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业务流程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并通过对采购活动、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三大环节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以厦门钨业为例对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完善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业务流程,营运资金管理,厦门钨业
营运资金作为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回顾
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营运资金各项目进行优化。70年代以后,有学者提出应将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单独研究每项流动资产的最优水平是不合适的,应将各项流动资产的投资联合起来进行研究决策,并且决策的性质不应当是最优化,而应该是满意化。1989年,John J.Hampton & Cecilia L.Wagner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书,其内容从流动资产管理扩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信用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指出应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角度来考察,将流动资金存量配置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从此,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内容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扩展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并一直保持着该研究框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专门研究较少,但营运资金管理实践的创新并未停止。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从1997年开始对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的营运资金进行调查,每年发布一次年度调查报告,除分行业对所调查公司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排名外,还对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热点和趋势进行评述。该项研究引导公司从整体上管理营运资金,而且把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联系起来,是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数学方法逐步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中心,扩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
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后,营运资金才作为一个财务概念引入我国,从此,开始了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从1993年到2000年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原理、含义及指标,“零营运资金”的提出和运用;从风险性和流动性的角度来考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投融资,并对其风险和盈利进行权衡;以及对营运资金周转指标存在的缺陷进行研究。毛付根(1995)[1]发表研究认为应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杨雄胜(2000)[2]结合中国的经济现实背景,认为用传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反映企业资金营运效率存在缺陷。指出周转额应是某一形态的垫支资金不断回到其原有状态的数额,建议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并采用应收账款逾期率(即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百分比)作为辅助指标;将存货周转率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并按其内容细分为材料平均存储期、在产品平均生产期和产成品平均库存期。
2001年以来,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王竹泉(2001)[3][4]提出从营销渠道规划和中间商选择两个方面探讨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创新的途径,强调以企业为中心形成的上下游之间协作管理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在2005年提出了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和思路,创新分销渠道管理模式,实施有效的分销渠道关系管理。此后,王竹泉等人(2007) [5]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对1997-2006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趋势和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各个行业近十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从总体上看均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提升,同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改善供应链管理和渠道关系管理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王竹泉、刘文静等人(2009)[6]分行业考察了2007-2008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状态和变化趋势,并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指标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排名。分析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3行业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2008年度显著降低,2/3行业至少在两个渠道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降低,但也有三个行业(农林牧渔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不降反升,且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提升。与2007年发布的调查不同的是,本次调查报告基于渠道角度来分析营运资金周转期,而之前的报告采用传统要素分析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对中国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分析[7],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十分显著,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持续降低或总体持续降低的行业数量显著多于持续提高或总体持续提高的行业数量;生产渠道控制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管理风险较高;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延长付款期的方式来解决营运资金短缺问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逆势回升的原因不在于存货管理水平的大面积改善,而是应付账款延期支付。
二、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强调对企业内部各项职能活动的横向协调。企业要从整体管理出发,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业务流程联系起来,使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摆脱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一)经营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
1.采购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
采购中影响营运资金的主要项目有材料存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而这几个项目的管理与供应商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企业所订购的原材料能够准时到达并且保证质量,企业应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从众多供应商中精心选择几家信誉好且生产状况稳定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评估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建立供应商的信用档案,及时调整信誉不好的供应商。在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互惠关系后,核心供应商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内部运营,特别是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设计阶段。当市场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生产模式提供新产品时,提前参与的供应商能够及时适应企业的变化,快速调整,从而减少企业为生产流程的调整而付出的成本。
采购中营运资金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材料存货管理过程中既要重视采购过程的成本管理,又要重视存储成本的管理,关注存货短缺带来的损失和存货积压带来的资金压力和资源浪费;二是制定恰当的信用政策,既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又不影响企业自身信誉,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三是在供应商信用度高的前提下可以预付账款,否则,应尽量减少预付账款支出,以提高资金周转率,避免造成现金短缺。
2.生产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
生产活动中影响营运资金的项目主要有半成品存货、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生产活动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最终都将结算到生产成本中,其间的营运资金最多而且比较复杂,因此,加强内部流程管理尤其重要。
内部流程管理主要指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目的是要在高质量和快速反应的同时保证成本的最低。因此,企业要关注速度、创新、合作、质量和低成本。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流程管理需要生产部门与物流和采购部门的密切配合。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制度。
3.销售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
销售活动中影响营运资金的项目包括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销售,赚取利润。
可以认为企业的营运资金最终都来自销售活动,继而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循环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扩大规模。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要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在销售活动中注意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持续获得订单和及时收回资金,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同时还要优化客户服务管理流程,迅速对客户咨询等要求做出响应,加速下单过程。良好的客户服务管理流程可以增加收入、降低费用、减少库存,从而改善营运效率。
(二)理财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
理财活动是对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的管理,由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组成,与经营活动无关,但是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资产的盈利能力。理财活动中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项目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这些项目虽然不直接影响经营活动,但对理财活动中的营运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资金有较强的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