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体育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元素,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增长提速,但仍然难以匹配体育强国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但系统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优化;结构逐步优化,但主体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商业化程度低。建议: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为契机,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体育产业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为体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大体育产业开放力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前言 ?体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元素,经过各级政府多年持续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性投入,现阶段多数地域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推动体育事业更进一步,只有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从而从根本上破解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要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 ?逻辑检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抓手 ?
1.1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新时代我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我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不断奋斗的过程中,体育必将在这一历史征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发展体育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由政府主导的体育公共服务定位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均等化供给,所以面对公众日益变化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发展,政府供给在财政能力、供给体制、运营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匹配公众体育消费升级要求,所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产业与消费转型升级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要的本质要求。
1.2?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体育产业更应该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内容,推动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切实结合体育产业实际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1.3?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突破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我国与体育强国之间差距仍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方面。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在国家大力投资体育公共服务初见成效后,接棒并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更进一步,实现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的相互促进,为竞技体育提供最广泛的群众运动基础,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体育事业发展质变与飞跃的重要突破口。
2? 成绩与不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2.1? 体育产业规模增长提速,但仍然难以匹配体育强国地位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产业。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人数将超过600万人次,体育产业总规模数也将超过3万亿元,届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0%。体育产业规模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在快速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整体规模仍然较小,与体育强国地位不相匹配。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占GDP的比重仍然非常低,约为0.80%左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差1.2个百分点。
2.2? 体育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系统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优化 为引导、加速、规范体育产业科学发展,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规范了体育产业发展路径,为振兴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但众多支持政策的系统性、关联性不强,致使现阶段整个政策体系的协同效果差强人意:一是多数政策的出台具有单一指向性;二是具体量化指标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地域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2.3? 体育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主体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业态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我国目前已分类的体育产业包括11个大类、37 个中类以及52个小类。体育产业项目和服务形式多样化特征明显。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仍然以体育产品制造为主,但单一产业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体育消费升级需求,尤其是在体育服务产业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尽管体育服务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经接近过半,但总体而言,体育制造及相关产业将仍然在今后较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该矛盾也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和转型升级步伐。
2.4? 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商业化程度低 体育品牌赛事取得了长足进步,赛事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仅2017年就有10余项国际级重要赛事在中国举行,国内多数体育赛事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虽然目前以职业足球为代表的职业体育赛事发展加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商业化程度差距仍然明显。此外,体育品牌赛事质量不高。现有赛事管理体制、竞争机制、运营模式、产业链不完善以及管理人才落后等因素制约了品牌赛事质量。
3? 提升路径: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机制,满足公众美好体育需求 ?
3.1? 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为契机,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 3.1.1? 加快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而加快体育深化改革,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内容。要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职能,积极推进体育管理部门的“放管服”,加快推进非职能业务分离,增强职能范围内薄弱环节的完善与改进,形成职能明确下的“瘦身健体”。
3.1.2? 积极引导市场发展,明确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积极推动管办分离、政企分离、政事分离,推动协会的实体化运作,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来扭转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扭曲现象,坚持分类改革思路,推进市场作用发挥。以倒逼体育深化改革思路,分步骤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发展体育社团组织,激活体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3.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体育产业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3.2.1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
在买方主导的体育市场格局下,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是保持持续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建设成为体育企业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企业在借力创新能力建设来提升微笑曲线两端,不断在体育用品创意、设计、新产品的研发和零售渠道方式上寻求突破,注重品牌建设,形成品牌与高端消费、个性消费和具体体育活动关联的市场运营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紧跟体验参与消费需求动向与趋向,加强对消费群体个性化、体验性产品服务需求的供给能力建设。
3.2.2? 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业态模式,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方面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特色产业(培训、康复、休闲等)、体育+互联网”等“体育+”的新兴业态模式,推动体育产业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鉴于体育消费与旅游消费的同一性特点,深入推进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并形成体育旅游新业态,开发体育旅游新产品。此外,围绕体育产业发展,加速体育产业与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推动体育产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持作用,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切实提升产业增加值和比重。
3.3? 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为体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3.1? 制定并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经济政策,形成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激励机制
要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分类导向,在体育基础设施、体育赛事运营、体育人力资本形成以及体育消费等不同环节形成不同的支持政策。积极加快形成包括财政政策、投资政策、融资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产业发展基金等在内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同时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最终打造不同政策合力下的体育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3.3.2? 改善并优化体育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形成有利于增强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按照46号文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改革文件精神要求,加快推进包括分类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在内的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按照更好地促进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
3.4? 加大体育产业开放力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3.4.1 加快推动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领域的管制放开,加大体育设施等体育产业发展载体的资源开放
一是要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做强做精,合理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管理职能,着力构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又一有力支撑。三是推动场馆设施市场运营。突破体育场馆运行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同时积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开发公共空间,利用闲置地块,改造废旧厂房,缓解运动场地不足。
3.4.2? 积极支持对外开放,通过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引进来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补短板,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管理、人才、制度等环节的改进和完善,进一步结合我国体育实际,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举办商业赛事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体育竞赛中介服务和体育竞赛经纪人制度。另一方面,重视通过合作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交流合作,大力度引进国际精品赛事、健身娱乐设施与项目,吸引并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等。
(本文转自体育文化导刊公众号,文章为节选,全文刊载在《体育文化导刊》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