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的融合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文章分析了两者融合的主要模式,即创意LOFT模式、博物馆模式、创意产业园(基地)模式、工业旅游模式、动漫城模式、公共文化空间模式,分析了两者“自发内生型——政策导向型——复合型”逐渐转变的过程,旨在探讨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新特征。
关键词: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引擎,为诸多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发展机会,也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提供了契机。工业遗产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总和,是一种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遗存。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创造性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以及利用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两者的结合既是老工业与新产业结合,又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既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也是重工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型。
一、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
国内外政府、企业、学者、非营利性组织等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选择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为其提供了契机。根据工业遗产的性质、价值和保存情况,利用其建筑风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也出现多元化趋势。
1.创意LOFT模式。创意LOFT模式是20世纪40~50年代发端于美国纽约的苏荷区(SOHO),由艺术家们自发形成的一种形式。苏荷区原本是随着纽约步入工业化时代而兴起的一个工业区,二战后制造业衰败,纽约的艺术家们将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成生活空间和艺术工作室(俗称“统楼房”,LOFT),一时间LOFT成为居住、举办画展、进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新型时尚综合体。起初,LOFT创意园很少有政府和商业的痕迹,后来随着政府介入、市场规律的作用,发展为具备一定规模、一定知名度的创意集聚区或创意园,使得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创意LOFT充分利用了工业遗产的先锋力量和文化价值,使得工业建筑成为文化艺术空间,为工业遗产增加了附加值,为城市老工业区带来新的活力,也对人们的新的审美标准和文化价值观是一次较大的冲击。国内比较典型的有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田子坊、杭州LOFT49等。
2.博物馆模式。将工业遗产地改造为博览场馆的开发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比较充分,成为博物馆中一个较为独立的种类,主要是工业遗址遗物或工业历史博物馆。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工业原址上进行文化创意开发,重在保护工业实物,体现博物馆的史料价值、体验价值和科教功能。很多工业遗产地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例如,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是区内最大的码头,1972年关闭前一直处于废弃状态,经过创意复兴,码头仓库被改建为海洋博物馆、现代美术馆,改建为公寓、酒吧餐馆、手工艺作坊和办公楼等。工业城市唐山建立工业博物馆往往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例如,建于清朝末年的冀东启新水泥是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生产水泥的企业,企业整体搬迁后,利用1943年以前4~8号窑系统、木结构站台、老电厂、老浴室、磨坊等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建筑物、构造物进行改造,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在原址建立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暨启新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
3.创意产业园(基地)模式。创意产业园模式是指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原有的机器设备、厂房建筑、工业空间布局,修建集艺术欣赏区、购物区、娱乐区以及教育展示区等多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是创意产业基地。该模式是工业遗产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比较普遍的模式,往往以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基地为载体,依托科技、高等院校而形成,在世界各地都广泛地开展。例如,位于中关村科学城的北京海淀区768创意园,是利用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的老厂区建立起来,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名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园区提供创意办公和配套服务功能,注重为设计类企业提供自由、宁静、和谐的创意空间。四川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文化产业园区是利用红光电子管厂旧厂房创意改造而成,这些带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该园区被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获得“亚洲音乐产业杰出创意奖”。
4.工业旅游模式。工业遗产凭借其独特的工业特色和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拓展了工业景观旅游和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思路,工业遗产资源将逐渐成为工业旅游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并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素有“德国工业的心脏”之称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传统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呈现一片萧条景象,正是文化创意产业使德国鲁尔区实现经济转型,现已成为集聚餐饮、娱乐、游览等多功能并享誉世界的工业旅游区。它包含19个工业遗产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以及12个典型的工业群落等,打造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色品牌。这种模式是利用创意产业的高经济附加值、吸引范围广的特点来驱动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
5.动漫城模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既新鲜又大有空间的产业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动漫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境也是中国动漫不成熟、缺少产业集聚的结果。而工业遗产特别是工业厂区的特殊性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载体。最具代表性的是首钢北京石景山区,首钢搬离石景山区后留下巨大的厂房、炼钢炉和轨道,这些工业遗产记载着首钢的文化和工业文明,首钢和石景山区政府在利用这些工业遗产上大下功夫,着手对首钢老厂区进行结构性保护,对部分区域进行整体保护,对有代表性的部分高炉、厂房、轨道等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建立中国动漫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动漫城,效果显著,既带来了经济效益,又弥补了因企业搬迁而导致的区域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但是,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缺资金缺资本、不缺技术缺集成、不缺企业缺集聚等问题,这也是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6.公共文化空间模式。利用工业遗产建立公共文化空间,既很好地保护了工业遗产,增加了工业遗产的人文内涵,又为市民提供了公共文化空间,也为城市发展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外典型的有德国的杜伊斯堡钢铁厂公园、科特布斯露天矿区公园、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等,利用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功能建立公共休闲空间。在杜伊斯堡公园,矿渣堆积山被改建为露天剧场,熔钢炉架被作为观景台,废弃的高大的混凝土厂房开辟为登山俱乐部训练场所。我国广州中山歧江公园的场地原是著名的粤中造船厂,2001年被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让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是采煤沉陷区经改造而建成的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一道新景观,公园内已经建成的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公共文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二、思考与展望
纵观国内外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模式可以看出,国外大多倾向以大型工业建筑群为载体,开发较早,呈现综合性;国内则以中、小型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组合性稍差。从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的发展轨迹看,二者结合由早期的艺术家自发行为开始逐渐转化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多种机构参与的方式,即由“自下而上”的形式,逐渐转变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形式。“政策导向型”的形式则是城市具有工业遗产资源储备和消费需求,但是在硬件设施、资源整合水平、技术创新等环节不足以支撑工业遗产创意性开发,由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等措施,通过政策倾斜来推动工业遗产创意开发。“复合型”则是在一定的艺术积累和工业遗产资源的条件下,政府、企事业单位、银行、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多种机构参与的方式,这种模式往往带有综合性。
总的来说,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运用创意手段进行保护性开发,工业遗产的属性和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工业文化资源也得到深入的开发和挖掘;创意元素的注入和创意科技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工业遗产的文化附加值,促进了工业遗产资源的品位化整合和运行方式的体验式革新,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共生效应不断增强。但是,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从最初简单结合到融合发展,最终和谐共赢,还有更广、更深的发展空间。未来需要做的是一个突破,一个拓展,两个共享。
一个突破是指人才和科技在二者融合中的应用。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只有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可能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其发展既要依赖创意性人才,又要依赖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是否具有先发优势、原创优势和特殊优势,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可小觑。科技全方位地作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阶段,可以不断地赋予工业遗产新的内涵,拓展工业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提升和丰富工业遗产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人才和科技的先导性和支撑性已经成为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因此,积极利用人才优势和科技创新来加速推动工业遗产创意开发,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个拓展就是要拓展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融合模式。在横向上,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工业遗产中,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新途径,为工业遗产增加附加值,促使工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融,构造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纵向上,文化创意产业可与工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进行融合与渗透,使工业产业链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延伸。因此,拓展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融合模式,加强工业遗产及工业设计产品品牌影响力,形成产业链,是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需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创意产业是对工业遗产的“活化”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利用其他载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因为工业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受保护性、不可破坏性,所以不能一味地为了经济利益而打破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利用”的原则。以工业遗产为载体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要避免以工业园区的做法来“生产”文化产业园区,应该在保持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特色和生命力上深入挖掘。
两个共享是指一方面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目前,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信息渠道不畅,导致资源浪费,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前进步伐。建立共享平台可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不畅,降低成本,为政府做好公共服务,为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提供基础平台,最终为整个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政府的产业规划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大众共享平台。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它们的存在使城市的发展具有连贯性。它们表达了城市记忆中的一种历史情感,保持了精神文化的延续性,是这个城市深层的精神纽带,以及全体市民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共同体验。工业遗产地及其附属景观的创意开发,需要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状况,从大众需求入手,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建立适合大众共享的平台,使得部分曾被冷落和抛弃的工业建筑遗产再重新融合到人们活跃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将产业融入到大众消费生活中,从而实现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激发大众对创意开发的工业遗产地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
参考文献:
[1]解学芳,黄昌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2-58.
[2]北京海淀全力打造768文化创意园占地19万平方米[N].法制晚报,2011-01-02.
[3]张玉玲.有真园区更有实文化[N].光明日报,2011-12-01.
[4]刘永涛.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艺术建设[J].理论界,2010,(7):165-166.
[5]李洪雄.民族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4-156.
[6]陈艳.基于LOFT创意园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