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量化情景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0期 李芳林 王… 参加讨论

    摘 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区域经济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意义重大。影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因素众多,且很多因素表现出发展变化快、不确定性强的特征。因此,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环境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构成的不断变化的场景,对不确定性把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设计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量化情景分析路径,综合运用SWOT分析、GE矩阵、马尔科夫链、非线性规划等方法,构造情景;并依据情景概率的数值,对所列情景组合进行排序,从中选出未来10年内最有可能面对的5种情景并加以描述与分析,判断未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能面临的战略态势,为有效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情景分析,情景概率,战略态势
    0引言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当前有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众多,代表性成果有:陈云[1]、傅利平[2]、朱雪伟[3]、高丽娜等[4]分别探讨了企业、高校、政府、科技中介机构等主体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柳卸林[5]研究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评价;魏守华等[6]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R&D活动规模等创新基础条件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创新效率依赖于区域特定的因素,包括产业集群环境、产学研联系的质量、对区外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康继军等[7]采用普通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布规律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胡树华等[8]针对中部地区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四三结构”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模式;张铁男等[9]提出了依托大学科技园孵化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陈武等[10]提出了基于智力资本的三维协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等。综观目前有关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以总结;二是剖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涉及主体及其功能定位;三是评价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能力;四是构建与探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适合模式等。
    然而现有成果中,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可能面临的未来情景却少有研究,而准确把握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未来可能面临的战略态势,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作出决策,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考虑到影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因素众多,且很多因素表现出发展变化快、不确定性强的特征。这就直接导致在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能面临状况进行预测判断的过程中,与需要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以趋势外推为主的传统预测方法相比,基于“情景”的“情景分析法”更为合适。基于此,本文设计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量化情景分析路径,结合SWOT分析、GE矩阵法选择构建情景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从情景概率测算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量化情景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排序,进而分析未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态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量化情景分析步骤 
    情景分析法在西方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该方法最早用于军事,今天,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美国的壳牌石油公司、德国的BASF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美国的波音公司等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都使用该方法。该方法在预测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的“能动作用”,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使预测人员能够较容易地利用抽象思维处理那些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事务以及其它不确定和突发问题[11]。基于情景概率测算的量化情景分析法在文献[12-13]中均有所提及,本文结合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际,设计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1:定义分析的时间框架与分析范围。本文所开发的情景涉及的时间范围为未来10年,要求判断在此期间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能面临的情景状况。
    步骤2:确定情景组合要素。本部分可结合SWOT分析,对构建未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情景的组合要素进行初选,继而运用GE矩阵法(通用电器公司法)从影响程度及不确定性这两个维度出发,对情景组合要素进行筛选,并对选中要素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设定。
    步骤3:构建初始情景组合方案。根据选中情景要素的不同发展趋势,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相应的情景方案。
    步骤4:检测一致性与合理性。由于设置的一些参数与描述较为简单,不能充分反映复杂的现实世界,需对情景进行内部一致性、各结果一致性等方面的检验,可通过逻辑判断及数学模型等方法加以实现。本部分通过专家调查法获得情景方案的各组成要素向有利方向发展的独立初始概率数值(P(i))及相互间的交叉影响程度数值(K),由此可得各要素交叉影响概率值P′(i)=P(i)+K·P(i)·[1-P(i)],并得到交叉影响概率矩阵P。继而采用交叉影响法与马尔科夫链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情景方案中各组成要素向有利方向发展的校正概率 
    ,其中 
    ,P1通过交叉影响概率矩阵P转置后运算得来,记

    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规划的相关理论,最终求得系统内在一致的各情景方案对应的情景概率值(yi)。
    步骤5:决策型情景方案的确定。对步骤4中获得的情景概率值yi进行排序,即可获得某一情景方案在全部未来可能情景方案中的层次,对此加以分析判断,确定用于进行战略态势分析的情景方案。
    2量化情景分析方法 
    2.1 影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情景要素识别
    通过专家访谈,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SWOT分析,得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政策推动能力、科教与人才资源、国内需求与市场潜力、企业总体实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文化氛围、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移推进速度、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实力、发达国家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其他国家推进创新建设16个方面,采用GE矩阵从影响程度和不确定性两个维度出发对影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因素进行进一步识别,经反复讨论,依据SWOT分析所得的16个因素的识别结果如图1所示。
    2.2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初始情景组合架构
    对未来10年内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能面临的情景进行构建,选择位于GE矩阵上三角的要素作为未来情景方案的构成要素,由图1可知,共涉及6个要素,设定“企业总体实力”为要素1(记为e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要素2(记为e2)、“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要素3(记为e3)、“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为要素4(记为e4),“产业转移推进速度”为要素5(记为e5)、“政策推动能力”为要素6(记为e6);每一要素设置两种属性状态,如表1所示,记各要素向有利方向发展为“1”,反之为“0”。将表1中各情景组合要素的各项属性进行排列组合,理论上共可生成64种初始情景。

    2.3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初始情景方案逻辑缩减
    考虑到当属性组合出现与各情景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冲突、矛盾、不一致时,其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为零,依据此对64种情景组合进行进一步逻辑缩减。
    设定要素向有利方向发展的初始概率值,绝对可能为0.8、很可能为0.7、可能为0.5、有点可能为0.4、不太可能为0.3、不可能为0;同时设定上述6种要素相互间很强正向影响为1、较强正向影响为0.8、一般正向影响为0.6、较弱正向影响为0.2、无影响为0、很强负向影响为—1、较强负向影响为-0.8、一般负向影响为-0.6、较弱负向影响为-0.2。通过咨询国内外熟悉情况的相关专家,对要素间的交互影响程度进行判断,为进行情景组合逻辑缩减作准备。将各专家意见进行融合、汇总,确定各要素向有利方向发展的初始概率及对其它要素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要素e2向有利方向发展对要素e5带来的正向影响值高达0.82,这一数据表明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当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快速时,产业转移有相当大的可能也呈现快速推进的态势,由此分析可知,在进行情景组合逻辑缩减的过程中,对于e2为“1”、e5为“0”的组合可予以删除。同理,要素e3“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要素e6“政策推动能力”以及要素e6“政策推动能力”与要素e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俩俩间的交互影响值均大于0.8。因此,对于e3为“1”、e6为“0”的组合以及e6为“1”、e2为“0”的组合均可予以删除。经逻辑缩减后,最终选择18种情景组合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记为E=(E1,E2,…E18)。其中,Ek=(e1,e2,e3,e4,e5,e6)T,(k=1,2,…,18),相应情景组合如下所示:

    2.4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决策型情景方案确定
    为进一步明确未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可能面临的情景状况,对上述18种情景组合进行进一步分析。
    计算各要素交叉影响概率P'(i),计算结果见表3。

    利用表2及表3中的数据可计算出各交叉概率所占比重组成的矩阵,即转移矩阵,计算结果如下:

    继而求得: 
    ,由此可得校正概率

    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校正概率进行拟合处理,使得由专家意见得出的初始概率经过交叉影响模拟得到的校正概率与以情景概率所表示的理论概率之间的误差最小,列式如下:
    式中,为要素ei向有利方向发展的理论概率,yk为最终情景概率,反映该情景在未来发展中出现的可能性。情景概率值的数值大小代表该情景方案在全部未来可能情景方案中的层次,并非未来情景实际发生的可能性。Ek为情景组合方案,qik是要素ei在Ek中向有利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利用LINGO软件求解上述非线性规划,得最终情景概率值见表4。

    表4中共列出6种情景,情景概率累计值约为96.41%,其余12种情景方案的情景概率值数值接近于0,此处不予列出。数据结果表明,18种情景组合方案中,这6种情景组合方案更有可能发生,因此选此6种情景组合方案为决策型情景组合方案。
    3基于量化情景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战略态势 
    对表4中的6种情景组合方案进行进一步分析,未来10年内,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可能面临的战略态势分析如下:
    3.1 情景1下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态势分析
    情景1对应于情景组合13。该情景组合相应的情景概率值为0.2887,位于6种决策型情景之首。这表明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按照现有态势发展下去,该种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其情景特征表现为“企业总体实力”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这两个要素属性状态为1,其余4个要素属性状态为0。这一结果表明受访专家普遍认可目前我国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认为按现有的态势发展,未来10年内,我国的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将成为我国企业谋求发展的第一选择。多数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增加,将形成一批具有世界级的规模、有自己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全球认同的品牌和信誉、有集成和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企业,在部分产业领域将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和系统集成者,企业总体实力提升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能力在未来10年内呈现弱化现象。且未来10年内,产业转移的推进速度将有所减缓。一方面其余新兴经济体也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作为目前国际产业转移最大承接国的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为实现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于现行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面——高耗能制造业产业,必将实施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限制。与此同时,我国从主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入国向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出国的转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种情景组合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两个方面的要素状态为0。这一结果表明,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按照现有态势发展,未来10年内,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当前存在着科技管理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的问题,诸如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科技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不配套,难以落实,难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实业界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联系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率低等现象在未来10年内将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利润较低的中端产业链环节依旧为主要现象,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有待进一步解决,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国内需求有所启动但启动缓慢,较大程度上仍将依赖于海外市场,新兴产业的经营风险偏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有待进一步落实,占据相关产业的制高点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追随者”而非“引领者”的地位。显然,上述现象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为避免其发生,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努力。
    3.2 情景2下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态势分析
    情景2对应于情景组合1,是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希望出现的最佳情景。该情景组合相应的情景概率值为0.2496,位于6种决策型情景的第二位。这一结果表明,受访专家普遍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持相对乐观态度,认为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加大努力,我国完全有可能迎来创新要素全面向好的情景。
    在该情景中,6种要素的要素状态均为1。与情景1相比,此种情景中,我国政府保持较强的政策推动能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科技管理宏观调控能力充足,创新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对于基础研究、公益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竞争性研究经费与稳定支持研究经费的比例设定合理。已建立起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法规政策,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监督,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市场机制的“自由竞争”有效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左右,产业化率也大大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亦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到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得以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产业转移推进速度加快,一方面,我国作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产业等的主要承接国,到2020年国内已形成东部、中西部地区各有侧重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局面,并通过此有效促进了国内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我国从最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入国转变为国际产业转移输出国已取得显著成效。
    3.3 情景3下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态势分析
    情景3对应于情景组合16,是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不乐意出现的情景。该情景组合相应的情景概率值为0.1361,位于6种决策型情景的第3位。这一结果表明,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现有基础上稍有懈怠,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将陷入不利境地。
    尽管与“情景1”相比,两者仅在“企业总体实力”要素方面存在不同,但对应的本质情况差异较大。在此种情景中,我国企业总体实力提升缓慢,拥有全球品牌的企业寥若晨星,多数企业满足于眼前利益,重引进、轻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侧重“政策寻租”,创新投入意愿不足。通过未来10年的发展,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受制于人的尴尬、被动局面,未能有效转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位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制造者角色。而由此带来的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种依附性很强的增长状态,一旦世界经济出现衰退,我国将受到沉重打击。且在此状态下我国的实得利益很低,相当一部分利益将以知识产权保护费、专利费等形式支付给位于产业链高端的国家,长此以往,我国整体发展将陷入不利境地。为避免此种情景的发生,我国除需利用现有的政策推动能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外,还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大力鼓动本国企业实施创新活动,切实促使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4 情景4下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态势分析
    情景4对应于情景组合10。该情景组合相应的情景概率值为0.1321,略低于情景3。此种情景组合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移推进速度、政策推动能力这3种要素的属性状态均为1,其余要素属性状态为0。这一数据结果表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利用强势政府的政策推动能力,抓住产业转移推进速度加快这一机遇,大力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此种状态下,“企业总体实力”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这两个要素的属性状态为0,有可能是由于情景分析所设定的时间期限相对较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展现。
    在这一情景组合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政策推动能力”属性状态为1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这一要素对应的属性状态确为0。这一现象表明,政府在进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力度不够,如对此种现象不加以改变,从长远来看,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所折射出的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终将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而,此种情景状态也是我国在进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力图避免的。
    3.5 情景5下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态势分析
    情景5对应于情景组合7和情景组合3,这两种情景在本质特征方面存在高度相似性,因而将其合并。相应情景特征表现为,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能力较强,政策推动效果显著,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产业转移推进速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此种状态下,要素“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对应的属性状态为0表明,一方面我国政府更为注重可持续发展,不再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初见成效;另一方面也表明该情景是向最佳情景“情景2”发展的过渡状态。这一情景也是我国在进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对希望出现的情景。此种情景的出现,也需要我国政府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努力程度,充分利用强势政府在政策推动能力上的优势,立足于长远利益,尽快落实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
    4结语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意义重大,由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很多因素表现出发展变化快、不确定性强的特征。因此,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环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某一场景,而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构成的不断变化的场景,对不确定性把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设计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量化情景分析路径,综合运用SWOT分析、GE矩阵、马尔科夫链、非线性规划等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未来有可能面临的情景及战略态势进行分析,依据计算出的情景概率值,对18种情景组合进行排序,从中选出未来10年内最有可能面对的5种情景,所得结论对于设定未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JY024);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_0179) 
    参考文献: 
    [1]陈云.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范式研究[J].江汉论坛,2011(9):63-67.
    [2]傅利平,王向华,王明海.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主体功能有效性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3):192-197.
    [3]朱雪伟,方存好,孟硕.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选择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5):146-153.
    [4]高丽娜,卫平.科技中介机构的异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1(5):86-90.
    [5]柳卸林.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2):5-14.
    [6]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中国软科学,2010(9):76-85.
    [7]康继军,侯雪琨.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J].技术经济,2011,30(3):1-7.
    [8]胡树华,邓恒进,杨洁.基于“四三结构”的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7):47-50.
    [9]张铁男,陈娟.基于区域创新理论的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138-142.
    [10]陈武,何庆丰,王学军.基于智力资本的三维协同区域创新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2):90-95.
    [11]VAN DER HEIJDEN K. Scenarios and forecasting:two perspective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0,65(1):31-36.
    [12]于红霞,汪波,钱荣.情景分析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91-94.
    [13]李志成.港口物流中心发展战略的情景规划[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4]柳卸林,吕萍,程鹏,等.构建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5]凯斯·万·德·黑伊登.情景规划[M].邱昭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玲玲(1980-),女,江苏建湖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统计系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管理工程;李芳林(1975-),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统计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Tags: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量化情景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