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正文

[文萃]邹欣: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创业?

http://www.newdu.com 2018/6/4 《经济评论》2018年第3期 邹欣 参加讨论

    原文标题:什么样的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创业创新作为中国进入新常态后着力打造的新引擎之一,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发掘新增长点的重担,同时也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利用2002年至2013年33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缩小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分别分析了两类创业(创新型创业和一般型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对比了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两组子样本中不同类型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创新型创业可以提高经济增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降低收入差距,特别地,在中等收入国家表现显著;一般型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最后,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创新型创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创新型创业 一般型创业 经济发展
    作者:邹欣,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
    What Type of Entrepreneurship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Cross-country Panel Data
    Zou Xin
    (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 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 As one of the new and important engines to build in the New Normal period of China,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bear the burden of facilitat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ploring new areas of growth, as well as the key way to implement supply-side reform. Via using cross-country panel data covering 33 countries in 2002-2013,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general entrepreneurship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growth spee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come gap. Meanwhile, the paper divides the sample into two subsamples: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and high income countrie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an increase growth speed, enhanc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dating and improve income gap. Secondly, general entrepreneurship has no effe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rdly, in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has positive effect on growth spee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dating and income gap improvement.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advic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dating and implement supply-side reform.
    Keyword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General Entrepreneurship; Economic Development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提出后,不同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国内又兴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潮(谭楚丹,2015)。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日均新登记的市场主体已经高达4.9万户。然而,高创业率未必会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高创业发生率很可能伴随着高创业死亡率,例如,2017年上半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有887万户,而退出的市场主体(注吊销)就有478.5万户。另一方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创业的特征也存在差异。Banerjee和Duflo(2007)曾提到,低收入国家的大部分穷人都在扮演着企业家的角色,但是,由于他们创业的门槛很低,难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从而一直在温饱线徘徊。据统计,2016年美国提升自我的创业占比是73.6%,而中国是39%,远低于美国,说明中国的创业大多以一般型创业为主,虽然这种类型的创业可以维持生计,但是,由于其主要提供同质性的产品或者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所以,不同种类的创业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既然如此,我们在鼓励创业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的是,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创业,这种类型的创业是如何影响经济结构的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国正处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本轮创业潮的意义也更为重要,其不仅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发掘新增长点的重担(辜胜阻等,2015),同时也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本轮创业潮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能够改善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消费体验;第二,能够发掘用户潜在的需求,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
    现有的研究大多关注技术进步或者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缺乏对揭示技术进步或者创新是通过何种方式作用于现实生活的研究(Acs and Armington,2004)。创新本身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只有当创新商业化,通过创业这一载体,才能影响经济增长。
    本文利用2002年至2013年33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将经济发展分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缩小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分别分析了两类创业(创新型创业和一般型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对比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创新型创业和一般型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献述评: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争议
    学界对创业的研究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1755年(Cantillon,1755),随后,Schumpeter(1934)早在1911年也曾指出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而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载体,但是,均未引起主流经济学的重视。现有文献集中于研究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创新是如何实现的。学者们常常将创新等同于创业,然而,创新和创业其实是两个概念。Acs等(2005)认为创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将知识转化为投资,是创新的载体。Henrekson(2014)认为创新本身对经济增长没有太大影响,只有将创新的成果商业化,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产业政策也会企业的创新行为(杨以文等,2018)。
    对创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真正开始引起注意的是Drucker(1985)提出的创业经济的概念,当时美国通过中小企业创业成功走出了石油危机。之后,有研究表明德国之所以能走出二战后的经济危机,也与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大量的中小企业的诞生有关(Fritsch and Wyrwich,2014)。实践层面的成功经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创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McCann and Oxley,2012;Fairlie,2013)。
    关于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多数研究都落脚于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线性的。王琨和闫伟(2016)利用1998-2013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发现创业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Berthold和Grundler(2012)利用1980-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创业能促进经济增长。Blanchflower(2000)利用1966-1996年OECD中23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发现自我雇佣会抑制经济增长。Shane(2009)认为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小,因为创业成功的企业微乎其微,而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创业失败,这些创业失败的企业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贡献。
    另一类是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Carree和Thurik(2008)认为创业对经济绩效(就业率、GDP增速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业会增加就业,即有正向作用;第二阶段,一段时间后,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即有负向作用;第三阶段,创业在长期来看,会通过创新和增加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即有供给层面的正向作用。Acs和Szerb(2008)构建了一个由26个变量合成的测度创业水平的指标,研究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创业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S型关系。Wennekers等(2005)使用3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2年的截面数据回归,发现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
    本文的主要理论假设
    本文的理论框架是基于Aghion和Howit(1992)破坏性创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做了两点拓展:第一,将创业纳入分析框架,并且区分为创新型创业和一般型创业;第二,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学界对经济发展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经济发展不仅包含量上的增长(Lucas,1988),即经济增长。还包括质上的改进,比如对于经济体而言,能引导资本向更加具有创新、提升生产率的方式转型(Schumpeter,1934);对于个人而言,能扩展个人的可行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品质(Sen,1999)。所以,本文选取了经济增速、产业结构以及收入分配三个维度衡量经济发展。
    假设一个经济体中,有劳动力、消费品和中间品三类可以交易的实体。劳动力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技术劳动力,只从事消费品生产;另一种是技术劳动力,既可以在中间部门工作也可以在研究部门工作。经济体的均衡状态是由中间品商、研究部门、消费者的决策共同决定的。每一个均衡状态有其对应的均衡工资、利润、研究部门人数、技术进步率和创新发生率。创新来源于研究部门的研发,当创新发生时会破坏经济体原有的均衡状态,并形成新的均衡。同时,由于创业者通常没有能力单独成立研发部门,因此,假设经济体中研发部门的雇员就是老板,这样其收入才能最大化。
    主要理论假设有:
    第一,创新型创业占比的增加会提高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
    第二,当创新型创业企业占比增加时,农业占比会下降,非农产业占比会增加。不过,由于非农业产业既包括工业也包括服务业,难以确定创新型创业企业占比的提高是促进了工业还是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随着创新型创业企业占比的提高,收入差距会缩小。
    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利用2002-2013年33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创新型创业和一般型创业对经济发展(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然后将样本分为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回归。
    主要结论有:第一,创新型创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从全样本的结果来看,创新型创业占比每增加1%,经济增速上升0.347%、非农业占比提高0.0111%、gini系数降低0.0267%。创新型创业占比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和降低收入不平等。
    第二,一般型创业对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和收入差距没有明显影响。由于一般型创业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较为同质化,没有竞争优势,对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升级、降低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创新型创业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收入差距都有显著地积极作用,但是对高收入国家的影响而言只有在经济增速方面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不及中等收入国家。有可能是因为高收入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已经处于较为合理的状态,比如一些发达经济体已经是处于知识驱动型阶段,其劳动力的价格较高,创业带来的就业率的提升本身就能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本文的结论,主要的政策建议有:第一,不能一味的强调高创业率,需要有意识地鼓励创新型创业企业的成立。创业企业中有许多企业是为了维持生计的创业,这种创业虽然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并没有太大作用,所以,国家在鼓励创业的同时,需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创业企业。
    第二,从人才培养和软硬件环境上给予创新型创业企业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方面,不仅需要引进相关人才,比如吸引海外优秀人才、鼓励有经验的员工创业;还需要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扩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储备。软硬件环境方面,提供政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

Tags:文萃邹欣,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创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