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 正文

我国财政赤字政策的效应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国有资产管理》2012年第11期 黄璟莉 参加讨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状况几乎每年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之中,因此,我国财政状况也一直存在财政赤字,即我国政府几乎每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郭庆旺等,200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都使得我国财政赤字出现大规模上升。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在不断蔓延,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萎缩,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外需不振,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出现大幅下滑,政府为了刺激国内市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支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财政状况的恶化,巨额财政赤字的出现,经济过热,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这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心。那么,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财政赤字政策所造成的财政赤字规模到底是否过大?产生的效应如何?这都是本文接下来将要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分析
    虽然我国的财政赤字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绝对规模也在逐渐增大,但是对于其赤字规模的认识,学术界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这主要是由于计算财政赤字的方法不同(郭庆旺等,2003)。通常有两个指标可以衡量财政赤字的规模,一个是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一财政依存度,另一个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赤字比率。财政依存度表示的是财政支出中需要依靠财政赤字来融资的程度,它说明的是财政自身的问题,是财政支出需求与财政供给能力之间的差距,而赤字比率则是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财政理论认为财政赤字规模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资金来源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经济部门的资源和能力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时,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不会对经济造成大的影响,甚至可能由于赤字规模的扩大使得为充分利用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增长国民产出,另外,货币化程度、赤字支出的投资项目性质、国际贸易逆差程度、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众的牺牲精神都是财政赤字规模确定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另一方面,国际资金来源和国内资金来源的限制也会对财政赤字规模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比率都不是很高,1991~1999年一直维持在2%以下,2000~2003年间则在2.5%附近,而2004年至今基本都维持在2%以下。而1991~1995年期间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比率平均值为3.77%,赤字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在6%以上,而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财政赤字比率警戒线为3%。因此,从财政赤字比率这一指标来看,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并不大,还处于安全区间内。从赤字依存度来看,我国财政赤字依存度在1991~2010年间的均值为8.17%,而1990~1995年间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的赤字依存度均值达到11.09%,赤字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达到23.23%,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财政赤字依存度也比较低。
    因此,虽然我国确实存在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但从财政赤字比率和财政赤字依存度两个方面来看,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还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和财税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国财政赤字规模也会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合理区间之内。
    二、我国财政赤字政策的效应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一部分学者认为财政赤字会产生排挤效应(Branson,1979;Friedman,1978等),另一些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财政赤字不但不会引起排挤效应,反而会产生拉动效应(Spencer el at,1970)。大部分学者最为担心的问题是财政赤字的快速上升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就成为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付传明,2005)。这些问题都成为学者们分析财政赤字效应的必修“科目”,但是鉴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一些差异,我国社会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的财政赤字又会存在经济增长效应和改革效应。我国学者认为我国财政赤字不仅不具有排挤效应,而具有拉动效应(郭庆旺等,1993),而其拉动效应可通过对社会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来拉动经济增长来体现,因此本文接下来主要分析我国财政赤字的改革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
    1.财政赤字的改革效应。我国经济自1978年开始的高速增长经验就是改革就是发展,至少为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机会。从30多年的改革经验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主要是企业所有制的改革。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财政拥有国有企业的利润,采取“利改税”的措施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使得国有企业经营拥有更加灵活的自主权。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从原来55%的利润上缴财政到后来的按利润的33%纳企业所得税,使得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据相关数据统计,1981~1992年期间,企业增加的财力为4577亿元,是同期财政赤字的3.7倍,而1993年之后,国有企业自主财力每年增加800多亿元。①财政不仅从减税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帮扶,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刚刚改制的国有企业亏损严重,财政又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财政对国有企业收支两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是导致我国财政赤字绝对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
    2.财政赤字的经济增长效应。20世纪70年代,我国经济几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社会资源闲置,生产停滞。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百废待兴,政府通过增支减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可以说我国的常年的财政赤字政策充分调动了社会闲置资源,使得我国经济30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笔者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回归分析来定量分析财政赤字增长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程度。利用Eviews6软件对我国1979~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的对数(lnG)和财政赤字增长率的对数(lnD)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1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率相对于财政赤字增长率弹性为0.798,即我国财政赤字增长率变化1个单位,经济增长率就会变化0.798个单位。因此,我国长期以来的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比较明显。
    3.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1991~2010年期间,财政赤字比率和财政赤字依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1%和8.17%,而同时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平均值为3.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值为4.8%。这些数据结果都显示出,我国的财政赤字并没有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政府实行财政赤字政策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我国自1991年以来的20多年期间,并没有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这主要归因于:一方面我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趋势使得我国经济体系对财政赤字融资的吸收或承受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本质上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赤字与货币增长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因此,我国持续的财政赤字政策才没有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注释:
    ①郭庆旺和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Tags:我国财政赤字政策的效应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