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汇率变量的影响来看,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出口和进口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均为负且十分显著。其中:在出口方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东部地区的出口影响最大,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为-0.818,对中部和西部影响较小,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0.777和-0.781;在进口方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为-1.408,东部和西部地区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和-0.942。从地区差异来看,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出口汇率弹性系数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分别为0.023和-0.029,进口汇率弹性系数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分别为0.234和-0.197。
此外,从影响地区进出口方程的其他主要变量来看,实际GDP对不同区域的出口和进口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国外产出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出口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仅对东部地区的出口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均为负相关关系。卢万青、陈建梁(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5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2.370和-2.192;谷宇、高铁梅(2007)利用1997年1季度至2006年3季度的经济数据研究显示,我国出口和进口的汇率弹性分别为-2.22和-0.16;吕剑(2007)以1980-2006年为样本区间,在考虑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实际汇率错位的影响因素后,得出我国出口和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99和-0.29;黄苹(2008)基于1985-200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0.51、-0.94和-1.36,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0.72、-1.65和-0.56。本文在研究结论上与上述学者的结果具有着一致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动态计量方程,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影响差异。经验实证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出口汇率和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207和-1.038,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将会导致我国的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207%和1.038%;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地区出口和进口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东、中、西部区域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0.818、-0.777和-0.781,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1.408和-0.942。
汇率稳定与国际收支均衡是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外部目标。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减缓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保证出口规模和出口份额的平稳增长。包括: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构建更为合理的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鼓励发展一般贸易,增强支撑外贸增长的内生动力;短期内通过税收减免、出口退税、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等政策配合,降低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程度,中长期推动企业适应汇率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市场微观主体,增强其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也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的需要,避免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大幅升值或波动,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增强汇率弹性、放松外汇供求关系、培育外汇市场和改进中央银行调控方式等,逐步使市场机制在汇率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灵活运用汇率政策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此外,还应逐步扩大内需,减少高度依赖外部需求所暴露的汇率风险。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外贸政策等,保持地区间的外贸平衡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注释
①张茵、万广华(2005)的研究结论表明,实际冲击(包括国外供给冲击、国内供给冲击和相对需求冲击)是影响中国贸易余额的主要因素,名义冲击对实际汇率具有重要影响,即政府有可能通过名义贬值造成人民币实际低估,但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影响不大,人民币重估或其他货币性手段不足以解决所谓的中国“贸易失衡”问题。曾铮、张亚斌(2007)的主要结论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整体出口影响较小,同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在对出口总量没有大幅度影响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中国整体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其促推路径主要源于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提升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国际竞争力和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②制度因素影响地区间出口差异的机制表现在:其一,不同地区的制度环境差异会导致合约实施的效率有所差异,由此影响到该地区的劳动分工范围和程度以及劳动分工所体现出的生产效率产生差异;其二,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绩晋升”所导致的GDP锦标赛式竞争(这是中国在渐进式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凸显现象),以及财政分权所导致的地区间财税竞争使得不同省份地区之间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陈钊等,2004;周黎安,2007),造成了省与省之间的高贸易壁垒,也固化了中国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优势,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则被挤出;其三,由于历史、文化、地理和自然禀赋等条件的差异,造成中国地区之间出口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不同省份不同行业出口优势的差异。
③这里,没有按照对五国(地区)各自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而是利用对五国(地区)各自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后,再除以对五国(地区)合计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考虑了五国(地区)对我国出口的需求,也将五国(地区)对(上接10页)我国出口的占比考虑在内。
④从1997-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占我国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均在40%以上,尤其是加入WTO后,这一比重更是达到50%以上(谷宇,高铁梅,2007)。
⑤由于重庆2007年才成立直辖市,故将其并入四川;西藏由于外资参与极少且数据不全,故作了忽略。
⑥GMM估计的基本思想是寻找正交性条件。由于正交性条件的个数多于方程估计参数的个数,所以要对不同的正交性条件给予一个权重,基本的原则是对估计准确度较差的给予较小权重,而对准确性较高的给予较大权重。
⑦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
参考文献
[1]戴金平,王晓天.中国的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与实际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1).
[2]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3]黄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地区分布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8).
[4]卢万青,陈建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2).
[5]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
[6]吕剑.二元经济结构、实际汇率错位及其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9).
[7]王少平,封福育.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的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世界经济,2006,(8).
[8]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
[9]姚树洁,韦开蕾.中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7,(1).
[10]曾铮,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J].世界经济,2007,(5).
[11]张茵,万广华.试析我国贸易余额波动的成因[J].经济研究,2005,(1).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