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与对策建议(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第3期 张晶莹 参加讨论

    (1)突出“一圈两带”规划重点,打造蔬菜规模发展新亮点。蔬菜基地建设以“一圈两带”规划为重点,即市郊八区、双城、宾县1小时都市区域内,发展设施蔬菜示范圈,哈肇路(呼兰双井-巴彦西集)、哈五路(阿城阿什河-五常拉林)沿线发展两条百里蔬菜产业带。到2015年,至少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120个。其中:设施蔬菜基地58个,露地蔬菜基地62个。
    (2)突出郊区粮菜经作换位重点,打造郊区蔬菜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新亮点。到2015年,郊区四环内外的9.6万hm2(内1.2万hm2、外8.4万hm2)粮田,除饲料田外全部改种菜田或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郊区菜田面积达到6.67万hm2,增长67%。其中:设施蔬菜达到1.67万hm2,增长5倍。
    (3)突出淡季蔬菜生产重点,打造温室、窖储蔬菜发展新亮点。到2015年,节能日光温室发展到0.67万hm2,冬季为市场提供鲜菜30万t。新建与完善道里榆树的民主、阿城的阿什河、五常的拉林、双城幸福、道外民主窖储基地5个,蔬菜窖储面积达到60万m2,储藏蔬菜40万t,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达到65%。
    (4)突出区域布局重点,打造特色外销基地新亮点。在“两带”上重点推进露地蔬菜生产,完善新建夏秋蔬菜基地65个,其中北菜南运、出口创汇基地、蔬菜加工基地50个。重点发展道里新发牌番茄、道外沃参牌胡萝卜、香坊紫花油豆角、松北的万宝茄子、平房的白菜、阿城的大蒜、呼兰韭菜、大葱、双城的两瓜、尚志食用菌等。整合资源,跨区域种植,形成几大品牌,提高哈尔滨市蔬菜供应能力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5]。
    3.2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以创新为动力,建立现代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
    (1)突出科技创新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新亮点。针对冬季蔬菜生产、蔬菜储藏与加工、蔬菜外销、出口创汇等几个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围绕基地建设,采取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基地与省、市农科院、东北农大合作共建,确立科技攻关项目。打造一处集生产、科研、科普、休闲、观光、展览、展销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6]。
    (2)突出黑土寒地特色,建立蔬菜良种引进和繁育中心。在哈尔滨市建立市级蔬菜品种研究和展示中心,从国内外每年引进30个以上新优品种,为优质商品生产和蔬菜加工发展提供品种储备。依靠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50个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区域品种示范中心和种苗中心,每年选育和筛选优质蔬菜品种用于良种繁育和推广,为全市设施和露地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种子保障。
    3.3  在体系建设方面,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1)以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蔬菜加工业的发展。立足市场需求和哈尔滨市特有资源优势,重点抓好脱水菜、速冻菜和食用菌加工,大力引入外来资本及技术,提高深加工能力[7]。
    (2)建设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支持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产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改善场地、道路、交易厅(棚)、水电、信息服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后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品种。
    (3)强化“农超对接”功能,改造一批城市销地批发和零售市场、集贸市场。根据当地消费需求,加工企业主动与优势产区加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保障基地;蔬菜生产基地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资源。建设服务区域的“菜篮子”规模化基地,与各地市场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鼓励农贸市场与生产基地、流通企业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建设蔬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农超对接”。加强市场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冷藏保鲜、加工配送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销地批发市场在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升级改造,建立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菜篮子”产品物流和信息平台[8]。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规划引导,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支持菜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追溯平台、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
    3.4  在科技创新方面,通过人才创新,科研和生产工艺创新,提升科技含量
    (1)蔬菜科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多以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属于公益性研究,需要稳定支撑。蔬菜科学中的许多应用研究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公益性研究,要充分发挥各区县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切实落实专项扶持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因此应加大对蔬菜科研、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的投入,不断巩固和提升哈尔滨市蔬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把蔬菜种业创新、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蔬菜安全生产、蔬菜贮藏与加工等列为研究推广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扶持力度[9]。
    (2)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哈尔滨市有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市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省市科研机构30多家,研发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强,是发展蔬菜产业的强大后盾。要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种苗繁育、生产资料保障供应体系,建立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科研院校和蔬菜基地联办培训机制,为基地培养专职农民技术员,做到新建基地村每村至少有1-2个蔬菜生产明白人。组建由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市蔬菜专家顾问团,为政府决策、农民生产提供服务。
    (3)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工艺,提高科技含量。要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及各产品的科技含量[10,11]。以蔬菜现代化园区建设为发展方向,以推广标准化棚室、节水灌溉、秸秆发酵增温、测土配方施肥等为工作重点,扩大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园区的应用范围,做好寿光温室模式和生产技术在五常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深入推进秸杆生物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哈尔滨市温室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加大抗低温、耐弱光、耐储藏蔬菜品种的引进与培育,以示范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蔬菜由露地种植向设施蔬菜转变,农户自主育苗向工厂化育苗的转变,推进标准园创建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
    (4)搞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生产实践能力。要加强蔬菜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人的培养,不断吸纳专业人员进入各级技术推广部门。同时,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采取科技人员承包制,要制定稳定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出更多为哈尔滨市蔬菜科研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或科技专家。
    作者简介:李薇(1975-),女,黑龙江克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张晶莹(1959-),女,河北琛州人,高级经济师,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周建林,苏光纯,陈正法.思茅湿热地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2):251-253.
    [2]哈尔滨市统计局.哈尔滨市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65-167.
    [3]David A. Hennessy. Jutta Roosen and Helen H. Jensen. Systemic failure in the Provision of safe Food[J]. Food Polidy, 2003(18):77-79.
    [4]中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hlj.gov.cn/wjfg/system/2011/03/10/010153946.shtml,2011-02-26.
    [5]刘芳,王琛,何忠伟.中国蔬菜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7):91-98.
    [6]田秋生,姚敏.中国西部县域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基于对甘肃省武山县的实地调查[J].科学·经济·社会,2007,25(4):20-30.
    [7]陈立新,张军民.黑龙江省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10(23):182-184.
    [8]Marit Beckeman and Cliristina Skjoldebrand. Clusters/networks Promote food innovations [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April 2007, 79(4):1418-1425.
    [9]张真和.我国设施蔬菜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09(1):1-3.
    [10]杜永臣,胡鸿,刘凤权等.美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蔬菜,2010(19):9-11.
    [11]智宝定,胡巍.我国蔬菜竞争力的不足及其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5(5):5-7.

Tags: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与对策建议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