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资源型城市低碳化转型探析
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了新资源,即所谓的新兴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大多沿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道路。为了避免重蹈20世纪以来资源型城市的覆辙,有必要深入探讨新兴资源型城市的低碳化转型模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新兴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
1.单一的经济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度依托某些资源,形成了形式相对单一的经济产业结构。依托资源而产生的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产业,相应的其他产业发展滞后,甚至未被开发,产业结构呈现依托资源的第一产业和与之相关的部分第二产业高,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很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2.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型城市出现以来,其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基本上都是国有大型企业。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投入受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得非公经济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匹配。如果资源型城市想在资源出现枯竭前进行经济转型,就会面临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求职人员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少的矛盾会产生不良的社会现象。据有关报道,我国大概有400左右矿山出现资源枯竭,牵扯的工人数大约300多万左右。
3.遗留问题多且民生问题是焦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严重依托资源,其经济主要是发展工业,而其他相关的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一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急需解决看病就医、接受教育、住房保证等民生问题。二是城市生活的环境体系缺失。而资源型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特色,决定了其城市的生活、人文等设施建设缺乏。
(二)新资源型城市转型低碳发展的任务
1.以减碳为首要目标。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势,发展具有盲目性、粗放性,导致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排放量较高,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减少碳排放的压力相当大,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低碳发展。
2.以生态建设为根本目标。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消耗量大,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如生活用水受到污染、废弃垃圾污染、噪声污染和空气等。为了实现低碳化发展,必须大力降低资源的依赖,减少资源的消耗,以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的原貌,促进文明生态建设。
3.以新兴产业为支柱。新兴资源型产业单一,为了实现低碳化发展,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低碳产业。一是避免高度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的新产业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如新兴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等。在培育新的产业时,必须考虑到产业结构优化,这样才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进而调整经济结构。二是新产业尽量具备产业聚集的条件,这样可以大力快速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三是新的产业必须提高碳的生产率,减少碳的排放量,提升产业的价值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发展低碳化经济奠定基础。
4.以优化城市布局为重点。新兴资源型城市低碳化发展时,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区分生产、生活、文化和商贸等各功能区的体系,如把重化工业建在城市的郊区,生活区设立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同时必须合理规划两个城区的交通建设,保证基础设备的完善。
(三)低碳转型的模式
1.“深化培育”转型模式。一方面,在坚持低碳化发展的观念下,继续资源的深化开发与利用,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持续化;另一方面,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培育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相互配套的非资源型产业。这些产业既依托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又独立于其发展,如银行业的发展,餐饮业的发展。
2.“深度延伸”转型模式。是在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的中期,资源开发对经济的贡献逐步增加。具体来说,是指在现有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发展与其相关的下游产业,如加工业、物流产业、金融业等,进而构建资源深度加工利用的全新的产业群。从产业角度分析,资源型产业隶属于中间投入型的基础产业,其前向产业关联效果大,后向产业关联效果小。延伸转型模式,是利用资源型产业关联的特点向前延伸产业链。优点是,在低碳化转型的初期可以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其上下游产业在管理、技术和创新方面富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转型实施的难度相对小。伴随着下游产业的逐步发展成长,其市场竞争和内部发展能力逐步得到加强。因此,在本地资源面临枯竭时,可以从外部引进资源下游产业的深度加工,以便保持本地市区的经济繁荣。产业链的延伸,使得下游产业和配套服务产业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大量生经营管理相关的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带来了专业生产,低交易费用,低运输成本,沟通便捷和配套服务等。
3.“资源替代为主”转型模式。这种转型模式是在城市原有的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时,寻找新的城市发展优势,挖掘和利用可再生的资源作为新的城市发展的依托主体。一是改变原有的开发对象。现在的经济主要靠的是其他可再生的资源,不同于原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依托土地为发展主体转变为以农产品为发展主体,以文化资源替代矿产、石油等资源为发展主体等。二是城市发展的主产业发生了改变。原先依赖资源型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后,必须进行改变,在新的替代资源基础下,产生了新的产业,由于原来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已经衰竭,原来的产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环境,必须培育新的适合城市发展的产业。三是培养城市发展的新的优势。城市的成长有其自然过程,资源型城市亦不例外。但是,对于如何选取和选取哪类资源为主要依托主体,必须结合该城市的现有优势,并找寻可以作为依托的长期资源。
(四)选择标准
1.资源环境基准。资源型城市低碳化转型的首要目标是减碳,根本目标是生态经济的建立,其本质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和准则,依据所在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资源条件等制定城市的发展和转型模式,采取有利于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人文资源与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2.经济和社会基准。新兴资源型城市低碳化转型的长期目标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低碳化转型模式的选择是否恰当,必须用一定的经济基准进行衡量,该衡量基准既具有一般城市经济和社会基准的共性,又具有资源型城市特有的性质。新兴资源型城市低碳化转型的重点在于,转变原有的纯粹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对象的单一产业结构。同时,要注意改善城市的社会环境,为所有资源配置得到合理利用,也为城市的环境建设提供基础,让城市再次成为人们进行经济和生活的场所、投资建设的场所。
(五)政策建议
1.引导技术创新,增加碳汇储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对于减少各领域的碳排放具有巨大作用,在新兴资源型城市向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引领企业以开展低碳化的技术创新为首要目标,着力构建系统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体系。同时,引进和开发低碳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整体产业素质提高,进一步扩大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节能减排的一切重要成果。除了继续推进经济林覆盖、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矿区植被恢复等传统的造林绿化工程,还应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最大限度增加碳汇储备。
2.大力倡导低碳消费,行政推动和市场调节“双轮驱动”。引导群众转变并摒弃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奢侈的消费观念,以新媒体为平台大力倡导低碳化发展观念,也是一种新兴资源城市转型的模式选择和采取的有效策略。企业应制定低碳化发展规划,探索低碳化发展创新模式,落实低碳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并夯实这一长期持久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低碳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把行政推动和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制约高碳产业、高碳消费的政策规定,构建低碳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把低碳化发展的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及时矫正唯GDP增长论的传统政绩观。
Tags:新兴资源型城市低碳化转型探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