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的形成与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坚持绿色富民、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重要发展思路。这既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现代产业特别是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
对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24日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2015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在同参加这次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方式,他指出:“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正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优化能源结构,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重要讲话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立足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基础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和创新。2017年5月26日,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特征,高能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工业用能占全社会用能的百分之七十,其中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等五大耗能产业就占近百分之五十。改变这种状况,并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一手要坚定不移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要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在这段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不仅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而且分析了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具体表现以及扭转这种模式的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其中,优美的环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而且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新贡献和实践的新发展,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引领作用。树立绿色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又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是从源头上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顺应人民意愿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协调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的内涵与意义,积极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放到重要战略地位,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变革。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引领中国经济绿色转型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的向往和期盼,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要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必须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引领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保持了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中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要素的投入和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当资源约束越来越大、人口红利越来越少时,发展就会停顿,这种粗放扩展的规模效应就会递减,增长将难以持续。显然,我们不能再走传统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子,必须寻找新理念新路径,从简单地追求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转向追求绿色GDP和经济发展质量。那么,我们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引领下实现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呢?
第一,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对以往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否定,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型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双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现在强调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协同发力的结果,而绿色发展是其最核心的要义之一,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放到重中之重。
第二,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绿色经济有很强的外部性,社会融资难度较大,企业投入能力也有限。在这种情形下,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相关社会投资,非常必要。比如,各级政府在较大力度增加对绿色产业预算投入的同时,通过专项基金、补贴、奖励、贴息、担保等多样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领域,支持企业绿色转型。此外,还要强化绿色采购制度,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制度要把绿色采购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和出发点,包括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服务的认定标准、认定机构和产品清单等。
第三,健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通过建立统一的企业环境风险评级制度,提高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增强银行间信息共享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银行绿色信贷政策的激励与约束制度,确保企业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绿色信贷政策,为环境友好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以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推动集聚发展方式转变。注重发挥“社会化融资”的力量,鼓励节能环保企业更多地依托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形成政府、银行、社会、个人多元化的投资局面,建立完善绿色债券市场、绿色保险市场、绿色基金市场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第四,健全相关税费制度,降低企业绿色转型的成本。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对有关税种税目税率动态调整。比如,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调整消费税。采取适度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绿色转型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是通行的国际惯例,我们也可以据此实施。完善相关收费制度,对一些能耗和环保不能达标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要实施惩罚性收费,迫使这些企业或消费者进行绿色转型。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流通网络体系,是实现企业绿色转型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交通部门和商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发放绿色产品运输统一标志,制定绿色产品运输标准,?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为绿色企业降低运行成本。
(转自社会科学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