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国际金融研究中汇率的地位和作用(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姜波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沁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

 

 

四、本土化理论框架的构建设想

在构建理论框架时,我们将研究跨度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在短期内,总产出不变,总需求可变;在中期内,总产出可以随需求变动而变动,但资本(生产要素)总量和要素生产效率不变,总产出变动以已有生产要素中的闲置生产要素数量为限;在长期内,要素总量和生产效率都可以变动,它们是产出长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一)短期的内外均衡分析模型

短期内,我们以汇率为核心变量,在“汇率——价格”这两个金融变量构成的坐标系内,建立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分析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在短期分析中,我们用“总需求二总供给:恒定产出水平”表示内部均衡,总需求是汇率的增函数,②是价格的减函数。内部均衡的实现机制,是通过价格和汇率的调整,使得总需求去适应总供给,从而达到内部均衡。内部均衡曲线ID反映了在不变的总供给水平下,使得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价格—汇率组合,当价格上升(P值增大)时,需求下降,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维持内部均衡,汇率也需要下降(e值增大),这样导致出口增加,总需求重新等于总供给,这一调节要求意味着内部均衡曲线IB斜率为正。我们又用国际收支(包含经常账户和长期资本账户)平衡来表示外部平衡。国际收支余额是汇率的增函数,是价格的减函数。外部平衡的实现机制,是通过价格和汇率的调整,使得国际收支余额为零。外部平衡曲线EB反映了使国际收支平衡的价格—汇率组合,当价格上升(P值增大)时,出口下降,为了维持外部平衡,汇率也需要下降(e值增大),这样导致出口增加,外部平衡重新实现,这一调节要求意味着外部平衡曲线EB斜率为正。又由于内部均衡对国内物价水平的调整更敏感,外部平衡对汇率调整更敏感,所以内部均衡曲线IB的斜率大于外部平衡曲线EB的斜率。

在短期分析中,当价格和汇率偏离均衡水平时,就会出现国内需求不足或过度、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等内外失衡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假设了短期内产出水平不变,所以价格和汇率的调整,只是为了让需求去适应供给,从而保持一定产出水平下的内外均衡。因此,它们的调整不会带来产出增长。短期均衡汇率就是使一定的产出水平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的汇率水平。 

(二)中期的内外均衡分析模型

中期模型是短期模型的延伸。在中期分析中,我们将产出不变的假设取消,研究在生产效率不变情况下,当需求上升时,为保持内外均衡,汇率和物价需要发生的变动方向。

 

 

我们用图2来分析中期内需求变动和内部均衡曲线的移动。在图2中,IB曲线仍然表示内部均衡,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在初始情况下,内部均衡曲线位于IB1的位置。按照经济学的经典分析方法,当图2之外的因素导致需求上升时,若汇率不变,使供给(产出)也上升的方式是本国物价上升(如图2中的横向虚线箭头所示),进而吸引闲置生产要素进入生产领域,引发供给增加,供给的增加使需求重新等于供给;若国内物价不变,使供给增加的另一个办法是本国商品的国外价格上升,根据P=eP*(P*为本国商品的国外价格),这要求e值下降(如图2中的纵向虚线箭头所示)。物价变动和汇率变动的方向表示内部均衡曲线从IB1移动到IB2。由于需求增长的同时供给也发生了相应的增长,所以,IB2对应的经济总量大于IB1对应的经济总量,经济获得了增长。

 

我们用图3来分析中期内需求变动和外部平衡曲线的移动。在图3中,EB曲线仍然表示外部平衡,即国际收支平衡。在初始情况下,外部平衡曲线位于EB1的位置。从外部平衡的角度讲,国内需求的上升,会引起进口商品需求的上升,这带来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余额下降。因此,需求增加后,价格不变则本币需要贬值即e值上升(如图3中纵向虚线箭头所示),或汇率不变则本国商品价格需要下降(如图3中横向虚线箭头所示),使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更便宜,从而出口增加,重新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物价变动和汇率变动的方向表示外部平衡曲线从EB1移动到EB2

 

将图2和图3合并得到图4。比较图4中的原均衡点A和新均衡点B可知,当需求增加时,若存在闲置生产要素,则经济的增长和内外均衡的保持需要以价格上升和货币贬值为条件(P1>P0,e0>e1,)。中期均衡汇率就是在劳动生产率和和社会全部生产要素总量不变情况下,使经济增长和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汇率水平。 

(三)长期的内部均衡分析——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均衡

由于中期经济增长纯粹依靠相对价格变动来吸引闲置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而实现,所以它不具备可持续性。长期的经济增长来源于生产要素总量的增加和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我们把长期的内部均衡定义为不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平衡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依靠要素数量投入增加的外延型经济增长,和依靠要素利用效率提高的内涵型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与之对应的汇率水平,就是基于内部均衡的长期均衡汇率。

外延式和内涵式经济增长都可以由汇率变动来驱动。长期模型可以由短期模型和中期模型直接推导出来。简单讲,在长期内,如果市场汇率的平均水平持续低于均衡水平,称作汇率低估;如果市场汇率的平均水平持续高于均衡水平,称作汇率高估。本国货币币值的长期低估能够引起出口增加,收入增加,同时币值低估还会使本国生产要素价格持续相对便宜,从而资本流入增加,通过收入增加和资本流入增加,使资本积累增加,并相应地引起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增加,从而引起要素总量增加,带来外延型经济增长。图5中,汇率和外延型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用一条从左到右向上倾斜的曲线(Y)表示。另一方面,本国货币币值的长期高估会通过成本约束等渠道促进企业压缩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要素利用效率提高,带来内涵型经济增长。图5中,汇率和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用一条从左到右向下倾斜的曲线(Y)表示。

 

由于现实的经济增长是由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共同构成的,所以,当外延增长曲线和内涵增长曲线出现在同一坐标系内的时候,坐标系的横轴不再表示外延或内涵经济增长的水平,而改为代表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图5中,外延增长曲线和内涵增长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外延型增长与内涵型增长的适当比例.即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素投入的增加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做出了基于国情的适当贡献。在长期内,当发生正向要素冲击,外延经济增长较快时.外延增长曲线从Y外1向右移动到Y外2,均衡汇率从点A对应的e0移动到点b对应的e2,本国货币需要升值以促进效益上升和内涵经济的平衡增长;在长期内,当发生正向技术冲击,内涵经济增长较快时,内涵增长曲线从Y内1向右移动到Y内2,均衡汇率从点A对应的e0移动到点B对应的e1,本国货币需要贬值以促进就业和外延经济的平衡增长。这样,图5就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了内部均衡的实现,以及汇率在调节内部均衡关系中的核心作用。 

(四)长期的内外均衡分析

上述均衡汇率长期模型只涉及到内部均衡问题,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入了中外劳动生产率对比,从而将其扩展成双边角度的内外均衡模型,如图6所示。

 

 

图6右半部分表示长期的内部均衡,其实是图5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名义汇率e值与外生冲击造成的“外延增长/内涵增长”比例变动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图6的右半部分,内部均衡曲线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图6的左半部分表示长期的外部平衡。在长期内,外部平衡仍然反映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当本国技术进步持续快于外国,即本国劳动生产率上升更快时,本国产品价格相对便宜,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此时,为消除顺差,名义汇率e值需要下降(本币名义升值)。反之则名义汇率e值需要上升(本币名义贬值)。因此,在图6的左半部分,外部平衡曲线从左到右向上倾斜。

图6的内部均衡曲线和外部平衡曲线有共同的纵坐标即汇率水平,而任一外生冲击,可能会引起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劳动生产率对比发生变化,也可能会引起“外延增长/内涵增长”比例的变化,还可能对两者同时发生影响。以外国劳动生产率不变而本国发生正向技术冲击为例,一方面,本国内涵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提高,反映为图6右半部分“外延增长/内涵增长”比例从a0左移到a1。此时,为促进外延经济平衡增长,实现内部均衡,汇率应沿着内部均衡曲线而向上移动,本币应贬值到e1的水平。另一方面,本国发生正向技术冲击使本国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外国劳动生产率更快增长,反映为图6左半部分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从a0右移到a2所示位置。此时,为实现外部平衡,汇率应沿着外部平衡曲线而向下移动,本币应升值到e2的水平以消除国际收支顺差。显然,此时的内部均衡汇率e1和外部平衡汇率e2之间存在差距,这表明,单一的汇率手段不能被用来同时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问题,但政府可以根据偏好情况和客观约束,选择一个能较好实现特定时期主要政策目标的汇率水平。

五、结论和展望

从图1到图6,我们按照“短期—中期—长期单边—长期双边”逐步推进的逻辑,简要介绍了我们对构建国际金融学新理论体系的设想。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没有展开说明构建该理论体系所需要的条件和技术支撑点。但是从上面的解说中可以看到,该体系从P和e这两个金融变量构成的相对价格关系出发,符合国际金融学关于研究对象的要求;该体系由短、中、长模型连续构成,并且可以派生出一系列衍生模型。因此,它达到了以汇率为核心变量构建整套分析框架的目的,并具有十分丰富的现实意义。此外,该体系照顾了中国国情,实际上,它完全是在中国国情基础上来讨论内外均衡的调节以及汇率在调节中的作用的。 

在完成了以国情为基础,以汇率为核心变量,以内外均衡同时实现为目标,以经济增长为主线的理论体系构建后,如何把它们与现有的国际金融学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有逻辑的教学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进一步推敲。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以经济增长为导向,以汇率为核心变量所建立的内外均衡的短期、中期、长期模型,以及运用该系列模型对国际金融学教学和教材体系的改革构想。在国际金融问题和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努力探索和推进贴近国情的新教学体系,是提高我国国际金融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对国际金融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由于我们的设想仍处在探索之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推动我国国际金融研究的发展。

 

来源:《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国际金融研究中汇率的地位和作用(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