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区分(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地理》2012年第7期 李小建 罗… 参加讨论
2.3 研究思维的哲学分析
    在价值判断上,经济地理学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判断标准。它注重每一个区域根据各种自然环境的组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一定达到经济效果最大化。这里的和谐是指一个地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对社会经济感到满意,使用现有生产方式不会带来不可持续的后果,并能够很好地感受自然的给予。比如,西藏的一些地区,可能外界人认为很落后,而当地的人可能感受很满足,自然赐予人们清晰的环境,天然的食物,无虑的生活,这很难用经济收入标准来衡量。区域经济学则不同,它遵循经济学的思维,以人们所普遍认为的经济价值来判断区域经济活动的方向。它运用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追求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能产生最大利润的地方去,以提高经济效率。
    在问题解决的思维上,经济地理学从描述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开始,归纳总结理论,强调更加灵活、开放和自由的探索方式[7]。由于归纳的理论往往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缺少普适性[22],但都对特殊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区域经济学往往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如理性人、完全市场结构的假设等,把众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抽象为可测量要素[5]。在此基础上,运用演绎方法,尤其是用数学语言来严谨地说明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由于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简化为纯粹的经济因素分析、缺少明确的分析的空间单元,以至于很多成果很难用于具体的区域[23],但对于科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语及讨论
    

    总体来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有重叠,但仍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别。尤其在学科属性、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学科模式、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别。前人在此方面的努力对区分两学科差别,并互相借鉴具有十分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人就学科渊源的组分、研究内容的层次及研究思维的哲学等方面进一步作了探索。
    首先,两学科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根据区域的自然禀赋,探求人地和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而区域经济学是把区域经济视为一种经济形态,研究一个区域经济体的增长、结构特征、变迁,以及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探求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区域经济体的发展及区际经济关系变化。或者说,区域经济学是将区域内的资源当作生产要素,考虑如何促进稀缺资源有效空间配置的问题。其次,就研究视野而言,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围要大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要研究区域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经济要素形成的地理渊源。从考虑区域发展问题看,经济地理学相比区域经济学,可能更长远,更综合。然而,从解释现实问题上看,区域经济学的解释广度、深度和系统性要强于经济地理学①。如果可以将两学科类比作中西医的话,那么经济地理学更像是中医,而区域经济学可能更像是西医。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系统,综合诊断,辩证分析所开药方可以治好病,然而可能说不清原理。西医善于运用各种技术诊断病因,然后针对具体病况开药,见效快,能够说清楚治疗的原理,然而可能带有副作用。经济地理学针对特定区域的具体情况,综合研究可对经济活动中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好的建议。区域经济学通过分析区域经济问题,提出发展经济建议,但不探求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见,两个学科各有特点,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发挥作用。经济地理学在中国国情下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经济地理学更具有价值,比如主体功能区规划[21,24]。强调经济地理学并非轻视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应该向区域经济学学习,吸纳区域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比如,某些区域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应注重经济效果,结合经济地理学强调环境的特点,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经济产出的重视。
    两学科过去在互相学习和交融中发展,今后还会在发展中加强合作借鉴。本世纪以来,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认识到互相借鉴的重要性,在合作中作了一些实质性工作[12]。一是两学科的著名学者合作编著《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有40位来自欧美的著名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就经济空间问题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论题进行论述,互相合作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很好先例。二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新发行了期刊《经济地理学杂志》,由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担任主编,编委会也由两类学者基本平分。每期刊登大约相同数量的来自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论文。这种交流在地理学和经济学界产生了良好反映,2005年该期刊位列地理学类国际期刊中影响因子第一名,经济学类国际期刊影响因子第三名[25]。三是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共同研讨。如201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发表报告,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模式上的差异[26],指出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揭示现实世界的事实性和复杂性,从而为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思路;同时,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在模型构建、理论演绎方面很值得经济地理学借鉴。双方的交流合作必将有助于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深入。
    注释:
    

    ①受与覃成林教授讨论的启发,特此感谢。
    

作者简介:李小建(1954—),男,河南孟津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E-mail:xjli@henu.edu.cn

参考文献:
    

    [1]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8-50.
    [2]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
    [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19.
    [4]郝守义.区域经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9-15.
    [6]焦连成,陈才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困境与对策邹议[J].地理科学,2007,27(5):624-627.
    [7]李小建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J].人文地理,2004,19(1):27-31.
    [8]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9]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12.
    [10]王铮,邓悦,葛昭攀,等.理论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0.
    [11]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2]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3-44.
    [13]樊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与经济地理学[J].经济地理,2008,28(2):177-183.
    [14]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2
    [15]陈栋生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100.
    [16]姚士谋,管驰明,范宇.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范畴[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473-477.
    [17]颜飞,罗永刚.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8(8):24-30.
    [18]贺灿飞.关于经济地理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C]//刘卫东,柴彦威,周尚意.地理学评论——第四届人文地理学沙龙纪实.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65-69.
    [19]杨开忠.区域科学学科地位、体系和前沿[J].地理科学,1999,19(4):358-363.
    [20]陆大道.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1-4.
    [21]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22]梁进社.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J].地理研究,2008,27(1):75-84.
    [23]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近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分析[J].经济地理,2002,22(2):129-133.
    [24]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5]Puga D, Wrigley N. Editorial: Two Years at the Top[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6,6(5): 567-569.
    [26]潘峰华,贺灿飞.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 518-1 524.

Tags: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区分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