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正文

厉以宁:如何消除结构性失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认识

http://www.newdu.com 2023/3/23 爱思想 厉以宁 参加讨论

    一、结构性失衡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有四个原因
    1.从根源上说,多年累积而造成的结构性失衡与长时期行政干预有密切关系。政府指令下达,地区经济按政府意图布局、生产,这样,原有的结构性失衡还未解决,又增大了新的结构性失衡。
    2.第二个原因是:在行政干预和直接指令之下,很容易形成“大干快上”的形势。基层干部和劳动者认为政府的指令是正确的,于是造成了结构性失衡越来越严重的态势,要改变格局是相当困难的。
    3.第三个原因在于各地区、各部门,甚至各类企业之间出现了攀比现象。一发生攀比,很难纠正,因为谁也不愿落后,更不愿沦为末位。
    4.第四个原因是:如果基层政府或行政部门发现了重复建设等问题,一般不敢反映,更不敢擅自停下来。这样,只有等到中央发现错了再纠正,晚了!
    二、只有把重点放在体制转型,才能根本上化解结构性失衡
    1.由此看来,唯有体制转型,才能从根本上、从源头上理清市场关系。要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任何用行政方式来替代市场机制作用的做法,都有可能加重结构性失衡。
    2.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从数量型和速度型的旧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型和效益型的发展方式,把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作为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才能使微观主体有活力,使宏观调控有度。
    3.体制转型中还包括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同时,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三、加速创新和创业,是建立结构性动态供求相适应的保证
    1.长期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国的经济管理层通常只了解生产效率的重要性而不了解、不关心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盲目投资、不考虑效率地投资,结果必定使供需关系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时间。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是消除结构性失衡的有效手段,就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亮点是创新驱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激发各类企业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3.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结构性失衡出现——用行政手段强行砍掉某些项目及对它们的投资——一旦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再度投资”。但体制照旧,结构性失衡照常存在。
    4.由此看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让配置有效,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的努力,是要让市场推动新兴产业的成长。两种措施配合,就能有效地缓解失衡。
    四、寄希望于新农民、新企业家、新管理者和新营销者
    1.以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扶植的一批批新农民,将涌现出来。他们通过自学和技术、管理、营销培训,走上“现代农民”的新路。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适当地规模经营,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供给。
    2.要扶植新企业家,他们不仅懂得提供新技术、新市场和新服务,而且敢于闯荡,敢于冒风险,还敢于引领创新和创业。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敢于打出市场、开辟市场,年长的敢于“二次创业”。他们都是能抓住机遇的人,即使有可能失败,但会重新投入。
    3.中国社会需要懂得现代管理知识、技术和规矩的人,他们可能是创新创业者,也可能是职业经理人,受聘于大企业。他们既具有创新创业者的素质,又有管理人才应当具有的操守。估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经理人会兴盛起来。
    4.中国社会同样需要懂得营销的专家。营销工作中,不仅要熟悉市场变化、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群体的走向,而且需要对企业的品牌和信用状况有较准确的了解,这样的专家实际上是不多的,但预计会越来越多。
    5.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判断: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中国会逐渐成为热门。不仅如上面指出的,农民、企业家、管理者、营销者都忙于适应市场的需求,还有更多的新人会被培养出来。供给和需求二者的变动规律是:供不应求——供大于求——再度供不应求……这将会成为常态。
    (2017年11月22日在新浪网论坛上的发言)

Tags:厉以宁,如何消除结构性失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