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概念股在海外遭遇诚信危机后,国内A股市场的诚信问题也正在逐步显现。
财务数据历来是投资者衡量上市公司优劣的一项重要参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来,A股市场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来源不同而出现财务数据相互“打架”的情况,这几乎是公开信息显示的A股历史上出现此类事件的总和。
对于更多不能进行财务信息交叉验证的上市公司来说,这些出现诚信问题的公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未来新股审批及发行更加市场化,扩容带来的可供比照的财务信息将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或将无处藏匿。
如果将上述20家公司中同一案例财务数据有出入的上市公司合并为一家计算,共有15起财务数据“打架”事件,其中有13家发生在IPO和重组期间(可视为变相IPO),占总案例的87%。而在这13家财务数据“打架”的上市公司中,因为公司上下游客户或者股东披露数据不一致的有9家,占比约为70%,其他出现财务数据“打架”的原因是因为自身财务数据自相矛盾。从整体来看,出现财务数据“打架”的上市公司没有明显的行业分布。
“拟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粉饰程度会更高,原因之一是没有上市之前的财务数据是需要经过包装后才能符合上市条件,这可能会导致其财务数据失真或者是过分的粉饰”,上海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曲姓合伙人认为。
他说,财务数据“打架”现象的频频出现是资本市场的暴利特征和惩罚机制的不对称造成的,一旦上市,企业会有一个非常高的估值,种种正面效应使得企业愿意铤而走险。“目前在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当中有很重要的两个概念,一个是会计责任,一个是审计责任,两者经常会被混淆,并且在违反了相关的规定之后,所导致的惩罚成本并不高。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作者李保华张晓龙,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