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 正文

丁学良:制造业升级背后需五大要素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丁学良 参加讨论

    [2008年10月25日上午,“南风窗改革开放30年论坛——中国制造的挑战与未来”在浙江绍兴鉴湖大酒店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制造的挑战与未来”。以下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所作的主题发言摘要,未经本人审核:]
    非常感谢会议的组织方邀请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我在香港科技大学开的研究生课,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从工业化开始看的,同学一半是华人,一半从欧洲来的,我今天的内容是讲课当中的学习心得。
    首先讲的一点目前中国沿海地带过去30年中,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区域制造业、出口业,特别是以出口带动了制造业,遇到的挑战和压力、困难甚至是危机,确实是全球产业链流转的最新的一幕,现在沿海地带遇到的这些问题,与20年以前的四小龙、30年前的日本、40年以前的德国遇到的非常相象,他们都遇到过这些问题,虽然细节不一样,但是性质是一样。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比我们早几十年遇到类似挑战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怎么对应?这是我今天讲话的要点,有的相当成功,有的做得中等成功,也有的做得不成功,我希望人家做得成功的方面给我们大陆沿海一带,浙江、绍兴多借鉴、多采纳。
    第二点许多人不觉得很开心,但是很现实,目前沿海地带遇到的制造业困境从一个长的意识阶段看,一个国家经济在成熟过程中有很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导致沿海制造业遇到的困难的要素变化,表明了制造在大陆沿海地带已经走出了以前极端贫困和相当贫困的悲惨世界。如果在广东每天抱怨劳动成本提高,土地成本提高,本身表明这个区域已经从贫困慢慢走向了富裕,辛辛苦苦建设了20年,这儿的劳工工资还是很低,这儿的土地起来很低,说明这个地方太贫困了。
    沿海制造业面临困境有以下三种对策
    根据刚才提到的相关的国家和地区,在面临目前类似的困难、困境和挑战的时候的经验教训,沿海地带在目前情况下,大致有三种对策:第一种是短期对策,是表面的;第二种对策是中期对策,由表及里;第三种是长期对策,是强等对策。短期的表面的对策在那些国家和地区以前也看到过先例,基本容易做到,遇到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要素提高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企业产业或者是利益集团游说他们的政府,各种广义上的手段出台,保护本地区已经丧失了竞争力的厂商的产业,这是最容易做得事情,也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事情。刚才提到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竞选制度,政府不可能长期保护已经丧失了竞争力的厂商或产业,唯一的例外是农业,我们考察过的国家和地区,这样一种长期上升的国际竞争力在长时期中得到政府政策的保护,农业的政策资本相当大,在对策和对应方面,还有由表及里的对策,给我们相当大启发。一个是自己的同胞台湾,台湾在20多年以前遇到的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下降的状况的时候,他们被迫走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即原始设备生产商),外来的厂商给你设备,给你整个设计的东西,叫外来加工。OEM被迫向两个方向转移,一个方向转移是产业外泄,第二个留在台湾本岛的企业从OEM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上升,虽然起来接收外来的订单,但是不是说外来的客户把所有的设计图纸,把所有的东西照这个东西生产,而是说外来给你订货,但是订货中间技术含量怎么样?性能怎么样?提出了大致的要求,细节部分由台湾生产厂家生产。回顾过去20年来绝大部分留在台湾本土的厂家采取这种措施。
    从OEM转向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接受的技术含量和创意的部分多一些。在过去20年中台湾只有极少数厂商、厂家从ODM到最好层次的OBM(OriginalBrandManufacturer,原始品牌制造商),中间B是创造自己的品牌,资本附加值怎么样,怎么走上高水平。根据台湾自己做的调查,在过去20年中全台湾做的最成功的20家企业,在国际上创品牌,绝大部分都是在台湾本岛,属于非主流企业,都是边缘的中小企业,真正的台湾本岛属于中间拳头。大企业很少在迈向OBM方面作出特殊贡献,在台湾制造业中间唯一一个在欧洲靠自己的品牌,是捷安特,只有他们做成。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反而有一些严重的问题。
    日本和德国在30年、40年甚至在50年以前,遇到今天问题他们怎么做?在德国和日本比较了两种竞争的策略,一种战略靠的是低生产要素的持续降价,这种低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低靠降价,发现以后干不下去,有很多国际要素,也有重要的国家忽略的法律政策上的要素,靠组织工会,打官司,进入国会迫使低生产要素。竞争低价位的策略被迫放弃,走向了非常重要的竞争策略,被称为差异战略,即我的设计我们生产产品,同所有产品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个差异模仿需要很长时间,赶上需要很长时间。比如OEM到ODM很长一段时间,卖不掉品牌,韩国在70、80年代的时候也是这样,韩国的钢铁、制造业当时在低价位竞争,国际上生产力始终能够找到比目前更低价位的地方,把厂移走。中国过去30年来劳动力成本是很重要的要素,现在全球有2亿3千万人在移民,这中间只有5%-7%人作为高素质的生产力,90%以上的都是属于中档或者低档的劳动因素,造成了怎么样跟人家比,劳动力成本比不过。韩国从80年代后期以后,举国走向OBM发展品牌,到现在为止在全球后发展国家中间,韩国是唯一一个在国际上,在发达国家创造了自己品牌的后来者。
    我讲的是产业升级之后的故事,这些要素点一下,最重要的一点,包括五个方面:
    首先靠的是明智的政府政策支持,在全球先发展出来的国家和地区,经常看到政府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之下,采取了一些短期看来能够治标的政策,只是当前保证了有上升力的企业延长生命力,使得国家整体水平没有办法向前迈进。所以明智的政府要有更大的力度支持,扶持有竞争力,有潜在竞争力的厂家和产业,出台一些非常好的环境,不要阻止,帮助企业转型;
    第二,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韩国,做得最成功的自创品牌,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每年把自己总产值,总GDP,把百分之多少用于研究发展?一看就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全球打不败作为自己有差异优势的厂家;
    第三点,国家的金融系统一定要跟上形势,要有非常好的创意产业,对创意企业厂家进行风险投资非常好的激励机制,没有这个不行的,因为创意产业要冒很大风险;
    第四,非常基本的,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德国、日本和韩国,在他们进行重要向自创品牌过程中转移的时候,他们自己国家的大学都有非常重要的相应调整和发展和相应支持,少了这一点是不可能,在自己本国的教育体系中,能够提供那些创意,那些有差异优势技术支持之前,这些国家都花了大量的钱买人家专利,买人家人才,高价请人来,但是不能始终处于这个阶段,因为香港用这种模式作了20年,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五,正规的教育系统对这个大力技术支持,还有日本、德国制造业非常强,一个国家、地区的产业制造业非常基本的东西,德国在全球做得最好,只有在整个欧洲,能够跟它比是瑞士,100多年来天下无敌手,在德国之外,只有一个国家非常成功是日本,在很多制造业产业下不断走向精致化,非常好!

Tags:丁学良,制造业升级背后需五大要素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