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我国大城市承载力研究(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要参》2012年第25期 罗凤金 程… 参加讨论

从大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中看出,广州的综合得分最高,各项承载力得分也排在14个大城市前列,说明广州的承载力状态要优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下面以广州为例,从成本——效益模型对广州人口适度规模和承载力现状进行判断。
    (一)评价承载状况的理论基础
    
巴顿利用成本-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理分析了城市的合理规模,得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本文认为,城市承载力的合理范围也可以从城市成本和城市收益的角度来判断,可以利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来判断城市的合理人口规模(图略,编者注)。
    (二)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选择
    
本文从全社会利益角度和个体利益的角度来分析城市人口的承载现状。把因劳动生产率和聚集效益的提高而扩大的经济规模、收入和福利水平增加而提高的居民生活水平视为城市收益,而因人口聚集产生的自然资源的耗损和使用费用、治理和保护环境付出的费用以及城市管理等所需的总费用视为城市成本。
    为简化模型,同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择GDP(Y1)代表城市主体收益,人均可支配收入(Y3)代表城市个体的收益;用因城市生产建设、公共服务和治理环境等付出的总费用——财政支出(Y2)代表城市承载物的付出;用人均消费性支出(Y4)代表城市个体的成本。将GDP、财政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作为因变量,分别对总人口进行回归。选择模拟最好的曲线作为收益曲线I(P)和成本曲线C(P),两者之差为总效益函数:R(P)=I(P)-C(P)(1)城市的边际效益是:M(P)=ΔR(P)/ΔP(2)城市的平均效益是:A(P)=R(P)/P(3)
    本文模型估计和适度人口规模的测算,选取1980-2010年广州市的常住人口、GDP、财政支出的数据,通过进行多项式曲线回归,根据拟合效果和显著性检验,最终确定个人收益和个人成本函数采用S曲线模型,社会收益采用线性模型、社会成本函数采用Growth曲线模型(曲线方程略,编者注)。
    (三)基本结论和制约问题
    
从上式的测算可以看出,以当前广州市的收益和支出为基础,从个体收益最大化角度来看,广州市的最优人口规模为807万;从社会收益最大化角度来看,广州市的最优人口规模为1275万。个体最大收益时所能承载的人口小于社会最大收益时所能承载的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人口聚集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大城市的聚集效益持续发生作用,社会整体收益仍然继续得到提高;但个体并未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大的收益,而且还要为在大城市的生存付出高昂的生活成本。广州当前常住人口为1270万,基本上是达到了社会效益最大值的规模,并且远超于个人收益最大值的规模。如果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城市发展模式、发展效益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带来社会收益的下降和个人收益的进一步降低。如果要保证收益的继续提高,必须加快边际收益的提高、减缓边际成本的增加。
    1.建设用地资源紧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广州可再次开发的未利用地只有60平方公里左右。2010-2020年,广州年均可利用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15.2平方公里,相当于之前13年新增建设用地平均水平的36%。其中,可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地区域多位于郊区,越秀、天河、海珠区等中心城区已基本没有新增建设用地可供。而且到2020年,广州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北京(3817平方公里)的46%、上海(2981平方公里)的59%、天津(4034平方公里)的44%。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将制约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影响居民居住条件和成本。
    2.就业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近年来,广州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较慢,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经济承载力。2001年前广州就业弹性系数高达0.7以上。“十五”期间,广州的就业弹性系数有所下降,大都在0.3以下;“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08年以来,广州加大产业调整,就业弹性系数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在广州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广州的就业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第三产业还未成为广州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和创造就业机会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劳动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3.城市交通问题仍是一大难题。近年广州的城市交通仍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广州旧城区的道路体系难以改造,部分道路网络设置不合理;在公共交通方面,广州虽然已建立了以地铁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线,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但是,仍存在运力不足、路网设置不合理、换乘不方便和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与此同时,各种车辆急剧增长(仅广州市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小汽车五年就增加了两倍),道路拓展赶不上汽车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矛盾已成为制约广州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重大难题之一。
    4.城市布局和规划不合理影响了城市协调发展。广州主要人口和主要经济活动多集中在老城区和中心城区,其人口压力明显大于新城区和城郊区;各区人口的差异也加大了区域间交通往来的压力和老城区的居住压力。
    以商业网点布局为例:目前广州的主要商业网点都集中在老城区。广州大型商业设施几乎全部集中在越秀区和天河区,大型百货店占全市总数的70%以上,营业面积占总额的80%以上,并重点集中在天河商圈和北京路商圈内。这种过度集中的结果,不仅导致同业竞争过度、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劳动人口的过度集中,给整个地区的环境、居住和交通等城市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5.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广州市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994.3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270.08万人,增长27.74%,年平均增长率为2.48%。与此同时,常住人口密度由2000年的1337人/平方公里提高到2010年的1708人/平方公里。
    广州人口规模的扩大致使水、电、气、热、煤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增。其次,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压力空前。以垃圾处理为例,广州生活垃圾处理量由2000年的166万吨增加到317.35万吨,日产垃圾约1万吨,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增速在增长。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升级转移,增强大城市经济承载力
    
产业结构是大城市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大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一是建立和发展产业集群,避免产业发展过于集中在单一城市,以造成大城市的人口、消费等过于集中。二是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产业附加值,利用科技大力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服务类服务业(如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社会团体等);在提高就业弹性、降低城市就业压力的同时,以满足居民发展型、享受型需求的变化,减少供需紧张。四是限制或改造传统产业,减少能耗。
    (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增强大城市社会承载力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相应提高,大城市必须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用以增加边际收益来提高社会承载力。一是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在城市发展目标上,要重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视民生和环保。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三是改变政府的支出结构,增强在民生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增加在公共产品和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大城市资源承载力
    
当前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是大城市的主要短板之一,必须要重视资源、保护环境。一是建章立制,加大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监督力度;二是加大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污染物处理效率和循环利用能力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环境保护能力;三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退二进三”步伐;四是加快处理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联动机制,控制区域污染;五是大力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市民优化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排放和浪费。
    (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分布,降低人口对城市的压力
    
对大城市而言,尤其是对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人口增长主要是迁移增长。据“六普”数据显示,广州市外来人口的增速高于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3,3%提高到2010年的37.5%。
    因此,大城市应重点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使用,但不能通过行政命令简单限制外来人口,更不应减少或限制外来人口共享大城市的发展成果。应尊重人口迁移的规律,疏通人口双向迁移的通道,“提高疏低”。一是继续积极引进智力型、投资型等高素质人才,增加高新技术行业、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的从业人口比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快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实现迁入地和迁出地产业的同步升级转型;三是缩小地域差距,优化人口分布。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和完善这些地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宜居水平,减少不同地区收入水平、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的差距,避免新增人口过度涌向中心城区和发达城市,使人口分布更加合理。
    (作者单位: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Tags:我国大城市承载力研究(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