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时,在提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了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的发展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动力支持,对加速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白山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对完善城镇化发展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城镇经济,生态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通常,主要以城市化率即非农业人口与总人口的百分比及其变动作为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程度的高低和进程的快慢。
一、白山市城镇化发展状况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包括两区三县一市:浑江区、江源区、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临江市。白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城镇化率保持上升的势头。2007年的城镇化率为67.4%,2008年为68.3%,2009年为67.9%,2010年为68.7%,2011年全市总人口为128.51万人,城镇化率为68.8%。在此期间,城乡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发生了大的变化,城乡面貌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白山市城镇化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镇化发展进程减缓、发展动力不足
从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来看,2007年为67.4%,经过5年的变化,2011年的城镇化率为68.8%,总体增长了1.4个百分点,期间2009年还出现下降。而国家2007年城镇化率为44.94%,2011年的城镇化率为51.27%,5年期间增长了6.3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白山市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很多,产业结构举足轻重。合理的结构能有效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2011年城镇化率为51.27%,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10.1∶46.8∶43.1,而白山市2011年三产比例为9.1∶59.7∶31.2。从数据可以看出,白山市产业结构不平衡,二三产业的产值相差悬殊,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就业比例偏低。由于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同等投资额度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导致了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
(二)城镇化发展质量较低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白山市的城镇化率很高,明显高于国家水平,但是城镇化率高,并不意味着城镇化质量也高。过度地追求城镇化率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白山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排在后面,小城镇建设中注重住宅建设,轻产业的发展,而且多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主要靠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相当缓慢,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城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城镇化的发展不光是人口的城镇化,还是空间、土地的城镇化、经济、产业的城镇化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
(三)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因素。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为1848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34元,城乡收入差距自200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5左右。而且主要的工业企业都集中在城市,乡镇企业没有发展起来,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异较大,新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区和县市,并没有涉及广大农村,所以乡镇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这不仅体现在商业服务、医疗卫生事业,也体现在教育、文化领域。
(四)产业支撑力不足、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
从白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可以看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白山市城镇化的进程。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接收,第三产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白山市因其独特的气候、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并没有带动与其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受到制约。与此同时,乡镇企业没有发展起来,没有起到解决就业、发展经济的作用。因此,产业对剩余劳动力吸纳力度不足。
二、推进白山市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推动力
首先,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得到充分的利用。长白山天池,望天鹅风景区等著名景区的存在,应对周边经济起到辐射作用。其次,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自推品牌,对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进行加工外销,走绿色食品道路。再次,农业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政府应提供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强有力的推动县市的产业发展。
(二)走生态城镇化道路、注重城镇化质量建设
白山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地处长白山生态保护区,是国家森林公园,优良的生态是推进白山市生态城镇化的最强基础和最大品牌。旅游、人参、矿泉水、医药等特色产业的不断壮大是白山走生态城镇道路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在白山市高城镇化率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人们的幸福感大大提高。
(三)缩小城乡差距、发展乡镇经济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就业,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乡镇为单位,发展特色农业,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三道沟镇西瓜产业基地,把无公害、绿色西瓜的种植作为本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闻名市区;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的投资力度,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指导农民搞好生产,并将技术带到生产中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收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保障与城镇化进程的良性互动。
(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镇化服务体系建设
白山市城镇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严重与城镇化率不匹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功能的内在要求。要加大中心城区的建设力度,增强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城市路网、公共交通、教育、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加大交通网络建设,争取开通长春至白山、松江河至长白、江源至临江三条高速公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农民工参保的政策,建立更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无论城乡户口的劳动力都有同等就业权益。充分享受城镇化所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高山嵩.吉林省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赵静杰,徐晓梅,张晓英.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及城镇体系的构建[J].经济纵横,2006(12).
[3]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Tags:白山市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