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正文

马晓河:中国经济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前线网——《前线》 马晓河 参加讨论

    全社会消费的增长既来自消费总量的扩张,也来自消费结构的升级。收入水平越高,越是向高收入阶段迈进,消费结构越会出现细分化、中高端化倾向。这种变化就要求供给侧必须全面创新,为市场提供有效、安全、优质、高效的商品或服务。要满足需求侧的市场变化需要,核心是新动力的形成与成长。在这方面,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的主要思路是,在淘汰落后低端产能的同时,避免产业转型中的空心化倾向。应紧紧抓住世界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提供的新机遇,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模式改造传统产业,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之路。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三个层次进行重点支持:第一层次是支持六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即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数字创意等产业;第二层次是培育发展四大战略性产业,包括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产业;第三层次是打造一批新优势产品,包括新型飞行器和航行器、新一代作业平台和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量子通信技术和泛在安全物联网、合成生物和再生医学技术、新一代核电装备等。同时,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用区域联动发展理念,引导发展资源向经济增长优势区集聚,培育一批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制度供给是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引擎。实施消费引领、供给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改革。
    放松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首先是要进一步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是减少买方卖方垄断,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减少垄断要从国企改革做起,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必须退足退够,纯公共性领域要进足进够,同时纯公共性领域也要按市场原则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有限竞争。其三是进一步减税降费。降税减费是对企业福利和居民福利的一种返还,有利于近期社会需求扩张和未来潜在生产率的增长。
    实现消费引领经济增长,关键也在改革。一方面,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公共投资规模,更要禁止投资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同时,提高对居民社会福利支出的比重,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贫困救助标准,调高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标准,支持低收入者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子女教育等。另一方面,对中产阶层实行免税减负政策,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国民收入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财政减收增资问题,可以通过压缩公共投资带来的结余、提高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提高资源环境税税率等来化解。
    供给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靠科技创新去实现。针对我国创新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各方积极性,加大创新投入,努力补齐创新短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提高企业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能力和参与度。
    鼓励科教融合发展,支持一批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优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环境,给予他们充分的市场自由、公平的竞争空间,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和保护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市场化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放宽对科研经费支出权限的管制,全面下放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支持科研人员有序流动。持续增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本投入,加快培育实用性、创新型人才。
    城镇化是增加供求两侧新动能的黄金结合点,积极推进可为经济增长带来诸多好处。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全国中等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都设置了外来人口落户的门槛标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实施差别化的五条标准落户政策,有些城市并没有放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限制,反而加强了。另一个是进城农民落户城镇所需要的公共成本缺乏相应的承担主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的公共成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养老保障、义务教育、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供给等。要想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即人的城镇化,改革还需再进一步。首先,建立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的公共成本中,科学、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各方的支出责任。其次,降低外来人口落户城镇的门槛。第三,还要进一步健全基础性制度,重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社会诚信体系、资源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以及深化对外开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基础性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塞.国际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3]马晓河等.结构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 [3] 

Tags:马晓河:中国经济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