风险点,又加快营造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制度框架和政策环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供给侧,在生产方。生产函数的基本构成因子是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它们的积累变化是长期过程,决定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从这个意义上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长期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破除各种体制障碍,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有效培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撑之下,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包括:第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第二,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第三,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第四,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我们需要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短期目标。那就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增加、杠杆率上升、债务负担加剧等风险隐患,挤掉经济中的水分,使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的面貌。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政策操作层面,要注意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与僵尸企业清理、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降成本、补短板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提供有效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可望逐步从低效率的企业或行业中释放出来,转而配置到创新能力强、生产率高的企业或行业中,从而扩大有效供给,减少过剩产能,真正实现新的供求动态均衡。同时宏观经济还可保持中高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实体经济增速快于债务增速。这是化解重大经济风险的治本之策。
    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那么,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应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董昀:当下中国金融风险点多面广、乱象丛生、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增大。究其原因,既与金融改革滞后、金融结构扭曲有关,也与实体经济结构失衡、投资回报率下降有关。面对这些问题,不仅是实体经济要突破转变发展方式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口,金融也必须实现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转向效率改进、质量提升、竞争力提高的新方位。
    因此,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发展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要在守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宗旨,十九大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成为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第一,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一提法表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成部分,现代金融业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合理限度内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提供的服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要着力推动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新的金融业务流程和新的金融产品,从而实现金融功能的优化,建立起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允许投资者犯错误,更适合为新思想、新创意的商业化服务。因此,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将为实体经济提供“试错”和“选择”机制,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是金融在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中应当发挥的主要功能。
    第三,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工作的重点是在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的同时,着力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的特点,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纳入监管范围,实施逆周期调节;要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要形成因城施策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第四,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在利率市场化方面,重点是要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的机制,使得利率的水平、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反复交易和竞争来决定。在汇率市场化方面,重点是要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第五,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重点是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全面建立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框架,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此外,还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中央统一规则,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加强金融监管问责。(载《金融时报》2017年12月18日)
    

Tags:董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2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