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构建地质调查资料成果社会化服务机制探讨——以曹妃甸区域开发地质环境保障谓查评价项目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第10期 杨齐青 孙… 参加讨论

回顾实施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十二年,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方面全面推进。水工环地质工作先后开展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及环境调查评价、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区域(流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全国地面沉降调查及监测、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与治理工程、新构造运动与国家重大工程安全调查和评价、全国重点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为我国重要经济区(带)、城市群、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在保障区域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和民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长期积累的大量地质资料对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发挥了特定的重要作用。
    曹妃甸新区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大规模填海造地、临港工业与港口建设、国际生态城规划选址以及冀东南堡油田开发等对地质环境保障提出了高要求。为此,国土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进行项目技术合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具体组织管理,委托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具体牵头实施,组织河北省地勘、海洋等6家单位、冀东油田和国内15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25家单位约180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开展了曹妃甸区域开发地质环境保障调查评价,为曹妃甸新区规划选址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地质环境保障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1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探索地质调查资料成果全程服务的工作机制
    曹妃甸区域开发地质环境保障调查评价项目的超前服务意识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图1)。首先,在编制总体设计时,项目组就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支持下,召开“曹妃甸区域开发地质环境保障调查评价专家咨询会”,广泛征求唐山市发改委、财政、国土、规划、建设、水利、环保、交通、农业等部门意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曹妃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土开发、城市与港口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针对区内重大工程建设所涉及的资源、环境、工程、民生等问题,设置开展了活动断裂探测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面沉降预警系统建设、海洋水动力环境监测与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演化趋势预测、重点地段工程地质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潜力与应急水源地调蓄能力调查评价、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区划、咸水资源与开采技术条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污染及防污性能调查评价、地质环境综合监测网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综合研究等11个专题项目。为满足曹妃甸新区管委会急需,及时调整局部工作部署,结合野外工作进展和取得资料情况,每1-2个月定期召开项目协调汇报会,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曹妃甸新区管委会政府部门进行工作汇报,及时向当地政府提供阶段性调查成果资料,协商工作中需要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重要问题,密切了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召开项目协调汇报会,每年都要提交多份不同服务对象的项目阶段成果报告供新区管委会或国土资源等部门利用,及时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急需的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成果。如提供的海洋水动力与沉积环境调查评价专题阶段成果,为曹妃甸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提供了参考依据;提供的“地表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填海造地遥感动态跟踪监测专题报告”、项目各年度阶段成果报告等,为新区规划布局调整、生态城规划选址、重大工程建设、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重大专项可行性论证等提供了实时基础资料和技术服务支撑,受到新区管委会、规划设计等部门的称赞。同时,新区规划建设局决定将项目组的调查评价成果资料纳入该局技术支撑,建立了与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定期会晤机制,及时为区内填海造地、合理开发绿色能源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指导工程建设和合理利用优良港址资源提供建议。同时,研制的曹妃甸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一方面在直接为项目实施提供资料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在曹妃甸新区信息服务大厅中试运行,提高了信息系统直接为重大工程建设区服务的能力。特别是针对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拟选址区开展的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为生态城选址规划提供了直接依据。

由于高度重视了调查评价成果的全程应用服务,得到了当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形成了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构建了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供需互动机制”。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明确规定,区内各区、县国土资源局均要指定一名副局长专门协助项目在辖区内开展工作,直接为项目组的施工临时用地、改善外部工作环境、资料收集等方面提供服务,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曹妃甸新区管委会积极与冀东油田分公司协调有关深部地质勘探资料等方面的问题,为建立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活动断裂评价提供了直接利用资料;在曹妃甸新区发改局、规划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可随时收集到区内所做的相关规划、重要项目论证、重点工程勘察等资料,提高了资料利用率,减少了重复工作,加快了调查工作进度,保证了成果质量;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先后无偿划拨三处公益性用地,支持项目组在国际生态城、曹妃甸工业区等黄金地段建立地面沉降分层标组,为项目开展提供了良好外部工作环境。
    2加强支撑社会化服务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建立技术业务发展社会化服务平台
    曹妃甸区域开发地质环境保障调查项目,是一个资源—环境—工程兼顾、海陆空立体手段并举、突出集成创新、强调团队协作的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项目。在工作思路的探索性、工作部署的系统性、调查内容的综合性、技术手段的多样性、组织管理的协调性、成果服务的有效性等方面,是在目前重大工程建设区开展的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中少有的。因此,项目一开始就有很强的针对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为快速培养支撑社会化服务的人才队伍提供了良好工作环境,使人才在野外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全面锻炼。通过将青年技术骨干放在重要技术岗位上锻炼,与国内优秀学术团队合作承担既解决项目实际问题又代表学科前沿的专题项目,来培养中青年轻人才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研究能力。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研讨、培训,跟踪动态汇报等,拓宽技术人员专业思路,为提升项目成果整体技术水平奠定人才基础。
    曹妃甸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在调查的同时,着手建立海岸带多类型、多手段、多方法的陆—海—空立体式地质环境综合监测网,为构建环渤海海岸带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提供示范。打造立足曹妃甸、面向环渤海的开放式、多学科、综合性、多手段、海陆空一体化的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监测研究、技术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数据资源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基地,并为曹妃甸新区和环渤海海岸带国土规划、地质环境科学利用、地质资源勘探开发、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人才队伍技术水平提高搭建良好业务发展平台。
    3落实地质调查资料成果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各项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1以国家需求和重大问题为导向,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前瞻性
    牢固树立地质调查工作超前服务意识,时刻关注政府、社会对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建立专门联络机构与政府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及时与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国家、地区、重大工程区等层面对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需求。以需求和重大问题为导向,科学部署地质调查工作。要适宜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和要求,及时调整和深化地质调查的范围、规模和精度。延长工作链,拓展服务领域,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服务,为改善民生服务,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
    3.2牢固树立“用户优先、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1]
    要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从地质调查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制阶段就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抓住地质调查工作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难题,抓重要环节,合理部署调查工作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资料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让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了解通过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起到了哪些作用。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调查工作,尽快将地质调查资料成果推向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的服务功能。
    3.3加快人才培养,打造过硬的地质调查成果和优秀的社会化服务产品
    地质调查资料社会化服务是延续公益性地质调查的重要实现手段,其区域性、专业性强,需要由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丰富、大量资料积累和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来承担。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是创造地质调查一流成果的人力资源保证。只有一流的地质调查成果才能大大提高地质调查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服务的影响力,才能为国家、社会所关注。十二年的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经验表明,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推进实施的大项目机制,使人才能在工作内容丰富、工作方法多样环境下得到充分锻炼,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成长。通过大项目,加速培养素质高、业务精、既具有统领大项目能力、又可以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才队伍,为实现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升水平、上层次奠定人才基础。
    地质调查资料成果的专业性强,要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决策使用和提高公众对地质调查成果的认知度,同时还需要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能把专业技术成果转化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易懂的地质成果社会化产品能力的人才队伍。亟待建立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产品转化的专家队伍。通过对地质成果的科普化,把调查资料转化为公众易懂的地质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事业的关心和认识,促进地质事业全面发展。
    3.4拓宽地质调查服务领域,强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进一步拓展地质调查工作的服务领域,延长地质勘查的工作链,提高地质调查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多重服务功能,促进调查与科研紧密结合[1]。在拓展服务领域的技术层面上,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推广创新[2]。在提升地质调查工作技术含量的同时,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社会贡献含金量。积极开展地质成果转化,使地质调查成果内容丰富、实用有效、形象生动,既充满科学内涵又通俗易懂,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对地质知识和地质信息的需要。实现地质调查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3.5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地质调查资料成果的宣传
    通过公开出版发行、电视、报刊、专题报告会、成果发布会、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成果的宣传,为推进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创造舆论环境。
    3.6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3],实现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服务
    建立全国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核心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实体建设,形成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积累存储、加工处理、研发服务一体化的全国集群平台,构建以国家级、省级和专业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为主体的网络服务与信息共享体系[4]。
    全面总结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经验,在建立全国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核心平台的基础上开展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分析政府决策管理、专业技术应用、社会公众科普三个层次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不同需求,建立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
    4结语
    地质资料成果社会化服务是地质调查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曹妃甸区域开发地质环境保障调查评价项目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实践经验,充分显示了地质调查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成果社会化服务,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地质调查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润丽,罗晓玲,李晓莉.关于提高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思考[J].地质通报,2009,28(2-3):367—371.
    [2]陈小军.对拓展安徽地矿水工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思考[J].安徽地质,2009,19(3):172-175.
    [3]周进生.关于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理性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7,9(6):119—121./[4]姚华军,贺冰清,曹献珍.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9):4-7.
    [5]王学评,周进生,赵连荣.浅析以用户为中心的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3):12-14.
    [6]余浩科,周进生.国外公益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1(6):32—3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资助(1212010814005)
    作者简介:杨齐青(1963-),女(回族),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作者单位: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Tags:构建地质调查资料成果社会化服务机制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