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史 >> 正文

晚清西方农学在华传播及其入华模式初探——以《知新报》“农事”专栏为中心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农业考古》(南昌)2012年6期第258~260页 林泽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林泽,男,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历史文献和中西文化交流史 
        在近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内的学者较为重视研究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的东传,对于西方农学东传的研究稍显不足。近年来对西方农学东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几份宣传西方科技刊物的研究,如较早的《格致汇编》、《时务报》和《万国公报》,以及稍晚的《农学报》、《农业丛书》等的研究,而对于首次在报刊中设置“农事”专栏的《知新报》的研究却稍显不足。从近代报刊体系来看,《知新报》恰好是处于早期的《格致汇编》和稍晚的《农学报》这条重要的西方农学传播知识链中的过渡位置上,其作用与地位不容忽视。本文拟就《知新报》的“农事”专栏文章为切入点,探讨西方农学的入华模式,以求教于方家。
    一、《知新报》设置“农事”专栏的思想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开始崩溃,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寻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开始大量翻译和宣传西方科学著作。但是,随着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从器物投向了制度,包括引进西方的工业制度、邮政制度、商业制度等。由于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故先进知识分子在提倡学习西方的工商制度时,也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如早期维新派的郑观应强调要劝农:“务使野无旷土,农不失时。”①为此,他呼吁统治者要:“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②郑观应对农业和商业同样重要的论述,影响到了《知新报》对西方农业的看法。
    郑观应这种观点被康有为加以发挥:“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天下百物皆出于农,我皇上躬耕,皇后亲蚕,董劝至矣。……外国讲求树畜,城邑聚落,皆有农学会,察土质,辨物宜。……宜命使者择其农书,遍于城镇,设为农会,督以农官。农人力薄,国家助之。比较则弃楛而从良,鼓舞则用新而去旧,农业自盛。”③康有为提出了一系列学习西方农业的途径,也促进了西方农学在中国的传播。
    梁启超比康有为更进一步,他分析了农业与商业之间的辩证关系:“今之谈治国者,多言强而寡言富,即言国富者,亦多言商而寡言农,舍本而逐末,无怪乎日即于贫,日即于弱也。”④同时,他还指出:“秦汉以后,学术日趋无用,于是农工商之与士,划然分为两途,其方领矩步者,麦菽犹懵,靡论树艺。……役南亩者,不识一字。……故学者不农,农者不学,而农学之统,遂数千年绝于天下,重可慨矣。”⑤梁启超的这些言论,强调了“农”要与“学”结合起来,要使农业科学化和知识化。他的这些言论,奠定了《知新报》“农事”专栏的基调。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知新报》设置专栏,是为了弥补《格致汇编》的遗憾:“自曩时间有翻述《西国近事》,《格致汇编》……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久怀扩充,未之克任。”⑥可见,《知新报》设置专栏,既是为了补足《时务报》的缺憾,更是为了继承《格致汇编》的西学东渐道路。正是在以上诸多思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促使《知新报》分类设置栏目,并首次设置“农事”专栏。
    二、《知新报》对西方农业科技的宣传
    《知新报》首期于1897年2月22日发行于澳门,初为5日刊,自第20期起改为旬刊,至第112期起改为半月刊,1901年2月4日停刊,前后共出版133期。其中,“农事”专栏自第1期开始,迄自第106期,共选译刊登了120篇介绍西方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文章。笔者尝试对该专栏中的文章进行分类,详细如下表所示:
    从统计情况来看,《知新报》“农事”专栏所刊登的文章,几乎涵盖了现代农学的分支。该栏所选登的文章,短的一两百字,长的一千来字,长短不一,文章的内容都是简明易懂,偏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其对近代西方农学的东传情况,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一)对西方农业最新成果进行介绍
    《知新报》“农事”专栏大量介绍了当时西方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如《淋花药水》介绍最新化学农肥的用法:“屋内淋花之水,宜稍加轻四淡养水,每水二斤,加此药十余滴,每三四朝灌一次,所费无几,而生长倍速,青葱异常,开花亦盛,但不可过多,若加药过甚,反为害耳。”⑦《建屋护气》介绍了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凡耕种家欲保其瓜菜蔬菓各种发生之易,必须建一玻璃小屋……其建玻璃屋之制,系先锄地深六英尺,二十尺,长五十尺,地面卽以玻作墙,高五尺,四面开活玻璃窗。……故特建此屋使秋冬能种蔬果,而藉以生利,又可便人……颇能补造化之缺憾,如花果各品为天寒时所无者,置玻璃屋中,均能种植。”⑧《哺鸡新法》介绍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温室养鸡法:“至养鸡之地,宜建一小木屋,以禾秆密绕其外,冬天气寒,则用炉置火于其中,使屋内母鸡感受温气,始能育卵。”⑨此外,《电力犁田》、《犂田利用》、《农器日新》、《引水溉田》等文章,均是介绍西方最近的农业科技成果。
    (二)强调农业的商业价值
    《知新报》“农事”专栏除了介绍西方的农业科技,受到“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思想的影响,有大量文章强调了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如《樟脑获利》介绍了樟脑的加工及商机:“樟脑为用甚广,价值甚高。……此树在亚细亚之地,所用甚大,日本则以之建造战船,及台椅杠箱等物,盖取其质结,且造杠箱以藏衣服,并可治绝虫蚁也,其不适用者,亦可煎樟脑,用刀斩碎,和水熬之,冻后凝结成磗,再用西法制好,贩往外洋,亦可畅销也。”⑩《捕鲸大利》介绍了鲸的商业价值:“水产物中,其利之大,操业之快,以捕鲸为最。……其膏可燃灯,可制洋烛,其骨可为器,其肉可助餐,一鱼有万金之利,濒海渔人,可藉为生产也。”(11)除了强调农产品的商业价值之外,也强调农业与商业的互动:“现欧洲各国,联合一公司,以为商民种植,此公司非独限于在英地开垦种植而已,即欧罗巴全洲,亦遍设是业,名曰万国商民种植公司。……如吾美国商民,欲种植奏功,曷不各联农务公司,合众力而尽兴地利焉。”(12)
    (三)宣传西方的农业环境保护思想
    《知新报》“农事”专栏有不少文章会涉及农业环境保护思想。如《蟾蜍适用》呼吁要保护蟾蜍,维持农业生态平衡:“近日考究得蟾蜍所食之物,皆属虫类,而此虫类十居其二,能为大害于植物,或并损伤于人者……凡农事皆忌虫类为患,乃蟾蜍默为之收除,宁非益乎……然蟾蜍不无外敌,鹯鸟及猫头鹰二者,每于夜间擒食蟾蜍,又小孩尤为彼敌,一见即以石击杀之。……我国尝有极善之例,禁止害杀禽鸟,盍亦创例禁止杀书蟾蜍,俾农人有赖以除虫患乎。”(13)《治荒山宜多种树木》一文则指出了不仅植树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强调了要可持续发展:“治童荒崩坏之山,最合广种树木,盖树多则雨泽滋,天气和,土壤结,而动植繁矣。且山林之材,其利甚厚,而考童山宜种之树,无过山桤。……又其成材甚速,七八年间,即可采伐,根荄遗地,不久复荣,诚自然厚利之良材也。”(14)诸如此类的农业环保的思想,在《知新报》“农事”专栏中,皆有不少。
     
    三、晚清西方农学入华模式
    《知新报》发行以后,由于其对西方新闻及科技的及时宣传,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青睐,其在国内主要的大城市都有代派报处,足见其畅销与影响之大。但由于农学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故早期的农学知识都是附入其他学科传入的。最明显的莫过于鸦片战争后,许多发行的介绍西方科技的刊物,如《格致汇编》、《万国公报》、《时务报》等,虽有介绍和农业相关的知识,但是并未将农学单独立一门类,而是将其笼统归入“格致”中。这种情况一直到《知新报》立“农事”专栏才有转变。《知新报》除“农事”专栏专门介绍西方农学之外,另外还有许多农学知识散见于其他专栏,如“格致”专栏中的《光学植物》一文,探究了光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生气成雪》一文则介绍了雪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利用雪来增强肥力。由此可见,农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传播的过程是在多学科的框架下(包括物理学、气候学等学科),以多学科交叉来进行传播的。
    《知新报》“农事”专栏由专业人士来翻译文章,实现了翻译方式的转变。早期的西方科学著作,翻译的方法都是由西方人进行翻译口述,然后由中国人进行笔录整理。而《知新报》“农事”专栏均是由专业的外语人才甚至是有留学背景的人来进行翻译的。早期的翻译者有:“英文周灵生,葡文宋次生,德文沙士,法文罗渣,美文甘若云,日文唐振超。”(15)到了第二十期,卢其昌也加入翻译行列:“本馆现添延新会卢君其昌与周君灵生同译英文。卢君学于美京大书院十余年,熟诸格致之学。”(16)由早期的西人翻译华人笔录到后来的专业人员直接翻译,这种翻译方式的转变,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在中国传播西方农学。
    《知新报》的读者群和传播方式,影响了西方农学在华的传播方式。由于《知新报》创办于环境比较特殊的澳门,其西学知识的来源比较广泛,因此受到了各级官员的青睐:“去年澳门创《知新报》,皆由西文译出……若兼采此报,互证参观,于论政论学,更有裨益,为此特札该州县,将知新报各购阅,其城乡书院,另行筹款多购,以供诸生流览。”(17)由此可知,《知新报》主要是在中下层官员中流行。不仅如此,还可以借助政府之力,将其推广到基层:“合行札饬,为此仰该教官遵照,文到即先自购一分,以为倡率,并劝谕士绅,随时购取,书院有余款者,亦可酌量添购,以备传观。”(18)这种由地方官员带头购阅的做法,推动了《知新报》的传播,也在无意中推动了西方农学在中国基层的推广。
    总体而言,《知新报》设置“农事”专栏,选登了大量介绍西方最新农业科技的文章,对西方农学在中国的传播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其以报纸为媒介传播农学,对中国农学的近代化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由于《知新报》“农事”专栏所选登的文章偏重于实用性,而对于一些农业技术理论的介绍却匮乏,实际上无法提高整个中国的农学理论水平。当然,瑕不掩瑜,《知新报》“农事”专栏还是在近代的西农东渐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注释:
    ①郑观应《易言·商务》,《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②郑观应《盛世危言·农功》,《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③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公车上书记》,光绪二十一年文升阁木刻。
    ④⑤梁启超《〈农会报〉序》,《饮冰室合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
    ⑥梁启超《知新报叙例》,《知新报》1897年第1期。
    ⑦《淋花药水》,“农事”专栏,《知新报》1897年第9期。
    ⑧《建屋护气》,“农事”专栏,《知新报》1897年第24期。
    ⑨《哺鸡新法》,“农事”专栏,《知新报》1897年第25期。
    ⑩《樟脑获利》,“农事”专栏,《知新报》1897年第21期。
    (11)《捕鲸大利》,“农事”专栏,《知新报》1897年第21期。
    (12)《农务公司》,“农事”专栏,《知新报》1897年第27期。
    (13)《蟾蜍适用》,“农事”专栏,《知新报》1898年第68期。
    (14)《治荒山宜多种树木》,“农事”专栏,《知新报》1898年第58期。
    (15)《本馆总理撰述翻绎名列》,《知新报》1897年第1期。
    (16)《本馆告白》,《知新报》1897年第20期。
    (17)《杭州府林太守饬属购阅知新报札》,《知新报》1898年第48期。
    (18)《贵州学政严通饬全省教官士绅购阅时务知新报札》,《知新报》1897年第42期。

Tags:晚清西方农学在华传播及其入华模式初探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