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 正文

张思平:深圳高科技产业是怎么崛起的?——深圳高科技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18/10/26 爱思想 张思平 参加讨论

    
    
    深圳没有名牌大学,也没有国家级研究机构,但是在改革开放中,深圳高科技企业却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有人说深圳是"中国硅谷"。2017年深圳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有1.12万家,还有近19万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全年高科技产业增加值7359亿元,占GDP32%。在高科技产业的每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深圳都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有些还成为著名的世界级企业,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研祥等。是什么原因成就了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辉煌?是因为深圳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城市?这当然有道理,创新是以青年人为主体。是因为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也是有道理的,多元化、包容性是创新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原因,从我在深圳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和亲身体会来看,我认为深圳高科技崛起的根本原因是小平同志所确定的改革开放大方向,是深圳几十年来坚持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是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民企与国企,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就。因此今天我就讲讲深圳高科技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一、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产权制度和所有制结构的创新
    在深圳1.12万家的高科技企业中,我相信几乎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比重很小,为什么?是深圳不重视国有企业高科技的发展吗?是国有企业不想发展高科技吗?绝对不是的!我认为,民营企业作为深圳高科技的主体是深圳发展过程中历史的选择和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决定的。
    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梁湘主政时期,便与中国科学院合办国内最早的科技工业园,试图把国家的科技成果,以及把技术先进的国有企业引进深圳,但实践证明并不成功;在80年代末,李灏老书记推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把电子工业部的一大批技术先进的企业引入深圳,组建了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赛格集团,赛格集团虽然为深圳电子产业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在在高科技领域也无声无息了;在90年代,深圳把一批在电子、通讯、精密机器等领域技术先进的国有企业,重组到市属国有企业规模最大的特发集团,试图使国有企业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特发集团最后几乎难以生存,不得己实行债转股,在艰难的经营中度过危机。深圳在80年代、90年代真心诚意地支持国有企业发展高科技,使其发挥主导骨干作用,但这些企业并没有很好发展起来,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
    深圳改革开放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产权改革、所有制改革的过程,这其中既伴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又促进了新的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和民营企业的不断涌现,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了。1987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鼓励高科技人员以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入股,华为总裁任正非正是靠这个文件创办了今天世界级的华为公司。90年代以来,厉有为老书记不仅在实践中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产权改革,而且也进行理论创新,他关于所有制改革的文章影响全国,他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要使无产者变成有产者,使大多数人占有大多数生产资料,达到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
    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了一些必要的支持,但总的来说政府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多少资金、提供大量土地,与对国有企业在发展科技产业给予的资金政策、土地等要素支持相比,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直接支持是很少的。政府主要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在这种市场竞争机制和良好服务体系的大环境下,深圳的民营经济经历了80年代起步,90年代成长,21世纪初随着加入WTO后的快速崛起,进而成就了深圳高科技的辉煌。
    在国有企业发展高科技遇到这么大挫折的同时,为什么深圳的民营高科技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基本因素:
    第一,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家有追求创新和资本增值的巨大动力。高科技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并实现了市场化、产业化,民营企业家就能获得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财富的增长。90年代以来,深圳的民营企业不断出现全国首富的神话,从医药健康领域中的朱保国(健康元),生物制药领域的李锂(海普瑞),互联网领域的马化腾(腾讯),新能源领域的王传福(比亚迪)等等。民营企业对高层管理团队和科技人员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激励力度,是国有企业无法相比的,华为内部几万人员工持股就是成功的案例。国有企业这些年也在探索建立内部动力激励机制,但实践中无法与民营企业相比。
    第二,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风险承担机制。即使在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国家,创新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我国连5%可能都达不到。这些年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成功是少数,绝大多数失败了,在激烈的科技竞争、市场竞争、产品竞争中被淘汰了。正因为有少数成功后巨大财富所创造的动力,才能使无数民营企业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敢去投资成功率只有5%的项目吗?能承担95%失败的风险吗?
    第三,民营企业决策主体单一、决策程序简化,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机制。民营企业面临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商机转瞬即逝,只有快速的决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生存下来。而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遇到项目需要层层委托代理,层层监督管理,重大决策必须设立繁多的程序和规定,经过多层的审批程序,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规范,大大降低了决策效率。
    在民营企业崛起的同时,国有经济在本世纪初逐步找到自己位置,深圳根据中央关于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有企业布局调整的要求,深圳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包括高科技在内的竞争性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为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也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与全国不太一样。刘鹤副总理日前提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但是,深圳的国有企业不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而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对城市经济起保障作用,深圳民营企业在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中也不是处于下游,而是处于整个产业链和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一个是主体作用,一个是保障作用,相互支持、共同支撑着深圳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二、深圳高科技发展归功于多年来形成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体制机制创新
    在深圳几十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史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结构不断调整,从电子视听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到互联网、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在这种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产业衰退了、消亡了,又有多少新兴产业诞生和壮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企业被淘汰了、不见了,又有多少新型企业被发现,并成为著名企业了;不知道有多少产品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又有多少产品成为市民消费追捧的对象。在这种过程中,深圳高科技产业不断升级,企业不断更新,产品不断迭代,形成了现在所谓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592.85亿)、互联网产业(1022.75亿)、新材料产业(454.15亿)、新能源产业(676.4亿)、生物产业(295.94亿)、节能环保产业(671.1亿)。
    深圳的产业结构是怎样调整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怎样升级的?新兴产业是怎样形成的?是政府依靠产业政策,采取行政手段扶持的结果?还是政府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
    当然,不能说深圳市的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没有任何作用。在几十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过程中,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不少产业规划,发布了不少产业导向目录,包括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还出台了不少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成立了一些资助高科技发展的产业基金。这些规划、目录、基金和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深圳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成为高科技产业主体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深圳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政府的产业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面向国内市场的电子视听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的行政手段的结果,对深圳当时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基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本世纪初以来,随着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发展高科技的市场环境进入逐步成熟的时期,随着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而促进了本世纪以来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也使深圳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型城市。试问本世纪以来深圳哪个高科技产业、哪个知名高科技企业、哪一代高科技产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产业规划和政策发展起来的?华为、中兴不是,腾讯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说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大都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经历了千辛万苦和曲折磨难而逐步成长起来。
    为什么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促进深圳高科技的崛起?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与政府相比,企业离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业是市场信息变化的第一个接收者,对市场信息、市场需求最为敏感;而政府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传递的最后接收者,政府根据最后一道信息制定的产业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是滞后的。尽管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改进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但总的说来,当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复杂,制定规划、确立政策、设立基金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主要靠政府的产业基金扶持政策的企业,很难有多少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据我几十年来的经验观察,凡是天天找市长,向政府要政策的企业,或者采取各种方式,甚至不择手段去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科技企业没有几个最终成功的。同时,高科技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和科技创新风险,企业是风险的具体的直接的承担者,一旦企业在产品选择、产业选择、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脱离了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就要承担倾家荡产、前功尽弃的风险。这些人比起坐在机关里起草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审批分配产业扶持基金的公务员来讲,压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业的科技和管理创新,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才能促进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升级,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辉煌。
    总的来说,在深圳的高科技发展历史上,主是市场推动了深圳高科技的发展和繁荣,政府在早期也发挥了一些作用。根据深圳的实践,在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方面,当规划、政策、资金支持比较接近市场时,发挥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旦政府的产业政策脱离或严重脱离市场时,一些政府主导的产业和重大项目,也走过一些弯路,也出现过一些重大失误,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价,有过深刻的教训。比如,上世纪末,当显像管技术的电视产品已经被新液晶显示技术和产品淘汰的时候,深圳市政府还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去支持个别企业大规模扩大采用显像管技术的生产线,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企业关闭之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世纪初,深圳一度把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去扶持,
        
    
    
    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引进内地国有汽车企业,划拨了大量的土地,借出了大量财政资金,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结果也只是生产了少数样车,以关闭而告终。2005年前后,深圳还提出了适度重型化产业政策,希望依托惠州石化基地发展精细化工,并规划建立化工产业园,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成,否则必然会给深圳带来巨大损失。
    三、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体系的政府体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深圳在几十年改革开放和高科技发展过程中,既坚持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又注重政府体制改革的创新,不断转换政府职能,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深圳从90年代开始,为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做了很多的努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科技发展的政策,建立了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园,尤其是在为高科技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深圳高科技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实事求是的说,没有深圳政府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也不会如此成功。深圳为高科技产业提供的服务体系是全方位的,最重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为高科技发展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
    高科技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没有不同层次的金融资本服务体系,高科技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经过几十年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努力,目前深圳不仅有主要为高科技机构服务的中小板、创业板的证券市场,也形成大批的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等为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提供金融服务的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还有有高质量的法律、审计、投行等专业服务体系。例如,深圳在199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的"高新投",1999年成立最大规模的专门从事创业投资的"创新投"。本世纪初,又专门成立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担保的"深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等。目前,深圳拥有创投机构数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国内20强创投企业中,近半数为深圳企业。深圳中小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第二,建立高科技产业服务的人才服务体系。
    人才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资源,深圳没有多少大学,也没有国家级研究机构,企业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只能靠政府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市场来吸引。为此,自1992年开始,深圳市领导亲自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这种招揽人才的方式,是深圳市在全国各省市中的首创。这几年,深圳引进留学人员连续三年增幅超过40%,2016年深圳一年从海外引进人才超过一万人。相比来讲,多年来内地各级政府无数次来深圳招商,有多少来招人才呢?
    又如,深圳多年来持续建立和完善有形人才市场。1984年,深圳设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寄放具有干部身份的科技人才档案,让企业放心与人才签订合同,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1996年成立深圳市人才大市场,为各类人才提供人事管理方面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在深圳还活跃着大批高质量的国内外"猎头公司",每时每刻为深圳高科技企业搜索、推荐了大量的人才。
    再如,多年来深圳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1993年出台《关于企业取消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2000年推出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即《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发布《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暂行办法》,2010年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培养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引进的高端团队和项目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深圳还确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体现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尊重。
    第三,建立以高交会为主要平台的高科技交易市场体系。
    1999年10月,朱镕基总理亲自到场并宣布首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每届高交会都有无数的科研成果与投资基金、科技企业之间进行洽谈、沟通、交易,推动了大批高新科技企业的诞生和发展。马化腾在首届高交会上拿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各个展馆,募集到第一笔风险投资--IDG和盈科数码投资的220万美元,为腾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建立以高新园区为平台的区域服务体系。
    为了发挥高科技企业的集聚效应,并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区域的系统服务体系,深圳是最早成立高科技园区的城市,从八十年代的科技工业园到九十年代的高新技术园区,再到近些年的软件园、孵化器等等,其中2017年底深圳累计培育近90家孵化器载体。深圳成千上万家高科技企业,上百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都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园区中诞生和发展,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土地、厂房、资金、人才、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
    第五,建立以华强北为代表的为高科技产业服务的产品配套市场体系。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企业在研发、产品试验和规模生产等重要环节进行攻关,也需要外部环境提供系统的配套供应链作为支撑,任何一个高科技企业都不可能自己形成完整的产品生产体系。深圳在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发展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生产配套体系,形成区域性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其中以赛格大厦为核心的华强北电子产品配套市场,就是最为典型和成功的高科技产业的配套市场。华强北电子市场有大小商户一万多户,从业人员10万多人,市场规模之大,品类之全,堪称世界第一。华强北电子产品配套市场的价格与国际接轨,是全国电子产配套产品的"晴雨表"并逐步辐射全世界。个别新的科技产品,依靠华强北电子配套市场,甚至可以做到半天出小样,一天出大样,无缝衔接生产,这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配套环境。
    四、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的体制创新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深圳是改革开放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高科技的发展和崛起,既是多年来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也是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成果。
    从深圳几十年历史来看,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既是依靠发挥人民群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性的成果,更是依靠打开开放大门,与世界经济接轨,学习、借鉴、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的结果。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深圳主要依靠引进港资、台资,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为主要模式,诞生了"深圳加工";90年代后期加入WTO后,在"世界工厂"成形过程中形成了"深圳制造";再到本世纪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不断改革创新而崛起了"深圳创造"。每个阶段,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外开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加入WTO后,深圳高科技产业与世界经济基本接轨,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方向,也是成就深圳高科技产业崛起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创新。这是因为:
    首先,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是深圳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深圳首先吸引了港台资本在这里投资发展加工贸易,奠定了深圳外向型、出口加工型经济的基础。90年代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资本的大规模转移,深圳在引进港资、台资的基础上,吸引了一大批世界跨国公司在深圳建立生产制造基地,使深圳成为珠三角世界工厂的主体部分,成就了"深圳制造"。在与国外资本和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诞生了一大批高科技民营企业,他们从中获得了市场,学到了技术,引进了管理,有的还"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深圳创造"的重要来源。
    其次,国际市场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提高了广阔的市场。截止2017年,深圳外贸出口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2017年深圳出口16533亿元人民币,其中高科技产品7713亿元,占整个深圳产品出口46.6%。从地域来看,2017年深圳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和欧盟28国,其中美国占出口总额约15.3%。离开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广阔国际市场,深圳高科技产业是难以成功的。
    再次,对外开放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国际人才。多年来,深圳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人才发展环境以及多项鼓励外国优秀人才的政策,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大批归国留学生以及部分外籍科技人才来深工作,他们为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深圳通过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科技成果。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已有多家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深圳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产业的IBM、康柏、希捷、三洋、施乐,通信产业的菲利蒲、北方电信、朗讯科技,新材料产业的杜邦等等。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品出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培养了人才,带来了信息。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深圳特区成立38周年。40年来包括高科技产业在内的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奇迹。但同时,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和严重挑战,从国内来讲,随着中国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和经营环境的改变,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有的已经难以为继,其中不少企业已经把部分制造基地甚至整个企业迁离深圳,深圳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和危机。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对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出口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随着美国与日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关税、零壁垒自由贸易谈判的成功,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经济程序将面临着重大调整,对未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的因素。对此,中央确立了更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来应对未来的外部挑战的基本方针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及时的。
    在面临严重挑战、遇到极大困难的新形势下,深圳更需要进一步坚持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的基本方向,坚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战略,认真总结几十年深圳高科技发展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使深圳高科技产业以及整个经济继续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为深圳、为国家乃至为世界高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说来,深圳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首先,进一步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时刻警惕和防止"国进民退"的现象在深圳出现,防止"大国企"思维对深圳高科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在高科技产业和以及深圳现代经济体系发展中的各自优势和作用,共同为深圳再创辉煌做出贡献。
    其次,进一步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动摇。在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产业基金时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时刻警惕"强政府、弱市场"的思维对深圳已经形成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再次,进一步坚持政企分开改革大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为高科技产业及整个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体系。时刻警惕政府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首长工程""形象工程"对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现象再次发生,杜绝政府再以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发展重大科技项目。
    最后,进一步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把深圳高科技发展更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之中,进一步学习、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深圳高科技发展持续提供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警惕和避免关起门来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维,对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
    本文是作者于10月26日在财经杂志、联办财经研究院和涂鸦智能主办的"科技与创新2018——全球智能化商业峰会"上所做主旨演讲,经作者本人审阅。
    张思平,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

Tags:张思平,深圳高科技产业是怎幺崛起的?——深圳高科技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