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消息,由首批国家级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中国债券论坛”19日在京举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债券市场:2015》。李扬认为,2015年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史上比较复杂而且是比较辉煌的一年。展望未来,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债券市场必将迎来更为长足的发展。
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 截至2015年11月,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2015年年中,中国央行宣布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无疑对以利率为最基本要素的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的新的刺激。11月30日,IMF宣布,人民币将被纳入SDR篮子,成为排名第三的国际货币。这一进展,对人民币定值的固定收益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16日,被市场关注达一年以上的美联储加息终于兑现,全球的债券市场将因应美元进入加息通道而进行剧烈调整。
李扬指出,30余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如今,中国已拥有继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债券品种逐渐丰富,债券市场已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而且越来越成为境外机构配置增量资产的选择。
“在2002年以前的十余年间,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额中一直居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自从2005年跃过5%以后,其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就节节上升,在2013年,曾经超过20%。这一发展,自然也改变了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结构。自2008年以来,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已经大大超过其股票融资规模。”李扬说。
债券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中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了实体经济筹资的需求,有三个指标,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债券占比、股票占比,贷款占比、股票占比都是一路向下,而债券占比一路上升,如果“十三五”达到25%,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发行主体则从财政部扩展到了地方政府、从金融机构扩展到非金融企业。从发行债务的目的上看,发行债券不仅是为了筹资,同时也为宏观调控当局实施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例如,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的大举发行,就是为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化解地方政府到期债务的偿付风险。
李扬说,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非金融企业债券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和附认股权的债券等在内的各类债券的逐渐推出,有力促进了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资产支持债券的发行方兴未艾。随着“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宏观调控思路的出台,资产证券化不仅是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更成了“盘活存量”的先手,促使2014年以来资产支持债券快速发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全国共发行资产支持债券886只,发行额则从2192.63亿元增加到了4705.11亿元。在各类证券化产品中,以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监会主导的非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应改变商业银行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李扬认为,尽管各类债券的发行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金融债仍然在总发行中独占鳌头。今年以来,金融债总共发行了42856.81亿元,较上年度同期的33550.95亿元增加了9305.86亿元。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同业存单异军突起,金融债占全部债券发行额的比重从30.51%下降至了22.78%,但占比仍然最高。金融债券独占鳌头,是中国债券市场区别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一直以商业银行为主,这种状况至今没有太大变化。截至2015年9月,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规模高达20.7万亿元,较2014年年末的18.1万亿元增长14.4%,持有规模占中债登登记托管的全部债券的63%,与上年末持平。“这种持有者结构表明,作为直接融资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券市场,在中国仍被深深地打上了间接融资的烙印。因此,中国债券市场要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的功能,改变商业银行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是必要的一环。”李扬强调。
应当看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从事贷款的回报远比购买债券利润丰厚。因此,银行资金运用的首选总是贷款,而债券市场则一向只是贷款规模管制下银行摆放“剩余资金”的地方。如今,银行愿意将资金大规模投入债市,间接地反映出贷款市场的疲软。在这个意义上,银行热衷于购买债券,正是国民经济增长逐渐下行状况的映射。
李扬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其优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从债券存量和债券流量看,银行间市场的规模分别约为交易所市场的20.8倍和3.7倍,两者差距非常显著。除了市场规模之外,银行间市场在监管体制、合格投资者的培育、产品发行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领先优势。如在监管体制上,目前银行间市场上短融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均采用了注册制,发行环节非常高效快速;而交易所市场目前仍普遍采用审批制,发行效率明显不如银行间市场。但是,情况已开始改变。今年初,交易所市场在公司债的发行上进行了改革,使发行效率大幅提高,月度发行量提高了十倍,由年初的百亿级别提升到了目前的千亿级别。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