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7期 莫春仁 张… 参加讨论

    摘 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方式,不仅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低碳、环保的要求,也是海南旅游业与世界接轨的一种积极探索。提出了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以及基于企业、产业和宏观的三条实施路径。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实施路径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作为旅游业和农业产业联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休闲农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获得了巨大的地位提升和发展机遇。具体而言,海南休闲农业发展具有六大发展模式和三大具体实施路径。
    1海南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1 观光采摘体验模式
    海南热带水果丰富,让游客自己采摘和品尝是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旅游项目。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让游客观赏园内美景和自摘、自食、自取果品、体验果农生活。游客既可自己采摘无公害的瓜果,又可品尝浓郁的农家菜肴,还可享受鸟语花香、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具代表性的有绿枫农业观光园和海南农垦万嘉果农庄以及琼海伊甸园农庄。这种休闲农业模式经营开发较为简单,但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不高,并不能成为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只能作为其他发展模式的有效补充。
    1.2 高科技农业园模式
    科技园是以农业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和科普教育为主体的农业科教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种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融入现代审美观念的特色型发展模式。代表性的如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椰子大观园、罗牛山现代化养殖工厂、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
    海南的高科技农业园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科普教育性休闲农业模式,尽可能把以农业高科技参观、科普教育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科技园进行系统化、人性化的科学规划,使园内所有物品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参观者得到全方位的农业知识和生物知识的熏陶。还应该把农业科技、环境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新成果、新创意和新方法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再次,做到寓学习科技知识于娱乐之中,通过看、听、摸、参(与),提高游客学习的兴趣,使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可以将高科技农业园与周边观光型、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结合起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1.3 森林观光教育模式
    海南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如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山、七仙岭温泉、海口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不仅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城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学观察和进行森林浴的要求。这应是海南重点开发并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休闲农业模式。在经营开发或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引导游客游览自然、回归自然,还应该激发他们体验自然、认识自然,同时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1.4 参与型农家乐模式
    目前农家乐在海南发展较快,代表性的有海口火山泉休闲农庄、南海休闲农庄、海陵珍珠养殖场、定安南丽湖农业观光园等。这类休闲农业模式主要是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同时兼顾休闲、度假活动。农庄的布局以各类种植、养殖场地为基础,生产场地中有供游人亲手劳动的地方,同时配备有游乐设施及旅店、别墅等旅游、度假服务设施,体现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特色的。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背景下,海南的城市化水平也将逐渐提高,“农家乐”必将成为城市人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规范遍地开花的“农家乐”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和科学规划,对不合格的经营项目应实行停业、整顿措施;对合格经营项目进行进一步深入、完整的科学规划,丰富我省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经营内容,增加果蔬种类和果蔬的数量;对于季节性表现鲜明的经营项目,举办不同季节的特色型乡土活动。同时还可以结合高科技农业园,进行设施型农业与特色型农业的兼顾规划,即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同时,栽植特色、稀有果蔬,让游客既能感受到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运用,也能在农务参与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新、奇。
    1.5 商务娱乐旅游模式
    国际旅游岛战略建设启动之后,必然引来更多的国内外商务活动及会展竞赛活动,这是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巨大客源市场。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以及海南各地区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发展以农产品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商务娱乐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海南应该利用优质的生态环境建设商务套房、会议室等商务必要设施,满足商务游客各种需求。在海口、三亚、博鳌等大、中城市及重要会议地址的周边地区,以城市商务人员为主要客源,提供商务大、中、小会议室、商务套房、传真机、邮件发送等专业商务设施,让商务游客在休闲、度假的同时进行商务活动。具体项目包括森林度假村、椰林度假村,开展“森林浴”避暑、度假、科学考察等活动。
    1.6 人文旅游联动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海南要着力挖掘特色和优势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来吸引顾客。在这方面,海南可以重点开发海南的黎苗风情、热带山地温泉度假和生态文明村的休闲农业产品。在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农村地域,依托自然环境较好且结构完整的村落,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游乐的场地和食宿的农舍,让游人充分体验别具一格的民俗特色生活和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海南的民俗文化多集中于海南中部和南部,而这里又是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二者相互交叉组合从而形成复合型休闲旅游资源组合区。休闲农业和人文旅游均是以人群流动为依托的服务贸易和休闲娱乐经济,景区合作和联动是二者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郊休闲农业尤其是农家乐的发展自身定位于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场所,附近的人文旅游景点便可与之进行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送、共同发展。
    2海南休闲农业的路径选择 
    2.1 休闲农业的企业路径选择
    2.1.1 通过企业重组与整合,实现经营规模化。企业进行重组与整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主要采用虚拟企业、外包、企业集团、战略联盟四种形式。
    海南省单个企业规模和产品类型都十分有限,各类休闲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同,依据市场需求,相关的休闲农业企业可以整合休闲资源,组成一个虚拟式的企业,各自分担整个项目的一个或多个子任务,共同为消费者服务。休闲农业企业也可以采用外包制与代理企业签订合同,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代理企业。这种形式能降低外包企业的交易费用、生产成本以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代理企业则能发挥其专业化优势,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并扩大自己的规模。
    海南省农村旅游度假、农村文化娱乐、农村酒店餐饮及其他休闲农业拥有各自的资源,满足休闲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单个企业很难满足所有的需求。休闲农业企业可还以以股权或契约的方式选择与自身休闲产品互补、企业间可融性高以及市场潜力大的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这种企业重组的形式是一种连续性的共生,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海南省休闲农业走企业集团化道路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大型休闲农业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契约等方式与其他竞争性或互补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形成“核心-卫星”的网络组织。核心休闲农业企业主要专注于技术创新、公司治理以及市场营销,通过卫星组织的网络扩张,把分散的最有效部分结合起来,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的持续创新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卫星休闲农业企业专注于其自身业务,将核心休闲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并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专业化水平。
    2.1.2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企业特色和优势。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海南休闲农业而言,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构建企业的特色和优势是发展的核心问题。休闲农业需求具有多样性,只有不断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休闲农业具有服务性,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关键要素。海南省各地的休闲农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
    针对海南省休闲农业庄园现在的休闲项目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创新等问题,相关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是针对市场有效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供给,通过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挖掘出潜在的市场需求,具体思路有:提高对核心顾客群(即主观上有较强的参与休闲农业体验的愿望的顾客)的吸引力,培养出核心顾客的忠诚度;充分考虑非核心顾客群(包含那些认为对休闲农业体验可去可不去、或者原本没有去的愿望的顾客)对于休闲的个性需求;针对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能力,设计不同比例的、各种价位的产品和服务;将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在内的新技术综合运用进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增加顾客对现代农业科技的了解和兴趣。
    2.2 休闲农业的产业路径选择
    2.2.1 横向产业分工与产业融合。休闲农业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需求的新兴产业,行业种类众多。而现阶段海南省休闲农业整体上分工不明确、建设项目同质性高、产品和服务没有特色,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休闲需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休闲农业横向分工,使得海南省休闲农业不同行业分工互动,互通有无,解决消费者的吃、住、娱、游、购等各种休闲需求。
    除了分工之外,还要促进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即休闲农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扩散和渗透。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主体休闲农业内部各行业通过资金、产品、市场等方面的渗透和交叉,以及服务理念、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的渗透和共享,最终形成一种各行业交叉共存、复合型的新型行业关系。如作为休闲农业子类的农村休闲度假、农村休闲文化娱乐、农村休闲旅游、农村休闲酒店餐饮,通过企业间的相互投资渗透,农村休闲度假可以与餐饮购物融合起来,为休闲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一站式服务。
    2.2.2 深化纵向分工,完善休闲农业产业链。由于游客对于休闲服务需求是多样化的,使得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必须要依靠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企业共同合作,休闲农业必须深化专业化分工、完善产业链。而休闲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着不同程度的纵向分工,所以深化休闲农业的纵向专业化分工是完善休闲农业产业链的前提。现阶段海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处在一种分工的初级阶段,即休闲农业内部存在分工,但是分工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也就无法将各类业务整合成为产业链条。具体来讲,深化纵向专业化分工,构建休闲农业产业链条要从培育产业链节点处关键企业出发,以休闲产品生产的增值过程为实施环节,构建和整合休闲资源,注重专业化的服务品质,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构建休闲农业的产业链条。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还要注重产业链辅助环节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2.2.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集群化发展。目前海南省已建设休闲农业园区130多个,但它们都分布在全省各个区域,并且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又极不平衡,大部分的企业在空间布局上比较分散,对各种资源无法集约化的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休闲农业集聚带,尤其是无法实现点-线-面的发展模式。集群化能通过区域内各种能量物质和信息在空间范围内的流动与结合,提高物质、信息、人才的交流频数,实现休闲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整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必然要求海南省重新整合各区域的休闲农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使资源在不同区域间流动配置,增强休闲农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区域休闲农业集群,首先,应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周边区域市场为导向,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在空间上形成产业“点”的发展。其次,大力发展主体休闲农业的产业支撑系统,实现产业链各节点上的企业在空间经济结构上的集聚,形成产业发展的“点-线”模式。最后,随着客流的不断增多,吸引大量区域外资源进入区域内,形成休闲农业在“面”上的发展,进而优化休闲农业空间产业布局。
    2.3 休闲农业的宏观路径选择
    2.3.1 跨区域休闲农业合作。区域之间可以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国际旅游岛建设使得海南的经济自由度、开放度和要素流动性大大提高,各区域完全可以从市场开拓、信息建设、资本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如在市场开拓方面,休闲农业企业、旅行社、行业协会和政府要共同努力,各区域之间要联合宣传。信息建设方面则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对海南休闲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详细介绍各大休闲农业景区、企业,并将酒店、旅行社、交通企业等相关行业的信息与之结合,实现跨区域的信息流和电子商务。而在资本和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利用较为发达的海口的资源来弥补其他区域的不足。
    2.3.2 休闲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休闲农业的产业边界包含了从农业技术到农产品、从组织到业务等多层面的边界,而技术创新、政府管制或市场需求改变等都有可能引起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及产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作边界的模糊或消失,导致技术融合、业务与管理融合、市场融合等。这样就会发生休闲农业与文化产业、休闲农业与工业、休闲农业与体育业以及休闲农业与商业的融合等,这些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休闲农业为载体吸引客流,以文化产业、工业以及体育业的产品、服务为内容,整合区域优质资源为手段,最终实现区域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城市休闲产业与休闲农业之间的横向或纵向的关联性也极强,休闲农业的兴起和繁荣,为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互惠共生和统筹发展提供可能。目前要做的就是加快对流性客源市场建设,针对城市休闲项目与休闲农业资源不同,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对方市场发展互补的休闲产品,形成城乡旅游目的地系统与客源地系统的双向互补关系,即城市休闲满足了乡村客源的需要,休闲农业又满足了城市客源的需求,互动交换、双向对流的城乡休闲流共同增加了区域休闲一体化的流动。并建立统一城乡休闲活动宣传营销系统,加大城乡休闲活动知名度,以培育城乡互动休闲旅游品牌,逐步实现城乡休闲产业互动、一体化发展。
    3结语 
    旅游业与热带农业是海南两个支柱产业。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当前正在推进的旅游业和热带农业的转型升级导致两者紧密结合,这为海南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以上归纳总结了了海南发展休闲农业的模式及其路径,这六种模式并非单一发展,可以相互结合交叉使用,丰富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内容和形式。而每种发展模式均需要按照企业、产业、宏观三个层面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全方位推进海南休闲农业发展。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青年基金(qnjj 1140);海南省农业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经费。 
    [通讯作者]张晖(1980-),男,湖北武汉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孟珏,董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0,(2):71-75.
    [2]周义龙.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发展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0,(2):67-70.
    [3]刘佳勇.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作者简介]莫春仁(1980一),男,广西桂林人,经济师,主要从事花卉产业的项目投资管理工作。 

Tags: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