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和内涵,科学指明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向。共同富裕作为一种执政思想、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实践,对于我国现代化起着基础性、牵引性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制度武器、实践武器。
共同富裕作为一种执政思想,展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图景的新道路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集中指向一个根本价值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以所有社会成员的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努力探索中国共同富裕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对促进共同富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物质基础。邓小平早就说过:“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把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原则立场、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共同富裕都是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三个阶段目标。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课题”,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执政理念。这一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的具有“自主性”“超越性”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吸取人类一切有益成果基础上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特征显著区别于、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
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上,在世界范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加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高高举起共同富裕的旗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展示了一套解决现代化难题的新方案 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制度层面的根本区别。共同富裕之于社会主义,是制度层面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发达国家也出现“福利主义陷阱”“高收入陷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从根本上讲,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病,是资本逐利本性的充分暴露。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种制度特征和显著优势,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制度优势,避免西方现代化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具有被实践证明的高超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套先进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各自优势,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内在矛盾。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机会公平,防止阶层固化,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四是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有效解决在中等收入阶段遇到的资本、科技、人才、创新不足问题,有效应对国内国际的重大风险挑战。
共同富裕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展示了一种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实践 世界各国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并不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均衡改善。在这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展现了自己的优越性。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6倍、消费支出差距缩小到1.96倍,已经形成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经济社会不协调问题总体改善。这些情况表明,体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特征、主要指标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此外,我国人均GDP在2019年超过1万美元后,已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进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时期,站在了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起点。
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本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调控有力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键是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向边远地区、边境地区的通达深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切实做到既要物质富裕,又要精神富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点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帮助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等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保障体系,保证全体人民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