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区域合作分工为深化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中国可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的平台作用加深与葡语国家的金融合作。可依托实体经济向外拓展、加大对葡语国家的资本输出、以金融项目带动中葡金融资本互动等路径推进金融合作。
关键词:葡语国家,金融合作,澳门平台
近年来,中国与葡语国家(包括8个国家:巴西、葡萄牙、东帝汶、莫桑比克、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经贸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葡语国家广阔的市场与丰富自然资源对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合作价值,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区域合作分工新态势则为深化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澳门一直与葡语国家在经贸、文化、旅游等多方面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独特的政治经济金融地位、特殊的地理、人文与制度特征,愈发凸显其在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发展中的中介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加快建设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的平台。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葡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葡深化金融合作的关键推进路径。
一、透过澳门促进中葡经济金融合作的基础与潜力 (一)中国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中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澳门与葡语国家形成了密切的历史人文和经贸合作关系,独特的地理、人文与制度特征使澳门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内地和2亿多人口的葡语国家的经贸往来中搭建了一座重要桥梁。具体表现为:
1.澳门独特的“地理桥梁”作用。葡语国家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却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如均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都曾是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长期以来与澳门都保持频繁的经贸往来关系。广东与澳门之间更有着天然的地理亲缘关系。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澳门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特征。1999年回归后,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和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尤其在CEPA框架下,澳门与内地特别是广东的经贸金融关系日趋紧密。2002-2010年,澳门经济(除2008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外)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5%以上。201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2,921亿澳门元,在全球70个微型经济体中位居前10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531,723澳门元(约66,311美元),列为全球45个人均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之一。
2.澳门独特的“文化桥梁”作用。澳门拥有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汇的深厚历史,在文化、语言、法律和政治等方面保持了东西兼融的特点。早在16世纪,澳门就已成为联系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重要贸易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澳门居民大多数为华人和中、葡混血的“土生葡人”,相当一部分澳门土生居民曾侨居巴西、莫桑比克等国,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十分了解并拥有一定的人脉,由此构成澳门独特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葡语世界社会资本。
3.澳门独特的“资金桥梁”作用。澳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澳门与葡语国家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持续不断。长期以来,澳门葡资银行通过其在葡语国家的业务网络,打通了澳门与相关国家的金融、贸易、投资业务通道。目前所有葡语国家的经贸办事机构均在澳门设立办事机构,利用澳门与葡语国家已经发展成熟的信息对接优势、人员交往优势开展与中国内地以及其他有市场发展潜力区域的贸易往来。尤其是澳门已经成为广东通往全球和欧共体市场的桥梁和通道,大量的资金通过澳门在广东和世界各国之间转动,从而对粤澳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澳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澳门与葡语国家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持续不断。近年来,在澳中资银行与葡语国家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合作项目。
4.澳门独特的“交流桥梁”作用。目前各葡语国家在澳门均有单独或联合成立的不同类型的官方组织(如葡萄牙澳门总领事馆、安哥拉澳门总领事馆等)、半官方组织(如负责文化的东方葡萄牙学会、负责经贸活动的葡萄牙经贸促进会代表处(ICEP)等)及民间组织(如葡中工商协会澳门分会(CCILC)、国际葡萄牙语市场企业家商会(AC1EL)、巴中澳门实业协会(CCIB)、澳门佛得角友好协会(AAMCV),等等)。这些组织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一起,在澳门构成了一个相互间联系密切的多层次“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为中葡双方扩大全方位的交流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同时也为提升粤葡金融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二)中葡经济金融合作具有巨大的互补效应
葡语国家中社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级差较大。巴西、葡萄牙、安哥拉三国在葡语国家中经济金融地位突出。巴西、葡萄牙属于葡语国家中第一梯度经济体,经济结构比较完善,经济总量较大,201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为20879亿美元;安哥拉属于葡语国家中第二梯度经济体,制造业比较落后,经济总量较小,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53亿美元;东帝汶、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和莫桑比克属于葡语国家中第三梯度经济体,经济极为落后,仍处于农业经济时期,经济总量极小,其国内生产总值均在100亿美元以内(见表1、表2)。分析中国内地、葡语国家双方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方向,可以发现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之间存在显著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内地、澳门与葡语国家经贸往来规模较小并不表明葡语国家对华经贸潜力不大,而恰恰表明葡语国家的市场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葡语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多层级化组合格局,能够有效对接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的经贸金融需求。
(三)中葡金融资本合作空间呈逐步扩大态势
我国金融机构已把葡语国家作为金融资本海外发展的新商机。2010年11月13日,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基金在中葡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正式设立。中葡合作发展基金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的层次,并拓展了更大的金融合作发展空间(见表3)。如2011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与葡萄牙圣灵银行在里斯本签署3亿美元营运资金项目合同,这是中葡金融合作的第一个实质性项目。
二、通过澳门平台深化中葡金融合作尚存在的困难 透过澳门实现中国和葡语国家在私人部门的资本流动和官方层面的金融合作需要中澳及葡语国家政府部门、企业、个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然而,在推进合作中一定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不仅仅存在于金融层面,还将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法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一)澳门涉葡平台影响力日渐式微
澳门涉葡金融平台构建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自身面积狭小、总体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单一,难以有效支撑平台作用的发挥。二是澳门作为转口港的地位和作用有限,远不能跟香港相比;且澳门只与葡萄牙及巴西联系较多,与其它6个葡语系国家的合作交流尚待拓展。三是澳门虽被葡萄牙殖民四百多年,但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通用葡语环境,使澳门的葡语系平台作用受到限制。四是如今内地全方位对外开放,各省市与葡语系国家之间大多直接进行经贸往来,澳门的涉葡平台有被“绕开”之虞。五是澳门与香港日趋同质化,尤其拉斯维加斯赌业巨擘的进入加快了澳门的“英语化”,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及港澳同城化趋势的出现,澳门的“葡语平台”特色和前景有淡化之虞。
(二)中国内地分澳葡三方制度的“水土不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借助毗邻港澳的优势,与澳门的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金融关系也日益密切,两地货币跨境流通、资金相互流动愈加频繁。同时,两地间的金融合作也早已启动并形成良好的开端和基础。但必须看到,当前的粤澳金融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如政府和民间的金融协调机制不健全,合作层次较低;大量人民币现金脱离银行体系跨境无序流通;跨境资本流动仍受到严格管制;跨境支付结算手段比较落后;银行机构跨境经营与业务合作障碍较多等,已无法适应CEPA实施的新形势;中国、澳门金融合作还没有形成相对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合作项目;如何实现有效的监控和预警这些问题,急切呼唤通过深化中澳金融合作加以解决。
(三)多元环境导致中葡金融合作制度弥合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和葡语国家在发展水平、经济规模、经济周期以及政治体制方面存在重大差别,在法律制度、监管、税收等方面也存在差别,这就使得各国在社会、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需求各不相同,在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上也有较大差异。同时,中葡国民之间对彼此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这增加了推进合作的难度。此外,葡语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普遍较低,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赤字、国际收支赤字居高不下,汇率波动剧烈,频频爆发货币金融危机,增加了与这些国家经贸往来的企业的商业风险。此外,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国的发展,各国内外部政治、经济集团的博弈和利益分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对金融合作构成挑战。
三、深化中葡金融合作的潜力与良好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及在对粤澳及葡语国家三方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经济金融发展方向背景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发现透过澳门推进中葡金融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全球经济金融结构调整为中葡金融合作提供成长动力
金融危机成为中国和葡语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倒逼压力,也使中国过去依靠投资、出口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葡语国家想摆脱“资源诅咒”的宿命、规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必须要进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因此,葡语国家也需要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对外而言,要将外部需求的目光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转向亚洲新兴市场;对内而言,要将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专业化转向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便逐渐分享世界产业链带来的“实惠”。基于此背景,中国应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将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纳入到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整体框架内统筹考虑。此外,葡语国家涵盖多个层次的发展区域,是区域金融合作协调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之举,这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无可估量的战略意义,也是现阶段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必须着意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二)全球金融市场估值下降为拓展葡语国家市场提供绝佳机遇
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显著下降,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从高位回落,为中国在葡语国家的海外股权投资和资源储备提供了宝贵时机和良好机遇。中国政府不希望继续囤积外汇储备和短期金融资产,而是希望国家积累更多长期企业实际资产。中国应抓此良机,积极拓展投资葡语国家市场,大力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尤其应着力与葡语国家建立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长期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其在葡语国家合作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中澳葡发展的互补性为金融合作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中葡贸易额仍呈增长态势,这种向纵深发展的中葡贸易关系必然要扩展至金融领域,反映出金融合作已经是中葡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透过澳门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不仅可以凭借庞大的经济规模、充裕的外汇储备、较高的金融盈利能力和在国际金融领域日益增多的话语权,而且能够帮助葡语国家积极应对贸易融资萎缩、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等困难。另一方面,不断创新的金融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而且有助于中国克服资源“瓶颈”,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金融资本支持和金融环境保障,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
(四)人民币国际化为中葡金融合作创造极大便利
次贷危机冲击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使中葡在国际金融体系重建和金融合作方面的共识更加强烈。目前中国已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崛起,将渐进而深刻地改变亚太区乃至整个世界金融版图,而透过澳门推进粤澳金融合作,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把扩大人民币流通量作为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从而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微观基础。
目前广东与澳门两地已经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支付清算体系,并将不断增加互设金融机构的数量,未来随着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实施,粤澳及葡语国家之间必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经济大整合,三地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随之急剧放大,金融交流合作空间将无比巨大。
四、透过澳门推进中葡金融合作机制构建与路径探索 (一)依托实体经济向外拓展
着力于构建金融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积极推进我国金融机构依托实体经济沿供应链向澳门和葡语国家拓展,探索开展跨境抵押品融资试点合作。在授信融资、代理资金交易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着力加强广东与澳门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两地结算支付系统建设;支持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企业以收购、兼并方式进入澳门和葡语国家金融市场。从政府、民间双渠道推动我国对葡语国家的经济贸易金融战略,积极推进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品牌企业走出去。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葡语国家设立中国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形成“中国制造”批发、销售集散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形成面向全程供应链服务的系统性融资安排及其它相关金融服务支持。
(二)加大对葡语国家的资本输出
进一步完善中葡合作基金运行机制,以澳门的中葡合作平台为基地,构建政策安排,投资指引、投资信息共享的一条龙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利用澳门,依托经贸发展和资源投资向葡语国家拓展,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探索创新金融服务与工具,探索“贷款换石油”资源金融新模式。
(三)以金融项目合作带动中葡金融资本互相渗透
利用澳门金融市场推进葡语国家在澳金融资本与银行机构联合提供银团贷款,投资于重大跨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大型项目的金融合作推进中葡金融资本融合,通过澳门以投资的方式进入广东。在双方法律法规明确或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在澳门经营的内地企业,以内地资产作为抵押在澳门融资。推进资本通过贸易、投资和一些金融业务流入到葡语国家,间接实现我国金融资本走向葡语国家。
(四)推动探索两地金融后台合作
对葡语国家的金融后台服务业务可以采取梯级推进的方式,先与巴西、安哥拉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展开中低端服务外包,探索在珠海开展离岸金融合作,利用地缘优势建成葡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金融后援服务基地。
参考文献: 1.马经.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冯邦彦,覃剑.国际金融中心圈层发展模式研究[J].南方金融,2011年第4期。
3.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粤港澳新一轮经济融合下的金融思考[J].南方金融,2006年第3期。
4.李炳康.澳门: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平台[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11期。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